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还好。
科学社会学的必然出路是人类学?
个人觉得第一部分的review还是比较全面的,适合我这种科学社会学入门读者进行知识图谱的初建;第二部分科学技术人类学应该算是作者的个人研究偏好,着墨不多,而且成文略显仓促,对两个部分的承接也做得不够,科学社会学的未来一定是人类学吗?值得商榷。
有的问题说的不清楚
自然辩证法考试前一晚激情阅读
梳理脉络的一本书,可以看作一系列外国著作的介绍和评论,这点还不错。但对后期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着墨略少。p187,巴恩斯强调科学存在于整个文化之中,依赖于整个文化的资源,是一种亚文化,自然受到外部大文化的影响。
很不错的教材,读后能对科学社会学的一些经典研究、观点,以及研究者人物谱有个清晰的了解。
全书内容都很清晰和全面。最后对于科学技术人类学的探讨很有启发,默顿的传统科学社会学不如说是“科学共同体”社会学,自己也一直认为这是科学社会学领域被排斥在主流学界的重要原因,有评论说科技人类学不一定是科学社会学的必要走向,表示赞同,但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学考察,必须入作者所说跳出本身,不然就会局限在共同体的考察抑或是更加“深入”的科学知识的考察,后者就必然进入到哲学认识论领域。所以人类学的走向虽不是唯一,但不失为目前看最有效的科学“社会学”进路。正如作者所说,“绚丽的画面,深层的理解”,以此打通科学技术与广阔中国社会的实际关联。
国内关于科学社会学的综述介绍,一如地四平八稳 讨论了半天,最后大家都学人类学家去田野了
梳理的还是比较全面的。引文分析如何科学评价?
刘珺珺教授指出:科学家之所以成为超级精英或者特大权威,并不在于作出贡献之时,而在于得到承认之日。 科学社会学的建构性,这句话真是深得我心 刘珺珺. 科学社会学[M].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9. 科学社会学经典导读本,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这是启蒙的、示范性的科学社会学读物,是一本专业的、可读且易读的书。” 最后列出来的研究,看起来都是很传统的田野工作啊。
阿里嘎多 默顿桑
默顿学派,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技术人类学
科学社会学的标准教科书,线索清晰,对了解科学社会学的脉络和主体有很大价值。
一句话推荐:国内科学社会学较早的一本通用教材,简明易懂,线索清晰,系统梳理了这门学科的来龙去脉,但主要介绍的是美国默顿学派的传统,新版增加了作者对科技人类学的初步工作。 导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A9hr85VEBMnQY8bjuKSrQ
教材写到这个程度 其实很见功力了
> 科学社会学
0 有用 haramiti 2014-05-31 13:52:16
还好。
0 有用 Benjamin 2009-12-30 01:54:42
科学社会学的必然出路是人类学?
0 有用 木小年不潦草 2018-04-27 20:55:42
个人觉得第一部分的review还是比较全面的,适合我这种科学社会学入门读者进行知识图谱的初建;第二部分科学技术人类学应该算是作者的个人研究偏好,着墨不多,而且成文略显仓促,对两个部分的承接也做得不够,科学社会学的未来一定是人类学吗?值得商榷。
0 有用 七肢桶 2022-03-31 21:36:25
有的问题说的不清楚
1 有用 - 2021-11-17 23:50:08
自然辩证法考试前一晚激情阅读
0 有用 熊Bear 2017-09-15 15:55:09
梳理脉络的一本书,可以看作一系列外国著作的介绍和评论,这点还不错。但对后期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着墨略少。p187,巴恩斯强调科学存在于整个文化之中,依赖于整个文化的资源,是一种亚文化,自然受到外部大文化的影响。
0 有用 牛牛 2016-09-27 22:22:28
很不错的教材,读后能对科学社会学的一些经典研究、观点,以及研究者人物谱有个清晰的了解。
0 有用 Leo2375 2018-10-03 17:46:23
全书内容都很清晰和全面。最后对于科学技术人类学的探讨很有启发,默顿的传统科学社会学不如说是“科学共同体”社会学,自己也一直认为这是科学社会学领域被排斥在主流学界的重要原因,有评论说科技人类学不一定是科学社会学的必要走向,表示赞同,但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学考察,必须入作者所说跳出本身,不然就会局限在共同体的考察抑或是更加“深入”的科学知识的考察,后者就必然进入到哲学认识论领域。所以人类学的走向虽不是唯一,但不失为目前看最有效的科学“社会学”进路。正如作者所说,“绚丽的画面,深层的理解”,以此打通科学技术与广阔中国社会的实际关联。
0 有用 永夏之人 2017-05-16 16:04:36
国内关于科学社会学的综述介绍,一如地四平八稳 讨论了半天,最后大家都学人类学家去田野了
0 有用 方大圣 2020-12-29 13:25:54
梳理的还是比较全面的。引文分析如何科学评价?
0 有用 一碗刀削面 2021-08-04 09:44:58
刘珺珺教授指出:科学家之所以成为超级精英或者特大权威,并不在于作出贡献之时,而在于得到承认之日。 科学社会学的建构性,这句话真是深得我心 刘珺珺. 科学社会学[M].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9. 科学社会学经典导读本,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这是启蒙的、示范性的科学社会学读物,是一本专业的、可读且易读的书。” 最后列出来的研究,看起来都是很传统的田野工作啊。
0 有用 chaox 2023-07-13 16:45:05 江苏
阿里嘎多 默顿桑
0 有用 晴 2018-03-04 14:37:17
默顿学派,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技术人类学
0 有用 i雁龙 2018-01-28 23:28:15
科学社会学的标准教科书,线索清晰,对了解科学社会学的脉络和主体有很大价值。
0 有用 读历史读好书 2021-05-12 11:30:57
一句话推荐:国内科学社会学较早的一本通用教材,简明易懂,线索清晰,系统梳理了这门学科的来龙去脉,但主要介绍的是美国默顿学派的传统,新版增加了作者对科技人类学的初步工作。 导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A9hr85VEBMnQY8bjuKSrQ
0 有用 pbear 2019-05-14 16:27:40
教材写到这个程度 其实很见功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