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痛苦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议题,这本书讲述痛苦,但绝不是赞美痛苦。而是为了铭记那时经历重创后又重新站立起来的自己。
就像书里说的:“每一道伤疤,都在诉说着一个故事。故事本身不值得赞美,对其中的思考才是值得铭记的,重振旗鼓的自己才是值得歌颂的。”
————————————————————————————————
面对小儿子的骤然离世,卡罗尔史密斯试图利用繁重的工作远离悲伤,直到一条关于儿童早衰症的文章闯进她的眼帘。
透过记者的身份,史密斯发现很多人和她一样正处于人生的至暗时刻。于是报道别人的故事,成了她对抗悲伤的武器。每一个故事都引导史密斯回到她自己,并因此向我们展示了在无法想象的损失之后如何生活。
穿过悲伤的河流的创作者
· · · · · ·
-
张玫瑰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卡罗尔·史密斯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西雅图分公司KUOW的记者兼编辑。
曾在《西雅图邮报》和《洛杉矶时报》工作。
七次获得普利策奖提名,报纸作品曾获数十项国家和地区奖项,曾被公共媒体记者协会评为年度编辑。
目录 · · · · · ·
第一篇 童年的礼物
孩子们衡量幸福的方法与我们不同,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与我们不一样。赛斯即使身患不治之症,他们关心的也永远不是死亡,而是活着,要活成饱满的生命。一个人是否不枉此生,只有爱能定夺。在爱的尺度下,他们的一生与别人的一样长,一样饱满。
第二篇 母爱的力量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是烧伤患者身心蜕变的完美写照,他们从内心深处找到了以前不知道的力量。我常常思考当一个人的外貌变得连自己都认不出来时,心中是什么感觉。“我仍然是那个我,不曾因伤疤而有所改变”是约翰和比利给我共同的答案。
第三篇 不确定的确定
沙利曾是这个国家位高权重的将军,却也和幼小的克里斯托弗一样,害怕进入磁共振的检查舱中。每个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被困在一个狭小密闭的空间中,独自面对自己心中最大的恐惧。这个狭小密闭的空间,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内心。
· · · · · · (更多)
孩子们衡量幸福的方法与我们不同,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与我们不一样。赛斯即使身患不治之症,他们关心的也永远不是死亡,而是活着,要活成饱满的生命。一个人是否不枉此生,只有爱能定夺。在爱的尺度下,他们的一生与别人的一样长,一样饱满。
第二篇 母爱的力量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是烧伤患者身心蜕变的完美写照,他们从内心深处找到了以前不知道的力量。我常常思考当一个人的外貌变得连自己都认不出来时,心中是什么感觉。“我仍然是那个我,不曾因伤疤而有所改变”是约翰和比利给我共同的答案。
第三篇 不确定的确定
沙利曾是这个国家位高权重的将军,却也和幼小的克里斯托弗一样,害怕进入磁共振的检查舱中。每个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被困在一个狭小密闭的空间中,独自面对自己心中最大的恐惧。这个狭小密闭的空间,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内心。
· · · · · · (更多)
第一篇 童年的礼物
孩子们衡量幸福的方法与我们不同,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与我们不一样。赛斯即使身患不治之症,他们关心的也永远不是死亡,而是活着,要活成饱满的生命。一个人是否不枉此生,只有爱能定夺。在爱的尺度下,他们的一生与别人的一样长,一样饱满。
第二篇 母爱的力量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是烧伤患者身心蜕变的完美写照,他们从内心深处找到了以前不知道的力量。我常常思考当一个人的外貌变得连自己都认不出来时,心中是什么感觉。“我仍然是那个我,不曾因伤疤而有所改变”是约翰和比利给我共同的答案。
第三篇 不确定的确定
沙利曾是这个国家位高权重的将军,却也和幼小的克里斯托弗一样,害怕进入磁共振的检查舱中。每个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被困在一个狭小密闭的空间中,独自面对自己心中最大的恐惧。这个狭小密闭的空间,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内心。
第四篇 悲伤的考验
