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孩的记忆 短评

热门
  • 265 2024-03-06 16:11:49 北京

    翻译删掉了女主角从头到尾并没有跟H发生过纳入式性行为这一重要信息

  • 100 梁中和 2022-11-10 22:48:45 四川

    不知不觉,不忍释卷。女性作家很少辜负人,因为她们从来忠于自己。

  • 69 亲爱的欧阳毛毛 2022-11-26 13:23:45 广东

    2013年,73岁的安妮.埃尔诺,写下了她18岁时探索情欲、性、爱的往事。18岁的“我”和73岁的“我”,不断相互回看照见,确认“我”是“我”。 1958年的法国,性解放运动的前夕,18岁的少女安妮.埃尔诺,因为睡了一个男人,爱上了那个男人,最深的欲望不是渴望一个男人,而是渴望自己被一个男人渴望,经由他的渴望和爱来确认自我,我是足够好的,我是有魅力的。急切地想要变得更好,变成那个男人喜欢的完美的样子,节食/暴食,学习/厌学,压抑/放纵,多么像今天的我们。 她只和那个男人相处一个晚上,可是余生都被那一晚上影响着。那个男人的人生里,始终没有她的戏份。但是那不重要,可以写作的是她,可以回顾青春疯狂叛逆的也是她。后来可以拿诺贝尔文学奖的还是她。 所谓情色,是对生命的肯定。至死方休。

  • 71 张森蝶 2024-03-26 01:44:12 美国

    因为翻译的删减重燃了想学法语的念头,但这本自传性质的书仍给予了人深深震撼,有股被阉割了的文字也无法阻隔的力量。饥饿与停经,埃尔诺讲述的远不是一人的故事,而是数以万计的女孩在社会规训下的挣扎,想着什么时候我不再这样,什么时候我才能恢复正常。跨越四五十年的间隔,她通过身体的感受去回望、解构、回应1958年,仿佛自我书写能轻而易举地回到那个夏天,就像从一个房间进入到另个房间一般简单。她对性的反思从个人延展到了家庭与社会层面,人生如同那个年代电影胶卷的一幕,被时间冲淡了颜色,后又被记忆重新渲染。文字具有穿透力,一句句话会越过时空和山海走到我面前。读波伏娃和伍尔夫前后的女孩是两个人。但最为悲伤的莫过于时至今日,我们还在被他者的世界捆绑。做一个自由的主体远非易事,但绝不能忍让妥协,这才是一个女孩的故事。

  • 31 催眠 2024-03-18 22:38:08 上海

    “我当时不知道所经历的事情有什么意义,这才让写作变得十分有必要。当下发生的事情,具有骇人的真实性,多年后回头看,发生的事情似乎不那么真实了,我的目的就是探索两者之间的天壤之别。”感觉这本书的写法也适用于普通人。去回望,不是为了真相,而是探寻。

  • 25 豆友169329634 2022-11-09 15:37:04 上海

    法国莱农 偷东西那段笑死我了

  • 18 rejectmemory 2022-11-28 10:53:29 江苏

    很难形容我读过以后是什么感受。我只觉得非常感同身受,一种me too式的情状。很多事情好像跨越时间和空间发生在我身上,我也无数次以自我的优越和反省来对待过去的人生。每当我试图写下什么东西,一种对我过去人生并无任何价值的审视就迫使我停止,因此许多记忆也仅仅是记忆。我叛逆的时光就像偶尔几个月迟来的月经,在焦虑中我恐惧着坏事的发生,然而最后这种记忆只变成了一种散见于歌曲和睡梦中的体察。于是我知道,我和过去的那个女孩再也不相关。anyway,这是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读过最好的书。

  • 7 momo 2023-06-19 20:09:42 英国

    不知道为啥有点布迪厄内味儿,也许是法国凤凰男女(class traveller)的一些共同体验……正如她自己所说,是介于社会学笔记和小说之间的文本,我认为很接近自我民族志的写作方式。最后一段写得好:“当下发生的事具有骇人的真实”,记录这种真实的必要性在于:在自认为找到所谓真相中的意义之后,对于事实的回忆反而会扭曲,进而使得所谓的意义失去信度。

