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章名页对页彩页底图用色过重,影响文字阅读
大概可以别名作为文化符号的“人鱼”的传播史?想看的方面(比如更深入的对文献中的人鱼形象及其衍生的梳理)反倒比预期的少很多,好多内容都很蜻蜓点水,而且可以看出来作者对中国的古代文献并不熟悉
失望,想看人鱼的神话、童话、传说和艺术,但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比较少,主要是人们对人鱼的兴趣、研究和查证史。PS. 一本小开本册子,连好看的插图都不多,定价88元,性价比低。综上,不及评分7.1的《海妖的歌》。
每一章前边的“序文”是“虚构和纪实相结合的产物”,作者称之为历史逸事。这几则小故事是这本书最值得阅读的部分。有几个序文因为底图过于花哨,几乎看不清文字内容。但我都读了…
一如星巴克商标中美人鱼形象的变迁,从古希腊的塞壬与特里同,到如今海底乐园和电视银幕上的美人鱼,人鱼的形象与文化意涵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作者对于这一变化过程的细致考察则为我们呈现了数千年历程中西方社会的观念史演化:对异教神的改造、对女性的歧视以及女性主义的反击、对超自然事物的笃信与祛魅——特别是后两者,直至今日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就这个意义而言,未尝不可开玩笑地说:作为文化符号的人鱼比作为真实生物的人鱼(即便存在)恐怕更具生命力。毕竟,如今的海洋生态状况恐怕已经很难保障这样一个大型智慧生命种群的生存,但人鱼形象的解构与重塑无疑将贯穿人类文化始终。 ps.在启蒙时代初期大众对于人鱼的狂热追求与笃信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不念让人想到了催眠术和气功——某种意义上是一回事吧~
从想象走到信仰,真假虚实交织,已经成为一个深入人心的符号的人鱼在现代走进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
之前看过高桥留美子的人鱼系列,故事设定都是围着人鱼在绕圈,对这个半人半鱼神叨叨的物种好奇了好久。瞄到居然还有这么一部书能从头细聊关于人鱼的那些事,特别多高清图,内容挺实在也挺严肃认真脸的,文字么读起来也还好小轻松,里面小故事各种有趣。可惜就是开本偏小,又是厚本,摊不平啊,视觉系强迫症小萌新超级不开森。啥时候再版,能有大一号的开本就好了,这本实体书可以有。
很有趣到一本书,既有科普读物的通俗也有研究论文到考据,叙事和分类也是比较清晰。人鱼到题材也是让我回忆起小时候电影院看的第一部电影手机加勒比海盗4,那时候就是对人鱼的印象已经非常深刻了。
3.5/5,b6软装再加0.5,上个月为了写文考据买的资料书,早早看完却忘了标记。时间轴式样的人鱼研究科普,和预想中有所偏差,有些地方看得略枯燥,不过对人鱼的形象和指示意义的流转讲述得很清楚,凡事都是生意,人鱼的神圣崇高到彻底性化,背后无不与宗教/资本意志休戚相关。
“人鱼文化”发展的脉络被清晰展开,这种心理上由崇拜到好奇到戏谑到普遍接受并运用至各个领域中的变化轨迹,代表人类或主动或被动地不断缩小与奇幻事物的距离。无论是发现它抑或是揭露它,所有流传至今的图腾、神话都一定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而它又不可能会被完全揭露,隐藏在自身深处的涵义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理解。一层一层的人文之光包裹其身后,它与人的联系也因此被不断加固变得紧密非常。
图文并茂,论述详实。以及大概能理解那部饱受争议的真人版小美人鱼的意义了
是被污名化之他者,抑或日常掩蓋之神性,不評論,只陳列,答案則呼之欲出也。閱於南京先鋒書店之五台山總店。
喜欢这本书,图文并茂,看似通俗科普,却又是严肃的学术研究读物。西方人鱼形象发展脉络算是梳理清楚了,希望中国也有这样一本人鱼研究。
人鱼映射了女性的文化史,人鱼形象的演变就是女性形象的演变
关于“人鱼”的起源与历史演变,详细讲述了作为一种宗教形象的人鱼是如何被创造和传播,并被赋予更深层的政治文化意义的。 「早期基督教会需要一位周身散发着危险气息,举手投足间充满性诱惑的女性,来反衬男人的正直品质,美人鱼由此诞生。」 「雄性人鱼的形象清楚地反映出基督教会将奇幻融入宗教的能力,贬低女人的同时将男性置于统治地位。」 「人鱼所代表的文化含义完美地反映出西方人的好奇心以及帝国的扩张欲望。」 「尽管媒体希望为了资本利益大肆宣扬人鱼数世纪以来的性感本质,20世纪80年代的美人鱼仍然是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标志。」 「女性主义者认为,《小美人鱼》揭示了主流的文化传统,即“想要进入白人男性体系,就必须舍弃女性特有的性质,并且只能担任母亲或者公民的角色,而不能二者兼得”。」
