月亮照在阿姆河上 短评

热门 最新
  • 20 malingcat 2023-06-19 15:23:08 上海

    当历史学者开始旅行,他的行囊比别人沉重,他的思想比别人轻盈,他的文笔自带一种格调。本书是旅行札记,同时也是学术随笔,“万卷书”适配了“万里路”。无论是哈菲兹诗句中的炽烈情爱、云杉林里关于小径分叉的哲思,还是撒马尔罕的桑皮纸作坊、布哈拉的椰枣、阿姆河的月亮,从小处着眼,于无形中传达历史的真意。特别珍贵的是,通过对丁韪良、造纸术、铁门关的不懈追寻,让读者得以窥见历史学者的治学精神。历史是苍凉的,随笔则是有温度的。书中附了若干照片,有一张是作者在复活节岛上迎着朝霞奔跑,学者啊,愿你的道路漫长。

  • 2 雲隱 2023-02-09 18:17:33 北京

    期待值过高,有点失望。只有一半是写中亚,游得很浅,有旅行团感。略有刻意的描写和比较堆砌的书袋之间有点割裂……

  • 22 渡边 2023-01-04 12:48:58 上海

    罗新“带团”的历史主题游,目的地主要还是中亚、中东,还去了复活节岛看摩艾石像,每到一处,均会引入不少历史材料,本来可以更好看的,但文章写得还是有点散(而且多数都发过),总感觉游记部分和材料捏合得不是特别贴合,游记的部分有点水,材料的部分又有点干。

  • 1 晴天 2023-12-30 22:36:37 北京

    限于个人知识和见识,读了一多半,还是放弃了,不和胃口。2023最后几天,学会放弃,及时止损。

  • 1 叶酱 2023-12-19 11:32:06 上海

    最喜欢写复活节岛那一篇

  • 8 欢乐分裂 2023-01-11 14:11:59 上海

    3.5;散记集子,并无凸显主题,略显散,但仍算好看,尤其是写到丁韪良那篇,仍是擅长的在档案中发现细节并深挖下去,在历史记录的边缘发现人性的余温,窥见平头百姓在文献之外的精彩故事;而末篇写两个“巴布尔”也颇尾唏嘘。 《初访乌兹别克斯坦散记》《月亮照在阿姆河上》《撒马尔罕桑皮纸》《花剌子模的成吉思汗山丘》这几篇正是罗新专业研究的内亚史,相当流畅好读,“月出东山”那个段落特别美;写复活节岛,究竟是外来闯入者还是岛民自造的生态灾难引发复活节岛退化,也是看点。 徒步丈量大地何为——“在一团混沌中找出秩序、意义和连续性。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历史,无论是遥远的、切近的、古老的、眼前的,都处在持续的重组中,每一次重组既与过去多重关联,又与眼下、与未来万缕千丝。”

  • 13 Perserkatze 2022-12-05 12:12:51 北京

    谢谢我妈借我得到账号看完了电子版,文笔一如既往的好,睡前打发时间看的很快~

  • 6 JennaLong 2022-12-05 23:09:00 北京

    一个历史学家的旅行随笔,很适合作为睡前读物,如同一场场浓厚历史感的梦境。书中有对于复活节岛生态环境变迁的思考,有熟悉而陌生的塔什干、撒马尔罕和布哈拉,还有关于《寻路阿富汗》的阅读感受。

  • 3 柑橘 2022-12-10 13:36:40 上海

    有趣,想跟历史学家出去旅游。

  • 2 江海一蓑翁 2022-12-13 21:14:14 江苏

    供职于北大历史系的中国古代史和内亚史方向学者罗新老师的最新旅游随笔合集,旅游地点广泛涉及太平洋岛国、中亚各国和美国腹地。作为受过严格历史学学术训练的学者,作者每至一地,非常善于搜集跟本地历史文化相关的各类文献做功课性阅读;而在旅途的日常观察中,也具备很强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细节捕捉能力、历史现场还原能力和他者化观察眼光;加以诗意流畅而颇具思想厚度的文字,让这样的游记非常耐读,值得推荐。

  • 1 城市稻草人 2022-12-12 23:07:29 甘肃

    很喜欢这本书的名字。很适合阅读的短篇文集,最有意思的是本书的最后一个部分,可惜是个悲剧结尾。得到上还没有《寻路阿富汗》,很想列为2023年度的阅读书目。今年读了读了好几本游记,最喜欢的是《中亚行纪》。一个西方女性游历中亚,真是一场奥德赛之旅。

  • 0 satankiss 2022-12-13 14:43:45 上海

    羅老師的文筆真是好,不只是歷史學家,也可以說是旅行文學作家😁

  • 1 礼馨 2022-12-16 18:44:27 北京

    真的很爱看罗新老师写他的行走和思考,请在未来继续多走多写,毕竟有人说过,不会写旅行随笔的行走者不是好的历史学家hhhh

  • 2 正字员外置 2022-12-17 10:44:41 黑龙江

    挑感兴趣的内容翻了翻。因为不熟悉中亚历史,对人名地名都有区隔感,阅读体验不如《从大都到上都》。如果没有这场疫情,20年我也有机会去一次乌兹别克斯坦,可惜了。

  • 1 Monkey 2022-12-17 17:01:39 北京

    散记,确实是留下来的边角料,口吻依旧。对丁韪良的资料收集印象最深,很快翻完了——这个时候首先选择看游记,是不是一种reconnection、苏醒(一段时间前读是纯粹的好奇),人在旅途的准备、感受、纪录,是被放进厨房计时器盒子的东西,暂时不去想它,但是打开来,可能会很想它。

  • 0 思思身上贴满膏 2024-01-20 19:45:28 北京

    走进复兴门外的英国墓地,走进丁韪良,走进另一段人生。走进阿姆河,看那亘古穿越撒马尔罕和花剌子模,沉睡的中亚至今也未从时间的咒语中苏醒。很好看的一本小集,你们不要催稿罗新老师了,让他写!!

  • 0 大头大头婷 2024-01-18 10:41:56 美国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0 那人很像一条狗 2024-01-24 20:49:34 广东

    喜欢罗新老师的游记,不过这本有些零散,读起来比较跳跃。

  • 0 Philia 2024-01-24 00:02:15 浙江

    有的文章读起来流水账得很,有的则又太干,大概文笔还是差了点。尽管如此,北大历史系教授的学术底蕴还是显影着其视野与观照(学好外语走遍天下更是不假,笑)。读罢全书,标题确实定得好。对历史的求索与叩访,与汉语中月与河流的深刻复杂的意涵暗合,颇有一种“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妙味,及其万古如一的壮阔与怅惘。水桶清单便再加上一个目的地。

  • 0 山歌 2024-01-23 10:15:25 四川

    好无聊啊,完全就是一本乱七八糟随便集起来的杂书。唯一让我提起兴趣的是那篇关于《寻路阿富汗》的读后感,果断把它加入订阅等待上架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