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这本书我最喜欢的是有非常详细的索引,最见功力和用心。其他国内翻译人只翻译正文,不翻译索引的毛病从哪儿学的?
老实说,我读得很吃力很吃力很吃力。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看一眼封面。
更多的是从文化、社会化乃至哲学维度上去分析和解读黑色电影这个模糊概念群体的基因、血脉和特征。经此一番剖析,方才发现原来从我看电影一开始至今,最喜欢的电影很大一部分都属于传统的黑色电影和新黑色电影。那些孤独、悲伤、冷酷的诗意影像确实极其合我胃口。唯一的遗憾大概是本书没怎么谈及梅尔维尔的黑色电影吧
“喜欢黑色电影的观众主要是导演,电影学生,批评家和最狂热、通常处于高端的电影爱好者。”(转引自大卫·安森David Ansen,《新闻周刊》,1997年10月27日)——第274页
讀的是上一位讀者“批注本”,蔚為大觀。作者话语建构之博学,完全能把这本书当做文化评论,兼電影专题。他首先告诉你:黑色电影有属于它自己历史的意识形态、艺术形式、大众记忆,辐射整个文化场域。哦,你才知道这个分类源自1946年,法国伽利玛出版社发行的黑色小说,引进钱德勒、达米特、凯恩等美国“硬汉小说”家,竟获得存在主义那批人激赏,点燃加缪写作《局外人》的灵感火花。 黑色电影的天职即颠倒既往的规范,迅速被法国新浪潮接受、普及,鼎盛于好莱坞40—50N,又在80N的电视上被回收。它还表达一种社会反抗,愤世嫉俗和悲观主义。强硬、内省、情绪压抑,喜欢威士忌和香烟,这些被宿命所困扰的人物在暗夜都市潮湿的街道上泰然自若地行动着。它是梦幻、奇异、情色、矛盾、残酷的。它是永远也做不完的笔记——至少对我来说。
看来我得把那些黑色电影收齐了。
这类看着唬人但其实非常死宅向的批评研究好像还真的不是我的菜。一个启发是,既然看法是『世界暴力、变态、腐朽』,那实际操作中模仿国外经典就更没必要了,因为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历史,每个城市的罪恶是不一样的。
确实是最好的Film Noir研究专著,国内没有任何可以与之媲美的作品了,评论精湛,叙述紧凑,既有扎实的理论研究,也有引人入胜的电影评析,尤其擅长归纳黑色电影的思想起源,不过读此书的重要前提是:读者必须是铁杆的“黑色电影”影迷,起码需要看过几十部以上的相关电影,如果连双重赔偿、漩涡之外、唐人街和马耳他之鹰这些经典都没看过的话,此书最好别读,读了也是天书
电影馆中NO.1
为了论文,算是读过最精华部分吧!
是一本可以非常开心的一口气读完并且还想再读几遍的书
终于看完了 然后发现英文名是more than night 一阵作呕 立刻减一星
从黑色电影与现代主义、存在主义的关系入手,分析了黑色电影的历史——黑色电影作为一个名词的出现,黑色电影的风格,其兴衰与杜鲁门的上台、双片制、彩色胶片的应用以及电视机的出现之间的关系。本书重点强调了黑色电影的社会批判性,黑色电影(及其小说)的作者多数是40年代的左翼知识分子,这些人对美国工业化和大众文化的荒原持批判态度。书里对《双重赔偿》、《第三个人》等经典黑色电影进行了角度独特的分析,还发泄了下对《低俗小说》等戏仿性的新黑色电影的不满,说它是“垃圾作品的万神殿”。写得很好,读起来意犹未尽。翻译的也不错,不过在摘抄的时候发现了几处翻译错误。
专业书籍力推!
James Naremore一肚子珍贵史料自然不必多提,但最重要的是他有远超寻常影评人的宽广视野和惊人的平常心。他的研究方法对于那些被时代变迁抹花了本来面目的非主流文化而言无疑是一线曙光。
我呸我真的看不懂~
经典教科书 译得精彩!好多佳作需要补习或重温啊
对入门级爱好者来说,信息量很大,没有基本知识储备和相关电影观赏经历会很痛苦,基本就是介于完全不明白和略懂之间;但是对电影专业相关人士或者狂热电影迷来说则可能有些简单;对于我来说,大概是加深了一些镜头语言和画面潜台词方面的知识.另外我很喜欢此书的体例,附录也很详细,方便寻找相关资料
表演范本之穆赫兰道娜奥米!
看过的最佳电影书之一,翻译也非常出色。
> 黑色电影
42 有用 扭腰客 2009-10-31 17:21:56
这本书我最喜欢的是有非常详细的索引,最见功力和用心。其他国内翻译人只翻译正文,不翻译索引的毛病从哪儿学的?
