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城市》的原文摘录

  • 身处混乱无序的大自然中,人类为了安全而创造环境,将自身环绕在一个保护区域内,实现与人类自身及人类所想之协调;人类需要一些定位标识,一个安全可靠的牢固之所;人类需要他自己所亲自决定的实体空间。人类为自身的所作所为,是与其自然环境相对称的一种创作,人类的目标与其思想越接近,就远离并超然于其躯体。可以这样说,越是更深层次的人类创造,越是远离于人类最直接的掌握,越是趋向于纯粹的几何学;一把小提琴或一个椅子,是与人类的躯体紧密相连的物品,较少具有纯粹的几何学特征;但是,城市则是纯粹的几何学。一旦获得自由和解放,人类趋向于纯粹的几何学。如此,方能达到他所希冀之秩序状态。 (查看原文)
    佳浩和他的朋友 2013-09-09 16:10:09
    —— 引自第21页
  • 在此,我们通过四个直接而简要的假设形成现代城市规划学的基础,以有效地应对我们正遭受的威胁: 1. 疏通市中心的拥堵情况,以适应交通运输之需要。 2. 增加市中心的密度,以满足商业活动接触之需要。 3. 增加交通运输的方式,即要彻底改变现今之城市道路观念,于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如地铁或汽车、电车、飞机等新事物相比较,现今的道路是毫无效率的。 4. 增加绿化和开敞空间的面积,这是为了确保人们在面对新的商业活动节奏时,能够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工作焦虑情况而必需的健康和安逸的唯一方法。 (查看原文)
    佳浩和他的朋友 1赞 2013-09-09 17:00:49
    —— 引自第88页
  • 在相信与怀疑之间,最好相信。 在行动与毁灭之间,最好行动。 少壮且健康方能具有创作之力量,而良好之创作更需要丰富之经验。 我们的精神被过去的时代所滋养,活跃且富于创造力,其力量存于脑海;而美国之力量则在于臂膀,在与青年的热烈情感。如果说美国人善于感受和生产,那么欧洲人则善于思索! 没有理由埋葬掉古老的欧洲 1924年12月 (查看原文)
    S 1赞 2014-10-29 03:54:42
    —— 引自第1页
  • 对城市精神而言,直线是正当之选择。曲线昂贵、难以建设且滋生危险;曲线将使城市陷入瘫痪。 曲线道路是驴行之道,直线道路是人行之道。 曲线道路是随遇而安、松松垮垮、心不在焉和兽性的结果。 直线道路是反抗作用、勇于行动、积极作为和自我克制之结果。直线道路健康且彰显高贵。 (查看原文)
    S 1赞 2014-10-29 03:54:42
    —— 引自第1页
  • 越是更深层次的人类创造,越是远离于人类最直接的掌握,越是趋向于纯粹的几何学。 (查看原文)
    S 1赞 2014-10-29 03:54:42
    —— 引自第1页
  • 直觉能够以理性的元素为基础加以定义;可以说,直觉就是所有已得知识的总和(也可以说本能就是数世纪以来后天知识经验的总和) 如果说直觉是后天知识经验(它们可以追溯到很远:祖传旧习,数世纪的遗产,等等)的总和,那么激情就是对这些知识经验的迸发。激情的基础,是一种理性之基础,一种理性之事实。 (查看原文)
    S 1赞 2014-10-29 03:54:42
    —— 引自第1页
  • 诗人站在这里,评判和辨别作品之永久性,因为他与加法正好相反,遵循着起伏的激情曲线。他超越了实用主义的目标,探索关于不朽的话题:人类。 工程师就像一颗珍珠,毫无疑问;然而他是一串项链中的一颗珍珠,他只能看到和认识与其相邻的两颗珍珠而已,过于狭窄的研究视野;从前因直接窜到后果。工程师处于确定的状态。诗人则看到了整条项链:他看到了富于理性和激情的个体;之后他看到了人类之存在。 您们是否曾看到过工程师变成充满激情的人吗?这真的很冒险。否则,工具将不能长足发展。工程师必须稳固地坚持住,保持计算者的角色,而他特殊的职业道德,即保持理性。 此种情况下,个体之激情只能以集体之现象予以表达。所谓集体现象,即一个时代的情绪状态,它借教育、蜕变和补充等一系列伟大的持续运作活动,能够应用于集体或个人,它是纯粹的产物。 城市之意义在于其永恒性,这是深思熟虑之得,而非仅计算所得。 只有建筑,才能够给出超越计算的成就。 (查看原文)
    S 1赞 2014-10-29 03:54:42
    —— 引自第1页
  • 一句话就能够概括未来的需要:必须在开敞的空间内建设。规划方案必须以一种纯粹几何学的方式进行,包含许多精细的安排。 几何学规划的结果,标准化生产。 标准化生产的结果:规范、完美性(类型的建立)。 几何学就是建筑学的精髓。 (查看原文)
    S 1赞 2014-10-29 03:54:42
    —— 引自第1页
  • 办公室中数不尽的窗户面向晴空开敞,高挑的视线,远离了尘嚣,纯净的空气。Loos 曾对我说过:“一个有教养的人是不会从窗户向外眺望的,他的窗户是毛玻璃的;其目的只是采光,并非供人向外眺望。” 然而,倘若我攀登埃菲尔铁塔的平台,升高之时我将获得喜悦的感觉;顷刻之间变得令人愉悦——同时也十分庄严;渐渐地,地平线升高,人的思绪似乎获得一个更广阔、更广泛的投射轨迹:同样地,在形体上好像一切都扩大了,好像肺部更加充分地舒展开来,眼睛获得了辽阔的视野,精神被激发起充沛的活力;一片欢愉在内心洋溢。 城市,一旦驾驭了速度,就驾驭了成功——时间的真理。 问题的关键往往在于每天要进行的一些将要决定市场行情和工作条件的意见交流。意见交流的机械工具越快,日常交易完成就越快。我们在摩天大楼里的工作时间,会因为摩天大楼的缘故而将大为减少。 (查看原文)