挺好看的小清新作品,作者用了Merpeople而没有用Mermaid是因为除了美人鱼还有特里同(Triton)或者塞壬(即星巴克LOGO上的形象)。早期基督教来说,女人是肉欲和软弱的象征,但玛丽——耶稣的母亲显然不符合教会想要的形象,他们需要一位女性周身散发着危险气息来反衬男人的正直,美人鱼由此诞生。而18,19世纪,很多人认为自己目击的美人鱼其实是海牛或儒艮(dugong)。
插图不错
可以叫人鱼造假史。就,深不够深(就第一章学理点,然而翻来覆去就只说了一句话:基督教贬低女性产生美人鱼形象),广不够广(人鱼传说全世界都有,书中多次提了日本,整体却还是西方中心),资料倒是很多,但也堆砌得很无趣——可惜好题材了。
依然是西方中心视角,但的确是完美贯彻了“以小见大”的文化史,性别、科学、宗教、大众等人类文明史上的诸多要素都以人鱼为线索得到了极好的串联。期待以后能读到中国人写的以“人首X身”为线索考察的本土文化史。翻译扣一星,很多地方译法不统一,诸如把native Americans翻译成本土美国人之类的错误完全可以在校对过程中避免的。
虽然人鱼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一变再变,但在读完书后,我还是对星巴克的logo无法直视了……
> 人鱼
7 有用 維舟 2022-11-28 15:26:28 辽宁
章名页对页彩页底图用色过重,影响文字阅读
1 有用 康仔 2024-01-03 21:50:57 云南
大概可以别名作为文化符号的“人鱼”的传播史?想看的方面(比如更深入的对文献中的人鱼形象及其衍生的梳理)反倒比预期的少很多,好多内容都很蜻蜓点水,而且可以看出来作者对中国的古代文献并不熟悉
4 有用 Aviva 2022-12-27 07:51:31 四川
失望,想看人鱼的神话、童话、传说和艺术,但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比较少,主要是人们对人鱼的兴趣、研究和查证史。PS. 一本小开本册子,连好看的插图都不多,定价88元,性价比低。综上,不及评分7.1的《海妖的歌》。
0 有用 全拼 2023-03-12 21:33:09 北京
每一章前边的“序文”是“虚构和纪实相结合的产物”,作者称之为历史逸事。这几则小故事是这本书最值得阅读的部分。有几个序文因为底图过于花哨,几乎看不清文字内容。但我都读了…
0 有用 某羊 2023-07-31 19:07:35 北京
一如星巴克商标中美人鱼形象的变迁,从古希腊的塞壬与特里同,到如今海底乐园和电视银幕上的美人鱼,人鱼的形象与文化意涵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作者对于这一变化过程的细致考察则为我们呈现了数千年历程中西方社会的观念史演化:对异教神的改造、对女性的歧视以及女性主义的反击、对超自然事物的笃信与祛魅——特别是后两者,直至今日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就这个意义而言,未尝不可开玩笑地说:作为文化符号的人鱼比作为真实生物的人鱼(即便存在)恐怕更具生命力。毕竟,如今的海洋生态状况恐怕已经很难保障这样一个大型智慧生命种群的生存,但人鱼形象的解构与重塑无疑将贯穿人类文化始终。 ps.在启蒙时代初期大众对于人鱼的狂热追求与笃信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不念让人想到了催眠术和气功——某种意义上是一回事吧~
0 有用 Fannietasy09 2023-05-22 21:29:12 湖南
从想象走到信仰,真假虚实交织,已经成为一个深入人心的符号的人鱼在现代走进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
2 有用 小包子 2022-10-25 22:53:07 上海
之前看过高桥留美子的人鱼系列,故事设定都是围着人鱼在绕圈,对这个半人半鱼神叨叨的物种好奇了好久。瞄到居然还有这么一部书能从头细聊关于人鱼的那些事,特别多高清图,内容挺实在也挺严肃认真脸的,文字么读起来也还好小轻松,里面小故事各种有趣。可惜就是开本偏小,又是厚本,摊不平啊,视觉系强迫症小萌新超级不开森。啥时候再版,能有大一号的开本就好了,这本实体书可以有。
0 有用 染液 2023-11-28 18:46:23 广东
