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碌有为 短评

热门 最新
  • 44 太常寺协律郎 2023-08-17 08:18:29 广东

    口语化(据说是音频改的?),过于空泛,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应该先看书评再买的😣。要了解各个时代中下层人民微观史,不如找特定专门时代与主题的书,比如《叫魂》、《秦代工匠》、《奶酪与蛆虫》、《唐五代宋初都市社会中下阶层研究》等。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结果就是看了个寂寞。

  • 16 殷顽民 2022-10-22 11:18:43 湖北

    在中国社会史通识课讲稿的基础上增订而成,每章首设问题尾作小结,对本科学生以及普通读者而言,是一部全面而易入门的读本。具体内容上,依然侧重作者专擅的时期(清-民)和地域(长江上游),下卷多引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令论述更加生动。当然,对于这样一个宏大的题目,独力担纲难免在很多领域过于依赖二手研究,参考书目亦限于精力和见闻,书中一些论断值得商榷。对于更高层次的读者,虽不乏收获,但整体还是较浅泛。即便如此,全书反映出的作者的历史认识和观念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 43 神厨小爬贵 2022-10-22 13:25:27 北京

    我一直认为,阅读王笛师的著述,首先需要把握其所处的学术脉络,如西方新史学兴起以来的微观史与新文化史、基于欧洲市民社会诞生的“国家-社会”关系范式以及延伸开来海外中国学史学界对“市民社会”的讨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理解贯穿其历史书写背后的史观,进而明白其每部作品层累递进的关系所在。这也才能理解为何《袍哥》在国内的出版会招致诸如“注水”一类的批评,中国的微观史实践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是为何近年来王笛师特别反思传统历史书写的精英史观、提倡面向民众日常生活的历史书写的用意所在。

  • 6 鱼的九思 2022-12-02 03:30:27 北京

    王笛这两年书出得有点多,看来看去并不是厚积薄发,倒有泥沙俱下之感。

  • 3 天蝎小猪 2022-11-02 11:51:21 江苏

    延续了王笛老师一如既往的小切口、大主题的写作风格,内容非常丰富,文字也比之前读过的作品更通俗明晰,也更适合作为社会文化史通识读物。稍微提一点意见,本书的包装有少许误导,第一眼会让人觉得是内容严谨收敛、偏枯难懂的社科学术著作,希望再版时做出调整。

  • 23 死透气了 2022-10-22 10:40:07 湖北

    读来生动有趣,而且有养分,但有些太稀释了。这本书主要问题是写法比较尴尬,虽然考虑到它是本科通识课的录音文字整理就不难理解,但文字还是可以精炼一下。

  • 11 广姐 2022-11-11 07:55:49 湖北

    “藏富于民”的观点自古有之,这便是从建国成功到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坚持调动市场经济主体发挥其关键作用的核心思想,其目的便是为了营造一个和谐持续发展的社会,它是一个充分发展的社会和全民参与的社会。“人民当家做主”参与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这本书以问题为导向,以微观史观和扎实的史料做支撑为我们讲述了研究了“普通人历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终落脚在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核心理念之上。每一章结构清晰,有问题介绍,有详细的专题知识解答,最后又在章末详细总结帮助读者理解。掩卷而思,“碌碌无为”的自己似乎也在逐步成为“碌碌有为”的历史,感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历史存在感。

  • 22 Phantom 2022-11-19 16:41:19 北京

    第一章人口,就很表面,很泛泛。

  • 11 某羊 2022-10-30 18:58:59 江苏

    本书或许可以算是作者近年来推动社会史、微观史走向公众的一系列行动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在整合各类比较经典的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及作者自身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讲义或教材的体例形式呈现了传统中国(尤其是宋元以来)社会的各个面向。但叙述上未免过于分散、概括和浅显,或许还是比较适合作为本专业低年级本科生和高校通识课的教材吧(毕竟如后记所言,本来就是通识教育类音频课程讲稿)。 不过总归还是有亮点的:对于二手材料娴熟的运用、对于文艺作品在历史研究和教学中作用的把握、对于基层社会融入乡土情感的挖掘(这也算是王笛老师一些列作品的特色了),以及特别是“图穷匕见”的结论——其中的观点,或许正是经过前850页事无巨细地叙述,并被2020年10月30日看过一系列糟心新闻的读者读到,方能产生如此振聋发聩的效果吧。