  • 72 子文东🤪👻 2022-12-23 14:06:20 福建

    篇幅不长很快可以读完,个人认为非常适合作为埃尔诺作品的入门,虽然也会因此有种意犹未尽之感,但读过后的确能快速把握到她写作的风格(230318更新:才知道这个简中版删减了不少,好坑,不再建议先读它了)。微妙的是,读起来会发现和之前听过的那些介绍她的播客所讲的很不同,被反复强调的“无人称”叙事和阶层出身都只是表象特点,真正独特的是她对于自我挖掘过去的执念的呈现——关于还原的可能与不可能。至于无人称或阶层差异,这些其实都是在强调那个“不可能”。她对那个昔日自我的困惑和观察的努力都非常坦诚,从表面上非常微小的个人史入手,呈现的却是某一种普遍人性在某个时代的历史,以往这些是被认为无关紧要的(“这有什么好写的?”),可是她通过自己的写作揭示了个人经验的深刻性,我想这个才是她的作品最可贵之处。

  • 10 2024-04-06 18:11:43 云南

    有点迷醉的阅读体验。写作到底是什么呢,是制造魂器。无数次地造访过去,不是为了还原真相。That girl is my past, my present, and my future.

  • 56 安提戈涅 2022-12-22 16:01:49 云南

    不喜欢,不认为是好的文学作品。如果要探索内在自我,埃尔诺就应该使读者免于轻易地将主角的痛苦总结为外在的原因——男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污名(妓女、“不来月经”)等等,因为这些东西实际上还是在谈外在于“我”的存在。

  • 5 Solomon 2023-11-16 16:21:14 湖南

    女人五星,男人四星,女孩三星。从0点看到16点,用时2h,中间断断续续放下了三四次,不够吸引。

  • 5 普宁困意 2022-12-07 09:56:12 黑龙江

    看完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样的记录是非常有勇气的一件事 我甚至无法在日记里对自己做到如此坦诚 更不要说是面向读者 这本书主要是1958年的那个夏令营以及对之后生活的震荡 前半本对于每个女孩子可能都多少有些熟悉 我们都有那个满足于自己成为欲望对象 成为他者的阶段 而后半部分接触哲学和《第二性》之后的觉醒甚是精彩 58年之前 她是如此渴望成为热烈集体生活中的一员 随着成长的脚步又逐渐离那个女孩越来越远 作者甚至有时会抽身出来直接评价一番对前一段文字的看法 就 还是很特别的

  • 5 Berlinka 2022-12-23 16:08:48 北京

    如果这是我接触的第一本埃尔诺的书,那么她就是我远离的那类作家。读了其他两本,她的叙事魅力就在于远离法式风格。这本终于是小说了,回到了那个法式风格,让我无法忍受的过度自我沉溺和不知所云。原谅我,这本书水准差强人意。

  • 4 momo 2024-01-12 11:59:52 云南

    《迷恋强奸我的渣男的50年》 女作家能不能不要再写这种以性为中心展开的故事了?!男的写的已经够多了。完全就是一部满足男性意淫的小说。 尤其受不了的是她在经历哲学和《第二性》的震撼之后还是那副样子,这是对哲学的侮辱、对女权主义的侮辱。 强忍着恶心读完

  • 6 LiangFC 2023-03-09 23:05:29 法国

    一星送给所有的阉割式翻译。不尊重别人的作品又要拿别人的作品卖书,degueulasse.

  • 3 幽人应未眠 2024-02-09 21:51:49 山东

    文笔混乱还不是最糟糕的,最差的当属她要表达的经历,这种爱情都值得怀念,并且还念念不忘,但凡有一点自尊、骄傲都写不出来,更干不出来。诺奖颁得很反讽,品位太差了。

  • 46 思郁 2022-11-21 11:20:15 河南

    从开篇的“照片中的女孩不是我,但她不是虚构的”到最后的“她就是我,我就是她”,时间跨度经过了半个多世纪。“我们是如何影响他人的人生、记忆、生活、行为方式的呢?与这个人共度的两个晚上对我的人生产生了巨大影响,而我对他的人生的影响却微乎其微”。这不是那套常用的与自我和解的话语模式,她只想探究那个小女生的耻辱的根源,“我左右摇摆,得到了理解耻辱的秘诀,并没有消除羞耻的力量”。

  • 35 malingcat 2022-10-22 14:36:31 上海

    情窦初开的少女,自己别扭跟世界也别扭的那个时期。直率是真的。至于说她像普鲁斯特,除了“回忆”这一点,不至于吧。

  • 2 沐宦 2024-03-25 23:42:14 广东

    书写是痛苦的,书写自己更加痛苦。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