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秀英奶奶65岁识字画画,人生随时都能精彩
◇重回故乡,开垦生命的原野
◇刘震云倾情推荐“因为害怕。只能勇敢。因为亲人,只能坚强”。
◇《三联生活周刊》《解放日报》《中国青年报》《新民晚报》《华西都市报》深度专访推荐
◆本书由一位农村出身且只读过一年半小学的秀英奶奶写作并绘图。在秀英奶 奶的记忆里,总有一些旧人、旧事萦绕,常常念叨、叹息而无法释怀,在儿子 和儿媳的建议和帮助之下,她再次用笔,将搁在心头的絮语用文字和绘画表达出来。内蒙古特有的植物和身边的亲友故人,从她不愿放手的记忆里走出来,互相交织,勾勒出内蒙古河套平原六十多年来的生态和历史。果子和人相照映,留下生命的鲜活印记。可以说,这是一部平民史,是一个普通劳动者见证的她所归属的群体的集体命运。
◆“在《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中,植物不再是全书的主角,而只是一个个小小的引子,所引出的,是婆婆身边那...
◇秀英奶奶65岁识字画画,人生随时都能精彩
◇重回故乡,开垦生命的原野
◇刘震云倾情推荐“因为害怕。只能勇敢。因为亲人,只能坚强”。
◇《三联生活周刊》《解放日报》《中国青年报》《新民晚报》《华西都市报》深度专访推荐
◆本书由一位农村出身且只读过一年半小学的秀英奶奶写作并绘图。在秀英奶 奶的记忆里,总有一些旧人、旧事萦绕,常常念叨、叹息而无法释怀,在儿子 和儿媳的建议和帮助之下,她再次用笔,将搁在心头的絮语用文字和绘画表达出来。内蒙古特有的植物和身边的亲友故人,从她不愿放手的记忆里走出来,互相交织,勾勒出内蒙古河套平原六十多年来的生态和历史。果子和人相照映,留下生命的鲜活印记。可以说,这是一部平民史,是一个普通劳动者见证的她所归属的群体的集体命运。
◆“在《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中,植物不再是全书的主角,而只是一个个小小的引子,所引出的,是婆婆身边那些或沉或浮,或消亡或仍在继续的人生故事。“活生生的一个人,就那么没有了。像果子化在土里,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儿声音。”以前,听婆婆坐在小板凳上絮叨四姨们的命运,我苦恼且厌烦,如今,读着她的文字和图画,我却像上瘾一般,特别想走近那些逝去了的美好生命,想寻回那些失散多年的亲人,还有那些在苦难的日子里给予婆婆温暖的好心人。”——芮东莉
◆编辑推荐:如果说,秀英奶奶的第一本作品《胡麻的天空》是让每个人怀念和重新认识母亲的书,那么《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就是一次“开垦母亲生命的原野”的大胆尝试,吕永林和芮东莉,跟随着他们的母亲(婆婆)秀英奶奶,在万物之影静卧四下时,用一种新的视角,去打量母亲过去75年的生活和她记得的那个世界。
◆媒体推荐:
◇《解放日报》专访推荐:
《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里也有永林的文章、东莉的画,就像多手联弹,构成了对家庭生活复调的记录。但永林、东莉这两个博士并不替代母亲写。永林引用刘震云的话,“由谁代表自己说话,不如自己把自己的’静默’说出来。”
◇《中国青年报》专访推荐:
在写作之前,秦秀英觉得自己的心“有点小”,什么事情都窝在心里,放不开;刚开始写的时候,想起过去的事,她会落泪;慢慢地,把窝在心里的往事写出来,就放开了,“心就不那么小了”。
◇《新民晚报》专访推荐:
每个人都可以拿起自己的笔,记录自己的人生,而《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正是这样一个平凡生命发出的静默之声。当下,“精神内耗”一词流行于网络中,而秀英奶奶的故事也给这种现象提供了一种解决方式。
◇《华西都市报》专访推荐:
这些年“口述历史”开始受到重视,但常见的是知识分子执笔,口述者也多为名人。像秦秀英这样的普通人,人到老年,拿起笔记录自己的生命史,非常罕见而宝贵。秦秀英的记录,彰显了普通人记录日常生活、书写民间记忆的价值。
作者简介 · · · · · ·
秀英奶奶,原名秦秀英。1947年生于内蒙古河套平原,念过一年半小学,热爱自然,喜欢花花草草。65岁重新识字、画画,跟随儿媳芮东莉(国内最早的自然笔记倡导者之一)开始做自然笔记、农事笔记和社会生活笔记,2015年出版“自然笔记”《胡麻的天空》。
吕永林, 1975年生于内蒙古河套平原,文学博士,现任教于上海大学,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华文创意写作教学。
目录 · · · · · ·
◇自序 (秦秀英)
◆盐地碱蓬
我的父亲
我的母亲
◆白刺
金石匠
◆柿子
秋婶
◆蒙古猪毛菜
刘三洪
四叔
◆柠条锦鸡儿
王同春
◆苍耳
五保户
◆截萼枸杞
莲花
◆霸王
秦锁
◆甘草
梦见三妹妹
我姐
◆苦豆子
我的四妹妹
◆西伯利亚远志
大弟弟的奋斗
◆苘麻
二弟
◆胡麻
我的五妹
◇普通人的戏剧(吕永林)
◆沙枣
邬生生
◆南瓜
秦宽小
◆灰叶铁线莲
我的知青朋友
◆防风
红梅
永强
红侠
永林
◆鹅绒藤
我的儿媳“芮员外”
◇我们家的中老年人(吕永林)
◆苦马豆
骗子
◆麻叶荨麻
邻居
◇世界低处的端详(吕永林)
◇后记 | 我的婆婆徒弟(芮东莉)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的人也喜欢 · · · · · ·
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一个65岁开始识字的农村老太太,真让人敬佩
>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 (无心恋战)
- 橡皮選書 (烏普西侖巴)
- 书籍收藏 (我想想哦)
- 近期想读的中文书 (非必要不读书)
- 麻花的安利书单 (麻麻麻花辫儿)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15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syoucyuuzhe 2022-12-24 14:33:12 上海
草木无情,岁岁荣枯也就罢了,人何以堪?(后记写明了“悲情叙述”何以蜕变的过程)
14 有用 赫恩曼尼 2022-10-24 19:09:14 北京
天地不仁,命如草芥。太苦了。有些历史,写起来不过几行字,却是这世上的人的一生了。眼下,这不正是我所惧怕的事吗?为了不那么落魄地活下去,我宁愿相信人是可以创造一点历史的,而不是历史的呆板注脚。唉。
2 有用 慕荣-雨亭 2022-12-29 20:03:06 江苏
被二舅学习农技知识的笔记深深震撼了!
