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归零地” 短评

热门
  • 2 香蕉马芬 2024-01-27 20:13:26 江苏

    翔实细致,收获颇丰

  • 2 momo 2024-03-07 11:29:45 四川

    学术写作典范,我要好好学习…想把这位老师的书都看一下…

  • 1 超图像 2023-04-09 15:02:15 江苏

    非常好的学术专著。 911 文学在中文语境里始终处于一个边缘化的位置,既是因为我们对西方文学的接受依然是“厚古薄今”的姿态,也因为我们对 911 在美国史上具有断裂的,异质的创伤性事件难以移情。但出于对未来共同体的责任,我们更应当思考我们与他者间的伦理关系。作者的思路很明确,从艺术里的恐怖,到奥斯维辛作为暴力史的坐标系上的一个重要构成,再正式切入 911 文学中的创伤叙事,他者与暴力,共情,战争书写。开卷有益。

  • 1 Grovicor 2023-06-15 16:36:48 浙江

    详实的理论阐述,娓娓道来的文本细读,扎实的个人评论——学术著作该有的样子。无论是否有战争,恐怖、暴力、共情、他者,任何一个词汇都是人类无法回避、必须认真思考的命题。

  • 4 Daytun 2023-03-18 14:19:54 河北

    正如笔者在书中执著、纠结、详析与思考的一样,9·11文学之所以能够成为具有跨越性、断裂性的文学门类,其核心意义永远不在于提供了某种前所未有的事件或议题,而在于它其中沉降的历史脉络与与含混而叠加的多重不可能性。诚然,书中的每一章都值得被发展为一项完整而贯通的研究,但在各种文学与历史事件中结晶出见证、叙事、暴力、共情等关键词,则已然为当下混杂、生成性的文学书写提供了一种“路线图”。 换言之,9·11文学不只书写了全球化的“千里之堤”崩溃时,其结构内部丰富而绵延的“蚁穴”——它以文学的方式抛出了对新千年后个体叙事的寓言:双子塔倒塌后,我们必须重新抛弃“他者在沙滩上的面容”,去思考弥散在生命之中,甚至内嵌于自己生命本身的他者性;而文学则通过记录这种思考的永恒失败,征显着当下西西弗斯式的时代精神。

  • 0 静嘉 2023-06-01 18:43:56 陕西

    为我的论文助力

  • 0 干燥的白季节 2022-11-18 15:34:03 中国台湾

    挺全的。可惜没有解读品钦的《Against the Day》

  • 0 重较 2022-11-14 22:59:39 河南

    怎么说,以911美国小说为切入点谈论恐怖主义、战争等宏大主题,虽然以我目前的水平并不能完全理解,但依然能感觉出来作者扎实的研究功底。留待以后再看一遍吧

  • 0 海之子 2023-02-27 14:39:29 江苏

    这是一本读起来就停不住的学术著作,字里行间饱含着一个以学术为志业的学者的激情、理智、感受、耐心。沉醉于文字的优美流畅之时,会被散落在每页的真知灼见所击中,连那些看似飘忽不定的恼人术语,也在作者的细致剖析中找到了意义的归属。Truly a Masterpiece

  • 2 北大小马 2023-07-26 19:06:31 江苏

    但老师真的算国内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界的一股清流了,在大家热衷集结论文出版的时候。但老师围绕自己的项目,为我们外国文学爱好者贡献了这样一本好书。专著的选题非常新颖,我平时真没有关注美国的这些9·11小说,虽然看过其中一些改编的影视作品。作者主要选取了暴力、恐怖、创伤作为联系这些小说的关键点,并围绕文学中的暴力,开展了一场知识考古的运动。对9·11小说前史的麦尔维尔、康拉德的小说分析得很有见地。个人比较喜欢第五章、第六章,但老师并没有囿于自己所引用的大量材料,而是讲出了自己的一孔之见。书写风格很规整,值得我们这些博士学习。缺点的话还是觉得把上面两位作家拉入这个系谱还是缺了点非常有说服力的论据,另外讲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时候,把《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佐西马长老弄成了一个沙俄的村长……

  • 0 Laughtears 2024-02-03 22:06:20 江苏

    读了第四、五、六章,非常良心,干货满满,学术写作的楷模,引用的很多文献也极具参考价值,几乎是自己写论文的时候可以直接拿来用的那种。与此同时,但汉松老师亦在本书中呈现出了一个文学研究者溢出纸面的人文情怀。

  • 0 撄宁 2025-01-22 11:23:17 广西

    已读第2、6章,但汉松老师功力非凡,关于米勒共同体批评的研究看过的最好的一篇,对他者伦理的探讨也很深入,剩下的部分以后补看。

  • 0 法特 2024-10-18 14:38:31 北京

    一、四、五

  • 0 清甜霏霏 2024-06-23 09:38:58 江苏

    我虽然学问没做好,但是也不妨碍我能看出来这是本学问极其扎实的好书。但老师对我帮助颇多,是一位热心的i人。

  • 0 不懈不戒 2025-04-17 22:29:11 上海

    系统且深入,复杂且耐心。对相关主题下的理论、批评的综述与梳理尤其扎实,读来受益匪浅。阅读这本书也像一场漫长“跨越”后的“归零”:对悖论困境的努力“跨越”,对既定陈见的探索“归零”。

  • 0 Minotaur 2024-11-28 05:20:31 上海

    但老师旁征博引,从伊格尔顿和尼采关于酒神精神与暴力的论述,讲到恐怖分子和小说家的异同,再谈到集中营、资本主义体系这些现代性的症候与作为系统冗余而呈现出来的“恐怖”边缘人的关系,可谓大开眼界。

  • 0 Pale fire 2024-10-09 14:32:35 北京

    太棒了!🥹

  • 3 HH 2023-03-02 18:51:00 广东

    抽丝剥茧,入木三分

  • 0 希茵寶兒 2024-10-27 00:06:28 北京

    看短评,才知道是专业学术书籍,我不写论文却挨篇儿做着笔记看完了。小宇宙里听但老师的《夜航船》,微博关注但老师好多年,深知但老师深厚的学术功底,但直到读这本书,才深深地领略晓悟到但老师幽默风趣朴素人文的性情下,是扎实严谨的治学风格。已经购买了本书提及的书目,弥补文学上的认知缺陷。

  • 0 momo 2024-10-09 22:09:25 中国香港

    今天终于看完了 老师写的太精彩了!他者伦理,大屠杀,民族主义,创伤文化 希望能成为老是这样的学者!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