当悲伤如海啸般袭来,我们如何能够勇敢地站在它面前,即使被它吞没也毫不退缩?格里用意想不到的方法给了我们答案。因为她,我学会接受悲伤的馈赠,不再将快乐视为当然之物。痛苦是愈合的一部分,愈合不是痛苦的终结。
第五篇 完整的意义
失去后想要重新变得完整,我们既要接受好的痛苦,也要接受不好的痛苦。好的痛苦意味着成长,意味着新的开始;不好的痛苦是与世隔绝,不与他人来往,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不允许自己体验任何美好。罗斯一路的经历,让我看清了完整的意义。
第六篇 共舞的生命
失去最重要的人之后,最难的是再次微笑,再次享受生活,再次去爱别人。我们不必因快乐而内疚,快乐更不是对失去之人的背叛。失去与希望,痛苦与慈悲,哀伤与快乐,都是可以共存的,也必须共存。
第七篇 战争的烙印
失去和痛苦,会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同的烙印。你看到的每一道伤疤,都在向你诉说一个故事。伤疤藏在故事里,别人可以沿着故事线,探知我们哪里受过伤,哪里愈合了,哪里仍在隐隐作痛。有些人,有些事,需要用尽一生才能放手。
第八篇 黄色风铃草
有些人突然闯入你的人生,像从雾里冒出来的,他们短暂出现后又消失在迷雾之中。克里斯托弗就是这样,匆匆地与我打个照面,很快又消失不见。在我的记者生涯中,许多人与我亦是如此,短暂交会,匆匆别过。失去、重生、缅怀及生存,是他们的故事,亦是我们的故事。
· · · · · · (收起)
孩子们衡量幸福的方法与我们不同,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与我们不一样。赛斯即使身患不治之症,他们关心的也永远不是死亡,而是活着,要活成饱满的生命。一个人是否不枉此生,只有爱能定夺。在爱的尺度下,他们的一生与别人的一样长,一样饱满。
第二篇 母爱的力量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是烧伤患者身心蜕变的完美写照,他们从内心深处找到了以前不知道的力量。我常常思考当一个人的外貌变得连自己都认不出来时,心中是什么感觉。“我仍然是那个我,不曾因伤疤而有所改变”是约翰和比利给我共同的答案。
第三篇 不确定的确定
沙利曾是这个国家位高权重的将军,却也和幼小的克里斯托弗一样,害怕进入磁共振的检查舱中。每个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被困在一个狭小密闭的空间中,独自面对自己心中最大的恐惧。这个狭小密闭的空间,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内心。
第四篇 悲伤的考验
当悲伤如海啸般袭来,我们如何能够勇敢地站在它面前,即使被它吞没也毫不退缩?格里用意想不到的方法给了我们答案。因为她,我学会接受悲伤的馈赠,不再将快乐视为当然之物。痛苦是愈合的一部分,愈合不是痛苦的终结。
第五篇 完整的意义
失去后想要重新变得完整,我们既要接受好的痛苦,也要接受不好的痛苦。好的痛苦意味着成长,意味着新的开始;不好的痛苦是与世隔绝,不与他人来往,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不允许自己体验任何美好。罗斯一路的经历,让我看清了完整的意义。
第六篇 共舞的生命
失去最重要的人之后,最难的是再次微笑,再次享受生活,再次去爱别人。我们不必因快乐而内疚,快乐更不是对失去之人的背叛。失去与希望,痛苦与慈悲,哀伤与快乐,都是可以共存的,也必须共存。
第七篇 战争的烙印
失去和痛苦,会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同的烙印。你看到的每一道伤疤,都在向你诉说一个故事。伤疤藏在故事里,别人可以沿着故事线,探知我们哪里受过伤,哪里愈合了,哪里仍在隐隐作痛。有些人,有些事,需要用尽一生才能放手。
第八篇 黄色风铃草
有些人突然闯入你的人生,像从雾里冒出来的,他们短暂出现后又消失在迷雾之中。克里斯托弗就是这样,匆匆地与我打个照面,很快又消失不见。在我的记者生涯中,许多人与我亦是如此,短暂交会,匆匆别过。失去、重生、缅怀及生存,是他们的故事,亦是我们的故事。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各自经历离婚风波的那几年,我们的友谊迅速升温,成为彼此忠实的朋友。我们经常坐在报社的楼梯上,我说话,他抽烟,各自反省人生。他总能一眼看穿我的防备与借口。…… 后来,他去了中国香港,成为《亚洲周刊》的记者。虽然身处不同的国度,但是我们约定,只要有机会,就结伴去世界各地旅游,在旅途中相聚。于是,我们一起去巴塔哥尼亚徒步,一起去大堡礁乘船,一起去看还没拆迁的北京胡同。 有一天,北京下着雨,我们坐上出租车,出发前往长城。司机开着车,在车流中蜿蜒蛇行,一边跟着广播用意想不到的男高音哼唱《蝴蝶夫人》里的歌,一边猛超前面的三轮车。我被司机的车技吓得不轻,到了长城脚下,他一叫我们下车,我立马爬出后座,胃拧着疼,跟打了结以的。平日里熙熙镶的长城,今天却不见多少游客,只有一个孤独的小摊贩,热情地向我们挥舞手中的明信片,边上挨着一个卖T恤衫的小摊子,老板正坐在一摞毯子上打盹。我和吉姆沿着长城的石阶往上走,一层薄雾笼罩住了前方的城墙,遮住了我们的视线,却没有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淅淅沥沥的雨声落在耳边,淹没了世间的其他声音,将北京城的喧嚣隔绝在外,就连我们的脚步声也听不真切。这难得的宁静,让人感到解脱。走了大约1.6千米后,缭绕的雾气逐渐散去,两侧的山坡愈发陡峭,绿意葱茏,一望无际的长城一览无余,绵绵不绝地向过去与未来蜿蜒而去,气势磅礴,跌宕起伏,美得让人忘了呼吸。我们并肩站在万里长城上,化作时间长河里两粒渺小的沙子。 多么丰美,多么奇丽。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五篇 完整的意义 -