很有趣到一本书,既有科普读物的通俗也有研究论文到考据,叙事和分类也是比较清晰。人鱼到题材也是让我回忆起小时候电影院看的第一部电影手机加勒比海盗4,那时候就是对人鱼的印象已经非常深刻了。
0 有用 陆知染 2023-12-09 17:22:23 重庆
3.5/5,b6软装再加0.5,上个月为了写文考据买的资料书,早早看完却忘了标记。时间轴式样的人鱼研究科普,和预想中有所偏差,有些地方看得略枯燥,不过对人鱼的形象和指示意义的流转讲述得很清楚,凡事都是生意,人鱼的神圣崇高到彻底性化,背后无不与宗教/资本意志休戚相关。
3 有用 光谱仪 2022-11-16 11:43:50 浙江
“人鱼文化”发展的脉络被清晰展开,这种心理上由崇拜到好奇到戏谑到普遍接受并运用至各个领域中的变化轨迹,代表人类或主动或被动地不断缩小与奇幻事物的距离。无论是发现它抑或是揭露它,所有流传至今的图腾、神话都一定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而它又不可能会被完全揭露,隐藏在自身深处的涵义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理解。一层一层的人文之光包裹其身后,它与人的联系也因此被不断加固变得紧密非常。
0 有用 站在春天中间 2022-11-23 15:23:57 四川
图文并茂,论述详实。以及大概能理解那部饱受争议的真人版小美人鱼的意义了
0 有用 holly2007 2022-11-20 11:56:16 江苏
是被污名化之他者,抑或日常掩蓋之神性,不評論,只陳列,答案則呼之欲出也。閱於南京先鋒書店之五台山總店。
1 有用 浪否 2022-10-26 01:49:27 广东
喜欢这本书,图文并茂,看似通俗科普,却又是严肃的学术研究读物。西方人鱼形象发展脉络算是梳理清楚了,希望中国也有这样一本人鱼研究。
0 有用 yyychang 2023-03-29 11:24:40 河北
人鱼映射了女性的文化史,人鱼形象的演变就是女性形象的演变
0 有用 Kei 2023-03-26 21:43:45 湖南
关于“人鱼”的起源与历史演变,详细讲述了作为一种宗教形象的人鱼是如何被创造和传播,并被赋予更深层的政治文化意义的。 「早期基督教会需要一位周身散发着危险气息,举手投足间充满性诱惑的女性,来反衬男人的正直品质,美人鱼由此诞生。」 「雄性人鱼的形象清楚地反映出基督教会将奇幻融入宗教的能力,贬低女人的同时将男性置于统治地位。」 「人鱼所代表的文化含义完美地反映出西方人的好奇心以及帝国的扩张欲望。」 「尽管媒体希望为了资本利益大肆宣扬人鱼数世纪以来的性感本质,20世纪80年代的美人鱼仍然是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标志。」 「女性主义者认为,《小美人鱼》揭示了主流的文化传统,即“想要进入白人男性体系,就必须舍弃女性特有的性质,并且只能担任母亲或者公民的角色,而不能二者兼得”。」
0 有用 陈钢 2023-01-09 09:12:25 浙江
挺好看的小清新作品,作者用了Merpeople而没有用Mermaid是因为除了美人鱼还有特里同(Triton)或者塞壬(即星巴克LOGO上的形象)。早期基督教来说,女人是肉欲和软弱的象征,但玛丽——耶稣的母亲显然不符合教会想要的形象,他们需要一位女性周身散发着危险气息来反衬男人的正直,美人鱼由此诞生。而18,19世纪,很多人认为自己目击的美人鱼其实是海牛或儒艮(dugong)。
0 有用 一朵树 2023-01-03 00:15:28 北京
插图不错
1 有用 熬夜看稿五百斤 2022-12-23 19:24:25 上海
可以叫人鱼造假史。就,深不够深(就第一章学理点,然而翻来覆去就只说了一句话:基督教贬低女性产生美人鱼形象),广不够广(人鱼传说全世界都有,书中多次提了日本,整体却还是西方中心),资料倒是很多,但也堆砌得很无趣——可惜好题材了。
0 有用 RIC 2023-01-12 10:47:45 江西
依然是西方中心视角,但的确是完美贯彻了“以小见大”的文化史,性别、科学、宗教、大众等人类文明史上的诸多要素都以人鱼为线索得到了极好的串联。期待以后能读到中国人写的以“人首X身”为线索考察的本土文化史。翻译扣一星,很多地方译法不统一,诸如把native Americans翻译成本土美国人之类的错误完全可以在校对过程中避免的。
1 有用 天上来的兔子 2023-02-26 17:17:56 上海
虽然人鱼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一变再变,但在读完书后,我还是对星巴克的logo无法直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