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写作与沟通课教学案例集 短评

热门
  • 4 囧才才 2023-09-17 22:38:52 广东

    清华写作课,发心好,愿望好,先行先试好。千好万好,只给三星,因为有四点不好:(1)所谓批改/修改,只批不改。只给了应然,并没有给出改进实然的阶梯,恐与p36页第二段团队标称的“学生所在”理念相悖;(2)写作课字数太多,2500字短文实为长文,4500字长文实为论文,难免形成无病呻吟的温床,尤其是对于刚从800字过来的大一同学,也难怪老师只能做到只批不改;(3)p25页教改文章奉朱熹“新民”为圭臬,并无一字提及“新民”和“亲民”的悬疑问题,虽然可能是自己开了“纯纯清梅粉”的滤镜,但最低程度也是综述不到位;(4)p37页第四行起的“多项调查显示……”句,竟无任何参考文献,这种引而不注的低级错误也是专业写作老师可以犯的吗?正文案例里可是有多处此类批注的呦!难道说州官和百姓坐的是不同舱位吗?

  • 4 潘豆在做工 2022-11-04 22:36:33 四川

    买来送给学生之前翻了翻,羡慕清华能投入丰富的资源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绝大多数学校不太可能做到。我一直以为,书面表达能力是目前高等教育最大的短板之一,尽管高校都在试图改变授课和评价模式,以课堂论文和课外竞赛等方式引导学生注意写作,鼓励教师细致指导,但效果似乎难说好。毕竟学校既不信任老师会认真,也不相信学生会用心,例如,课堂小论文坚持要提交手写版存档,虽然可以提防造假,但无疑了效率,增加了师生的负担。教学是个良心活,遇到什么样的学生也全靠运气,不匹配是常态,对胃口则是偶然。

  • 1 希特牛 2022-11-19 15:48:51 浙江

    中国最聪明的一群年轻人,为“把话说清楚”这件事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 3 韧勉 2022-10-29 09:29:37 北京

    理论部分实操性几乎没有,案例只能代表清华本科生的平均水平,辅导也不算很细致。

  • 1 风檐公子 2023-04-12 06:35:12 安徽

    #学习心得#我们通常认为“能说会写”是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的基本能力,但实践中发现,不少年轻人的文字能力实在是一言难尽。短视频,微博等平台属实摧毁了人们专注接受长信息的能力,再加上缺乏有效训练,不能说不能写是自然的了。可以学学。

  • 0 AI实践记 2022-12-28 15:24:00 北京

    深度沟通的写作

  • 0 雨焉栩 2024-05-06 10:46:04 湖南

    书本身不错,但是真正重要的是有能力的教师能做出批阅。

  • 0 蕉鹿梦 2024-11-07 10:21:18 上海

    体系化理论化的内容讲的较少,不太系统;能理解这是展示写作案例、强调实践的书籍,但这类书也很难写。经常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以本书为例:老师的批语太少,而且仅限于文字表述,缺少选题、材料裁剪、叙事逻辑修整等的改正。学生写的很认真,老师倒有点交差意思了

  • 0 stella 2025-04-18 17:05:32 北京

    为了面试临时抱佛脚翻完,案例还蛮有意思的,如果作为被授课的本科生应该会有不错的上课体验。总之,算是了解教学与写作实践,拓展自己边界的一次经历了。

  • 1 漫游屋 2022-12-14 13:36:42 浙江

    理论部分像论文一样晦涩难读,话说作为写作专家不应该这样啊。案例部分还是可以的。

  • 0 豆友qYFBmQbEyE 2023-10-02 18:52:27 河南

    车万人路过

  • 0 小莹 2024-06-13 20:35:40 北京

    文章写作,总是会在前半程做加法、后半程做减法,舍得删减才能留得精华,往下删减总是让人心疼,这点“狠心”还是要慢慢磨练。 用初稿和终稿前后对比的方式记录下文章的打磨和编织过程,是极具实用价值的一本书。 大部分学术领域都有一定的门槛,阅读和积累可以帮助我们跨过这个门槛,而占有材料后,又不能把自己一切所知所能“喂”给读者,而需要摘选和编织。这个过程既是对读者的需求、态度、价值观的琢磨,也是作者创造力的体现。 书友看我在读南周写作课,于是借阅这本给我,确与南周写作课完全不同,前者讲写故事,后者讲写论文。只是私心想来,如果书中全是财务论文那该多精彩——来自一个财务迷的无厘头幻想~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