  • 13 null 2022-11-14 00:17:06 广东

    感觉是作者攒出来的一本书,打着「历史中普通人的生活」的旗号,实际上就是把几篇论文和一堆小说的情节拆分成了不同的章节,按不同主题分别讲述一遍而已……看了这个作者的另一本书《袍哥》的书评里,也有类似的说法,感觉这可能是这个作者的「风格」吧……以后尽量避雷这种攒书党。

  • 0 kido🖖🏻 2022-11-15 10:19:20 上海

    关于微观历史,非常认同的一句话是——“我们关注遥远时代的普通人,是因为他们是真实历史的一部分,没有他们,历史就是不完整、不真切的。” 这本书就是一本对中国古代社会不同方面的细致观察。书名起得也很妙,芸芸众生总以为在宏观历史面前自己短暂的一生是碌碌无为的,但这本书的历史观恰恰认为,这些组成“大历史”的“小人物们的庸碌一生”,是【有】所作为的。

  • 0 自有我在 2022-11-23 16:47:24 江苏

    当我们探讨一个国家历史的时候,最大的可能性是走入那些历史大事件之中。朝代更替、君权易主、战争、变法、最低也要涉及到皇帝或者大臣们的执政理念和具体作为,很少有人去关注整个社会中处于最底层民众的生活状态。但他们才是历史的承载者,他们才是历史之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更应该是我们了历史被看到的存在。

  • 4 比远方更远 2022-11-22 20:43:07 北京

    散论集合于松散的结构,或考虑到音频课程的受众,其叙事及每一主题多以文学作品结尾,降低了史学(即便属通识教育)应有的严谨与完整。从社会史立场出发,面对丰厚而宏阔的社会生活,其剖析的框架逻辑与结构却距“社会学”甚远,故难有“史”“学”间的碰撞与交融,而结论部分亦无新意:于权力集而化之(“完全仰仗某一个人的ZZ体制是最简单的也是最不稳定的—亨廷顿”),于社会大而化之(中间阶层被抽出),对“强社会”演变中的经验与教训几无回应,“唯一出路”如何走,则不甚了了……

  • 0 索多玛党组书记 2022-11-24 19:29:37 北京

    入门科普上乘之选

  • 4 赛博朱雀昏睡中 2022-11-24 17:38:12 福建

    翻了翻,全面且入门,像科普而不是专著,适合高中老师推荐给学生做课后历史读物。

  • 10 孙小迪 2022-11-26 18:07:18 辽宁

    (°_°)… 看了一章觉得好泛泛啊,像一门课的教材,没什么重点。讲了很多但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历史写作者是需要有史观的,可以不写出来,但行文中要有。 第一章说中国一直以来人口众多,又说几次移民,还罗列了一点移民中的小故事。然后呢? 看起来在讲四川,但写着写着又提了山东人闯关东。侧重点在哪儿? 到第二章更琐碎,开始说中国古人的衣食住行。没有朝代的划分,就是资料的罗列,看得人索然无味。 就是一门课,也会听得昏昏欲睡。 另外微观史微在哪里了呢?也没有看到单体人物啊的经历啊。只有一个资料是民国时期的一位妇女,仔细讲讲她也行,可又加了好多有的没的。 读着太碎了, 失望。

  • 6 王子毅 2022-11-29 19:10:43 广东

    “中国要长期稳定地发展,必须要让社会充分发挥活力,要蓄富于民,要让每一个公民有义务、有责任、有权利参与国家和社会的管理,而不是一切由国家来包办。只有一个充分发展的社会和全民参与的社会,才是正常的、能够持续发展的社会。”

  • 3 Nelly.L 2022-10-29 22:16:57 上海

    普及类的历史读物,很易读。对王笛老师多年从事微观史研究,推动民众/日常史观表示敬意。

  • 0 绝迹江湖张书评 2022-10-31 23:36:56 辽宁

    很感兴趣的话题 受益匪浅 中国社会史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