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品方: 万川
副标题: 博物馆中的殖民历史
译者: 赵安琪
出版年: 2022-10-1
页数: 296
定价: 76.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00879442
内容简介 · · · · · ·
博物馆不只是用于收藏的空间,它们的目的是塑造身份和记忆。本书构建了一座由宫殿、教室、纪念馆和游乐场组成的虚拟博物馆,从“伪造的圣物”到“迈索尔之虎”,从毛利人的文面人头到“枷锁与银器”,作者爱丽丝·普罗克特试图挖掘潜藏在博物馆玻璃后面的殖民叙事,探讨在种族主义的非人化现象之中,机构如何成为同谋。
用反殖民思维去看待博物馆至关重要,诚如普罗克特所言:“我很清楚自己是帝国主义的产物——我是一个白人,我的祖先参与了对澳大利亚的入侵与殖民,取代了那片土地上的原住民。我不认为愧疚可以传承,但责任可以。如今活着的人,其命运都与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息息相关。”
------------------------------------------------------------------------------------
探索的、通俗的、扣人心弦的……普罗克特...
博物馆不只是用于收藏的空间,它们的目的是塑造身份和记忆。本书构建了一座由宫殿、教室、纪念馆和游乐场组成的虚拟博物馆,从“伪造的圣物”到“迈索尔之虎”,从毛利人的文面人头到“枷锁与银器”,作者爱丽丝·普罗克特试图挖掘潜藏在博物馆玻璃后面的殖民叙事,探讨在种族主义的非人化现象之中,机构如何成为同谋。
用反殖民思维去看待博物馆至关重要,诚如普罗克特所言:“我很清楚自己是帝国主义的产物——我是一个白人,我的祖先参与了对澳大利亚的入侵与殖民,取代了那片土地上的原住民。我不认为愧疚可以传承,但责任可以。如今活着的人,其命运都与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息息相关。”
------------------------------------------------------------------------------------
探索的、通俗的、扣人心弦的……普罗克特对西方博物馆文化的剖析是如此犀利,以至于会颠覆读者看待这些机构的方式。——金融时报
枷锁与银器的创作者
· · · · · ·
-
赵安琪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澳]爱丽丝·普罗克特
伦敦大学学院物质文化历史、艺术历史学者,“不安艺术之旅”发起人。她写作、策展、制作播客、组织活动,致力于后殖民艺术实践和殖民物质文化的交叉研究。
译者:赵安琪
北京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专业硕士。出版译作《亚瑟与乔治》《神秘大道》《大迁徙》。长篇小说 《奚水落絮》获第八届北京大学王默人小说奖一等奖。
目录 · · · · · ·
花瓶与“姿态”
石棺
皮特的钻石
上贡
伪造的圣物箱
第二章 教室
袋鼠与野狗
麦
迈索尔之虎
废奴主义者
伟大的英国
盾牌
第三章 纪念馆
海达人雕塑
文面人头
挖掘博物馆
人类动物园
棺材
第四章 游乐场
博物馆的亮点
控制人群
船
糖人
“改变日期”
回归
尾声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任何曾经坐在美术教室中老老实实画方格的学生都很熟悉这种透视体系。然而,这种叙事方式忽略了一个在现代艺术史中被普遍接受的观点一没有“更好”的观赏或呈现方式。用“正确”的视角和比例呈现数学意义上的完美世界并不总是创造的目的。布鲁内列斯基创造了视觉戏法,只有当某个人站在特定位置,只用一只眼睛看的时候,效果才能实现。任何人都可以画一幅画并选择是否使 用定点透视,他们也可以选择其他时代、不同国家的画家使用过的技法。例如,通过比例来表现权威,为了突出前景而虚化背景,从多个角度来描绘一个物体等。这些表现手法往往具有文化特异性。对于布鲁内列斯基及其同时代的人而言,透视和景深的错觉非常重要。然而在其他时代,表现纹理、光线和物体的运动则成为更优先的目标。事物并不一定要在科学上臻于完美才能传递信息,通过几条素描线条,我们便能够辨认出一张脸或一栋建筑。透视研究风靡15世纪的意大利,是因为复杂的背景能够展现画家的技巧,这是一种风格上的选择,而不是走向完美艺术形态的必然选择。即使是出色的艺术也很难打破文化边界,我们总是更喜欢自己了解的风格,以及教育促使我们喜欢的风格。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宫殿 -