我的好朋友芭芭拉也来了…… 她在追悼会上致辞,回忆他有多喜欢坐旋转木马。她说:“在这世上活着的每一天,他不曾停下步伐,总是渴望玩耍,渴望探索,渴望拉住生命的手。”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六篇 共舞的生命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穿过悲伤的河流"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穿过悲伤的河流"的人也喜欢 · · · · · ·
穿过悲伤的河流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5 条 )
> 更多书评 2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授权出版:翻译小说 (英国安德鲁·纳伯格联合国际有限公司)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 文化漫笔 (森森)
- 书单|译国译民合作已出版书籍 (译国译民图书部)
- 已出版书籍-文学类 (译国译民图书部)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3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穿过悲伤的河流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小五 2024-01-07 00:10:17 广东
文字仿佛实质的痛苦与难过,看一部分就要休息缓一下。看到死胎那部分时我都要替作者哭出来了。最后才发现这是横跨二十几年的回忆,能看见的表达已经经过长时间的自我调解与消化,悲伤却还这么刻骨。
1 有用 夏瑶 2022-11-12 00:56:04 江苏
“每一道伤疤,都在诉说着一个故事。故事本身不值得赞美,对其中的思考才是值得铭记的,重振旗鼓的自己才是值得歌颂的。”
0 有用 王木木 2023-05-03 15:33:35 福建
“如果无法走出悲伤,就与它并肩前行,直到看见下一缕光”;身为记者的特殊工作经历,使得作者可以用漫长的几十年时光,从许多受访者不同寻常的人生际遇和分享中汲取希望,逐渐学会勇敢地从悲伤里回望爱子短暂生命中充满的爱与欢乐,最终“将他的故事刻在心底,将他的骨灰交给清风”。 这是一条悲伤的河流,而希望和爱是穿过河流的小船……
0 有用 亦文 2022-11-14 12:26:13 河北
任何一种告别,都让人悲伤。但是,告别又是人生的常态,我们在告别中成长,又在告别中离去……
1 有用 幸幸是奇迹 2023-03-31 21:24:44 浙江
作者真的真的很会讲故事,从来没有一本书能让我在第一个故事就开始大哭的。而且书里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作者身为记者的真实记录。一个刚出生就要跟生命赛跑的小男孩,两位整个面部烧伤却依然乐观面对的青年,岁数很大中风却依旧不放弃生活的老军人等等。这里简单说下每个故事引出来让人思考的意义1.生命的长短无法衡量人生的价值 2.面部烧伤后,如果一个人没有了这个,那用什么样的面目来面对接下来的生活?3.要有最坏的打算... 作者真的真的很会讲故事,从来没有一本书能让我在第一个故事就开始大哭的。而且书里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作者身为记者的真实记录。一个刚出生就要跟生命赛跑的小男孩,两位整个面部烧伤却依然乐观面对的青年,岁数很大中风却依旧不放弃生活的老军人等等。这里简单说下每个故事引出来让人思考的意义1.生命的长短无法衡量人生的价值 2.面部烧伤后,如果一个人没有了这个,那用什么样的面目来面对接下来的生活?3.要有最坏的打算和最好的希望,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种平衡。我想让大家都去看这本书,看作者写下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是怎么改变作者失去儿子后的生活的,怎么让作者站起来的,还有写下这些故事后,故事的主人公的人生又是怎么被改变的,这是一个善循环,关键是看到这本书的我们,又将如何被改变。我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这本书故事背后的意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