31 有用 沈尼可 2009-10-22 17:56:07
老实说,我读得很吃力很吃力很吃力。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看一眼封面。
18 有用 时间之葬 2011-11-15 08:52:27
更多的是从文化、社会化乃至哲学维度上去分析和解读黑色电影这个模糊概念群体的基因、血脉和特征。经此一番剖析,方才发现原来从我看电影一开始至今,最喜欢的电影很大一部分都属于传统的黑色电影和新黑色电影。那些孤独、悲伤、冷酷的诗意影像确实极其合我胃口。唯一的遗憾大概是本书没怎么谈及梅尔维尔的黑色电影吧
22 有用 懷德 2013-06-10 16:46:22
“喜欢黑色电影的观众主要是导演,电影学生,批评家和最狂热、通常处于高端的电影爱好者。”(转引自大卫·安森David Ansen,《新闻周刊》,1997年10月27日)——第274页
6 有用 源 2020-02-14 21:51:42
讀的是上一位讀者“批注本”,蔚為大觀。作者话语建构之博学,完全能把这本书当做文化评论,兼電影专题。他首先告诉你:黑色电影有属于它自己历史的意识形态、艺术形式、大众记忆,辐射整个文化场域。哦,你才知道这个分类源自1946年,法国伽利玛出版社发行的黑色小说,引进钱德勒、达米特、凯恩等美国“硬汉小说”家,竟获得存在主义那批人激赏,点燃加缪写作《局外人》的灵感火花。 黑色电影的天职即颠倒既往的规范,迅速被法国新浪潮接受、普及,鼎盛于好莱坞40—50N,又在80N的电视上被回收。它还表达一种社会反抗,愤世嫉俗和悲观主义。强硬、内省、情绪压抑,喜欢威士忌和香烟,这些被宿命所困扰的人物在暗夜都市潮湿的街道上泰然自若地行动着。它是梦幻、奇异、情色、矛盾、残酷的。它是永远也做不完的笔记——至少对我来说。
4 有用 Matthew 2009-08-31 11:56:44
看来我得把那些黑色电影收齐了。
3 有用 柴斯卡 2016-04-08 22:33:09
这类看着唬人但其实非常死宅向的批评研究好像还真的不是我的菜。一个启发是,既然看法是『世界暴力、变态、腐朽』,那实际操作中模仿国外经典就更没必要了,因为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历史,每个城市的罪恶是不一样的。
5 有用 笑望江湖 2013-11-20 14:18:08
确实是最好的Film Noir研究专著,国内没有任何可以与之媲美的作品了,评论精湛,叙述紧凑,既有扎实的理论研究,也有引人入胜的电影评析,尤其擅长归纳黑色电影的思想起源,不过读此书的重要前提是:读者必须是铁杆的“黑色电影”影迷,起码需要看过几十部以上的相关电影,如果连双重赔偿、漩涡之外、唐人街和马耳他之鹰这些经典都没看过的话,此书最好别读,读了也是天书
2 有用 cen 2009-08-10 10:22:02
电影馆中NO.1
2 有用 S 2010-01-26 22:28:02
为了论文,算是读过最精华部分吧!
1 有用 盐lynn 2009-11-18 21:18:40
是一本可以非常开心的一口气读完并且还想再读几遍的书
1 有用 李香菜 2010-09-02 13:47:49
终于看完了 然后发现英文名是more than night 一阵作呕 立刻减一星
1 有用 艾弗砷 2013-10-20 21:18:21
从黑色电影与现代主义、存在主义的关系入手,分析了黑色电影的历史——黑色电影作为一个名词的出现,黑色电影的风格,其兴衰与杜鲁门的上台、双片制、彩色胶片的应用以及电视机的出现之间的关系。本书重点强调了黑色电影的社会批判性,黑色电影(及其小说)的作者多数是40年代的左翼知识分子,这些人对美国工业化和大众文化的荒原持批判态度。书里对《双重赔偿》、《第三个人》等经典黑色电影进行了角度独特的分析,还发泄了下对《低俗小说》等戏仿性的新黑色电影的不满,说它是“垃圾作品的万神殿”。写得很好,读起来意犹未尽。翻译的也不错,不过在摘抄的时候发现了几处翻译错误。
1 有用 樱桃之远 2012-05-04 10:38:43
专业书籍力推!
1 有用 godannar 2009-12-20 13:06:12
James Naremore一肚子珍贵史料自然不必多提,但最重要的是他有远超寻常影评人的宽广视野和惊人的平常心。他的研究方法对于那些被时代变迁抹花了本来面目的非主流文化而言无疑是一线曙光。
1 有用 米莱·八洲 2011-02-05 12:08:43
我呸我真的看不懂~
1 有用 TomiOh 2011-07-02 01:17:08
经典教科书 译得精彩!好多佳作需要补习或重温啊
2 有用 弥次郎 2012-04-07 09:19:31
对入门级爱好者来说,信息量很大,没有基本知识储备和相关电影观赏经历会很痛苦,基本就是介于完全不明白和略懂之间;但是对电影专业相关人士或者狂热电影迷来说则可能有些简单;对于我来说,大概是加深了一些镜头语言和画面潜台词方面的知识.另外我很喜欢此书的体例,附录也很详细,方便寻找相关资料
1 有用 Alsoran 2011-09-30 09:52:56
表演范本之穆赫兰道娜奥米!
2 有用 cruyff 2010-02-03 21:14:00
看过的最佳电影书之一,翻译也非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