作为参观者,你的任务便是要记住博物馆是“一箱东西”,由一 位或多位收藏家放置在那里,尽可能完整地呈现出来。所以请你问问自己,这里缺少了什么?我们在通过谁的眼睛看待这段故事?这段历史经过了怎样的编辑和裁剪?它也和从前一样,赞扬伟大的白人男性吗?不要自负地相信,如果一件物品有价值它就会出现在博物馆中,也不要认为它的缺席是因为它不重要。 博物馆要求我们对展品作出情感和认知上的回应,我们需要警觉,因为这些选择性的叙事看起来很像权威的历史,或者是对与错的二元对立。我们遵循空间的逻辑,从一个展柜走向另一个展柜,我们笃信标签,文明观展,却没有意识到这些藏品的获取过程有多么丑恶与残忍。我们以单点透视的方式观看画作并相信它们的叙事,我们已习惯了这样的把戏。我们了解其中的骗局,却选择视而 不见。这些画作或许只是纸上的一些线条,但是我们被教导着要认为它们是立体的、准确的、有价值的。如果我们以同样的方式看待博物馆,会发生什么?我们可以将它们理解为由意识形态构建的空间,通过阅读文本去了解它们的包容性与排他性。但“看”的方式永远不止一种。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宫殿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枷锁与银器"的人也喜欢 · · · · · ·
枷锁与银器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 更多书评 1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Cassell (2020)暂无评分 7人读过
-
原點 (2022)暂无评分 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一) (无心恋战)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 文化漫笔 (森森)
- 万川的书 (万川)
- 购书单 (Wuliao)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9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枷锁与银器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靡靡懒散人 2023-12-18 15:25:25 北京
普适性博物馆读物,叙事性高于理论探究,适合博物馆爱好者。本来是可以给四星,因为糟糕的翻译减掉一颗星。
2 有用 在山清泉水 2022-10-30 17:40:43 湖北
以反殖民思维去看待博物馆或艺术馆这些机构,这种角度很新颖也很颠覆。藏品所代表的历史应该被完整的叙事出来,以供大众知晓或体悟,并达到艺术表达、对历史的纪念及关注社会现实之间的平衡。
2 有用 卧听南窗雨 2022-11-03 14:26:05 福建
本书根据典型性和独特性走近每件藏品,以表明它们在更广泛意义上的价值。 在探讨具体真实的作品的过程中,展开关于被掩盖的历史和身份的广阔讨论,揭示博物馆的历史背后的故事的同时,挑战它遗留的问题。通过了解历史藏品,讨论它们在博物馆中的呈现形态,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当代艺术家如何重新塑造和诠释历史故事。
1 有用 磬夏 2022-10-30 11:56:40 湖南
把博物馆划分为宫殿、教室、纪念馆、游乐场这四种类型来进行解释说明,通过这四种类型基本能够了解到博物馆文化的相关知识了。大英博物馆之类的博物馆没能够客观的讲述从前那段殖民的历史,并且其中的许多藏品也极具争议性,种族歧视依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1 有用 狼藉者の徒然 2023-04-29 12:14:01 北京
曾经非常爱逛博物馆,但是现在回想起来,确实大多数时候只是关注具体的藏品,很少把它们和博物馆整体地叙事联系起来。这本书引出了一个很好的方向,再去逛馆多能多一个思考和体会的方向。从这个角度来讲,从这本书中还真是颇有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