3 有用 伊夏🪀 2022-12-25 10:14:49 江苏
我的老天爷,中国人的苦真的是,被锤进地里一片血红,却还有生命在延续在顽强活着的那种苦。生如鸿毛,命若野草。难以想象特殊时期的人们怎么活下来的,敬畏他们。
1 有用 蛋塔 2022-12-17 15:58:55 四川
前面的叙事苦到读起来异常难受,好在阅读此书是个体会苦尽甘来的过程,也明白了为什么农村人总有走出农村的执念。
0 有用 momo 2023-03-25 18:48:39 上海
秀英奶奶好棒!好赞的书。 奶奶画的画很有童趣哈哈哈哈,而且是很奇怪的有趣的透视角度,很多房子画得很有趣 东莉真的太好了!!两代女性之间的互相扶持好暖心。永林也是个朴实的好人。 红侠其实小时候和永林资质不相上下,确实是被长辈的选择耽误了。是不是也有老一辈重男轻女的原因😭。。后来的命运让人唏嘘。。。
0 有用 棠棣之华 2023-03-14 23:05:54 河南
秀英奶奶借描绘植物记人记事,终于得以借出版的机会将那些反复申述以至于儿女都有些厌烦的苦痛倾注笔端,以一种个人随笔或口述史的方式记录下那些年的一个侧影。 读前半段时反复想到杨本芬的《浮木》和饶平如的《平生记》,本来觉得不过是这些年老年人出版风潮中的一种,直到秀英奶奶的儿子也是本书另一作者吕永林先生现身,讲述他这么多年来倾听母亲讲述的这些苦难故事的另一面貌,而只读过一年半小学的年迈母亲又是如何在六十五... 秀英奶奶借描绘植物记人记事,终于得以借出版的机会将那些反复申述以至于儿女都有些厌烦的苦痛倾注笔端,以一种个人随笔或口述史的方式记录下那些年的一个侧影。 读前半段时反复想到杨本芬的《浮木》和饶平如的《平生记》,本来觉得不过是这些年老年人出版风潮中的一种,直到秀英奶奶的儿子也是本书另一作者吕永林先生现身,讲述他这么多年来倾听母亲讲述的这些苦难故事的另一面貌,而只读过一年半小学的年迈母亲又是如何在六十五岁高龄重新学习写作画画,这些看来仍然稚嫩无比的文章又是如何在家庭写作工作坊里反复修改刊出,才觉得本书有其难以言喻的意义。我们不可否认有些老年才动笔写作的人的确有其埋没的天赋,但或许更为稀缺的是一种契机,一种促使他们开始写作犹如当年促使他们从村庄里走出的动力或曰欲望。 (展开)
0 有用 骆草 2023-03-14 02:46:50 山西
作为从小生活在城市中90后,很难想象上两个三个世代的贫苦农村,人们有着怎样的处境。我对这些往事的所有的遐想来自于小时候巷子里走街串巷话家常的,和书里名字非常相像的街坊四邻;来自于每每带着我回到曾经的城乡结合部农村去探母的奶奶故土。更来自于初高中六年对那段历史的简洁却冰冷的编写。模糊的遐想总能引我和书中的那些角色共情,但时刻流淌着的沉郁的感伤时刻包裹着我起伏的内心。就好像美好之物被缓慢的揉碎拍碎一样... 作为从小生活在城市中90后,很难想象上两个三个世代的贫苦农村,人们有着怎样的处境。我对这些往事的所有的遐想来自于小时候巷子里走街串巷话家常的,和书里名字非常相像的街坊四邻;来自于每每带着我回到曾经的城乡结合部农村去探母的奶奶故土。更来自于初高中六年对那段历史的简洁却冰冷的编写。模糊的遐想总能引我和书中的那些角色共情,但时刻流淌着的沉郁的感伤时刻包裹着我起伏的内心。就好像美好之物被缓慢的揉碎拍碎一样。直到看不到他们眼中的一丝光亮。有时候我也会想,当再向后去两三个世代,是否还会有年轻人愿意追忆和了解曾经这些极具才华却被落后经济、落后文化裹挟着淹没在黄土中不留痕迹的穷苦人。或者这就是这本书诞生的意义。 (展开)
1 有用 HH hello! 2023-03-13 14:17:59 陕西
好像在听我奶奶说起以前的事…
0 有用 原账号登不上 2023-03-06 11:50:19 浙江
和秋园系列类似的文字,类似的不如意的婚姻。上一代苦,自己一代苦,下一代总算有不苦的了,但依旧还有苦。熬走了把老婆当外人的老伴,苦的浓度终于大大降低了。书籍排版不错,各个人物根据性格特点匹配了相关特质的河套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