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李埏先生是以自己作为学生的视角回顾老师,读来心酸,求学路上,能得到钱穆、吴晗、方国瑜等人的携助,终成名家,难得。抗战时云南学术界的艰难与繁盛,从中可见一斑。李伯重更是在近乎失学的情况下起步,幸有坚强的意志力和名父从旁指点。李老师虽然出身厦大,不过跟随傅衣凌是偶然的际遇,此后虽治明清经济史,路数与陈支平、陈春声乃至所谓华南研究,绝不相同。更近经济学一路的经济史,思考“近代化”问题,其实是在“萌芽”的... 李埏先生是以自己作为学生的视角回顾老师,读来心酸,求学路上,能得到钱穆、吴晗、方国瑜等人的携助,终成名家,难得。抗战时云南学术界的艰难与繁盛,从中可见一斑。李伯重更是在近乎失学的情况下起步,幸有坚强的意志力和名父从旁指点。李老师虽然出身厦大,不过跟随傅衣凌是偶然的际遇,此后虽治明清经济史,路数与陈支平、陈春声乃至所谓华南研究,绝不相同。更近经济学一路的经济史,思考“近代化”问题,其实是在“萌芽”的延长在线。 (展开)
粗粗读过,里面一些文章都散见过。1.似乎并不能有助于了解民国学人史,因为书里学人涉及民国较多的也就是张荫麟和钱穆,但反而对建国后学人的生活其实了解的可以稍微多一些。2.有一些做学问的方法,以前觉得不要紧,现在看来却是初学者必须做的,这个方面反而启发很大。3.伯重老师只面试过我,当时棒喝之声犹然在耳。
十位良师的谆谆教诲,细节丰富,可窥联大史家治学之理念与晚近社会经济史之源流。
选读过好几篇,在我读过的回忆文章里算是文笔、思想都非常好的了,李老师虽然是搞经济史跟数字打交道的,但文笔相当好。最难能可贵的是,文章没有一丝烟火气,没有一丝吹嘘自己抬高自己的地方。
回忆张荫麟、钱穆等几篇,令人感受到前辈的人格魅力
> 3人在读
> 15人读过
> 117人想读
订阅关于良史与良师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粉红色的后果 2024-02-25 22:01:10 上海
李埏先生是以自己作为学生的视角回顾老师,读来心酸,求学路上,能得到钱穆、吴晗、方国瑜等人的携助,终成名家,难得。抗战时云南学术界的艰难与繁盛,从中可见一斑。李伯重更是在近乎失学的情况下起步,幸有坚强的意志力和名父从旁指点。李老师虽然出身厦大,不过跟随傅衣凌是偶然的际遇,此后虽治明清经济史,路数与陈支平、陈春声乃至所谓华南研究,绝不相同。更近经济学一路的经济史,思考“近代化”问题,其实是在“萌芽”的... 李埏先生是以自己作为学生的视角回顾老师,读来心酸,求学路上,能得到钱穆、吴晗、方国瑜等人的携助,终成名家,难得。抗战时云南学术界的艰难与繁盛,从中可见一斑。李伯重更是在近乎失学的情况下起步,幸有坚强的意志力和名父从旁指点。李老师虽然出身厦大,不过跟随傅衣凌是偶然的际遇,此后虽治明清经济史,路数与陈支平、陈春声乃至所谓华南研究,绝不相同。更近经济学一路的经济史,思考“近代化”问题,其实是在“萌芽”的延长在线。 (展开)
0 有用 明云 2022-12-27 17:15:33 北京
粗粗读过,里面一些文章都散见过。1.似乎并不能有助于了解民国学人史,因为书里学人涉及民国较多的也就是张荫麟和钱穆,但反而对建国后学人的生活其实了解的可以稍微多一些。2.有一些做学问的方法,以前觉得不要紧,现在看来却是初学者必须做的,这个方面反而启发很大。3.伯重老师只面试过我,当时棒喝之声犹然在耳。
0 有用 挾筴讀書 2023-06-04 16:56:32 广东
十位良师的谆谆教诲,细节丰富,可窥联大史家治学之理念与晚近社会经济史之源流。
0 有用 美美与共 2024-02-26 20:03:54 北京
选读过好几篇,在我读过的回忆文章里算是文笔、思想都非常好的了,李老师虽然是搞经济史跟数字打交道的,但文笔相当好。最难能可贵的是,文章没有一丝烟火气,没有一丝吹嘘自己抬高自己的地方。
0 有用 飞翔的鸽群 2025-04-02 23:06:09 广东
回忆张荫麟、钱穆等几篇,令人感受到前辈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