    S 1赞 2014-10-29 03:54:42
    —— 引自第1页
  • 直线道路是工作的道路。曲线道路是休憩的道路。 步行于直线道路上令人厌倦。没错。但是要注意,这是一条工作的道路,地铁、电车、巴士、汽车等都能使行程加速,而加速之原因正因其为直线。 总而言之,曲线道路基本上是景致优美的。优美的景致是一种乐趣,然而滥用的话则很快就会令人感到厌倦。 源自行动的美,鼓舞人们的激情并驱使着人们的行动。当公民的自豪感控制着他们,并坚决地促使他们超越平庸的那一刻,就是群众的幸福时光。 前进是我们的信仰:从来没有任何事物能够停下脚步,因为一旦停下来就将迅速衰败与腐朽(这是生命的含义)。 (查看原文)
    S 1赞 2014-10-29 03:54:42
    —— 引自第1页
  • 关于故乡、是个、祖先祭礼的最理想的颂辞,莫过于许多忙着在报纸里秉笔直书并制造舆论的人们所挥洒的激情文字;然而,一旦要提出队充满结核病的衰败社区进行拆除的问题的时候,你便能听到他们的尖叫:“锻铁呢,他们怎么办呢,旧房子中美丽的锻铁饰件怎么办呢?” (查看原文)
    S 1赞 2014-10-29 03:54:42
    —— 引自第1页
  • “人们画出直线,填补坑洞,平整场地,结果是走向了虚无主义……”(一位主持城市扩张计划委员会的重要官员愤怒地斥责。) 我回应道:“很抱歉,但确切地说,这才是人类的工作。” (查看原文)
    S 1赞 2014-10-29 03:54:42
    —— 引自第1页
  • 秩序是所有行动的关键,感觉则是所有行动的指南。 我们很快地被指责为革命分子——在维持现状平衡和推动社会发展之间保持距离的惯用做法,即使有点谄媚但却十分有效。然而此种平衡,因为生死攸关的原因,注定只能是昙花一现;这将是一种不断更新的平衡。 我有责任不脱离技术的领域。我是建筑师,没有人会希望看到我在搞政治活动。 在我的平面上,我写着行政部门、公共部门,这就足够了。 本项研究的目的仅仅在于尝试提出一套明确的解决办法:它的价值仅此而已。它没有党派色彩,它既不倾向于资产阶级所追求的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倾向于第三国际的无产阶级联盟。它仅仅是一份技术性的作品。 我不允许别人像救世主一样地想把我从公共路线的宣言中拉走。 我们无法在革命之中革命。我们只能在解决问题之中革命。 (查看原文)
    S 1赞 2014-10-29 03:54:42
    —— 引自第1页
  • 杰出存在于精准之中。持久存在于完美之中。生命是精确计算之结果。梦想必须依靠于不可或缺的现实。诗歌只能在真实性中被赋写。凭借真理,诗意才能展翅。只有真实才能令我们备受感动。 生命啊,生命!我们通过对事物本质的深入探寻而了解到了它的光辉。 (查看原文)
    S 1赞 2014-10-29 03:54:42
    —— 引自第1页
  • 人类沿直线行走是因为他有一个目标:他知道该往哪里走;一旦决定了前往何处,他就净值地走过去。 (查看原文)
    水墨码字中 2011-11-22 15:37:05
    —— 引自第5页
  • 然而,不知不觉地,由于疏忽、软弱、无政府状态及“民主体制”等的影响,以往拥挤不堪的情况又周而复始。 不仅如此,而且人们期望如此;人们甚至以一种美学的法则对其创造!驴行之道竟成了人们的一种信仰。 (查看原文)
    水墨码字中 2011-11-22 15:44:44
    —— 引自第7页
  • 房屋、道路和城市,都是人类致力经营的处所;他们必须有秩序,否则将会破坏人类思维的基本原则;如若缺少秩序,它们便会与人类对抗,阻碍我们的发展,这正如我们周围的自然界限制着我们的发展一样,尽管我们早已与之斗争,但是每天都还要开始新的战斗。 (查看原文)
    水墨码字中 2011-11-22 16:05:59
    —— 引自第15页
  • 艺术是人类戏剧的唯一舞台表现,然而其使命依然是使我们超越紊乱,且通过其力量而给我们以均衡的表达。 (查看原文)
    佳浩和他的朋友 2013-09-09 16:21:37
    —— 引自第34页
  • 工程师就像一颗珍珠,毫无疑问;然而他是一串项链中的一颗珍珠,他只能看到和认识与其相邻的两颗珍珠而已,过于狭窄的研究视野;从前因直接窜到后果。工程师处于确定的状态。诗人则看到了整条项链:他看到了富于理性和激情的个体;之后他看到了人类之存在。 (查看原文)
    佳浩和他的朋友 2013-09-09 16:24:53
    —— 引自第44页
  • 一旦有统一地秩序对各种基本单元加以支配,混乱将得以避免,场景得以组织,而安逸将会降临。 一旦细节之中具有统一性,精神将获得自由,并将以一种新颖而活跃的兴趣,去思考整个城市之完美布局。 如此便得到一个明确而理想的目标。早在路易十四时期,Laugier神父就曾指出: 1. 整体上之混乱、嘈杂(即对位法、赋格曲与交响乐等元素的丰富乐曲)。 2. 细节中之协调、一致(即细节中的克制、审慎与标准化)。 (查看原文)
    佳浩和他的朋友 2013-09-09 16:31:16
    —— 引自第65页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