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个目击者 短评

热门 最新
  • 0 MXR 2024-02-01 01:31:01 上海

    没有必要为了诡计而诡计

  • 0 仲秋月含颦 2024-02-03 16:10:43 重庆

    最后一篇最后一段,察时美幸还想继续问美宫时乃她第一次成功推翻不在场证明,看来系列小说要有第三部了。其实时乃每次说起“时针归位——XXXX的不在场证明已经土崩瓦解了”,是真的中二得不行,但没想到这句话也是从爷爷那里原封不动学来的……试想一个六七十的老头子说这种话,画面太搞笑了。四个案子没有《绝对不在场证明》那样有记忆点了(当然,也可能跟没有酒量的我非要喝白葡萄酒,喝完了睡着二十多分钟,现在才醒来有关),甚至我完全猜出第三个案件里面,两位女性被害人为了只要不在场证明,互换了身份去餐馆吃饭。想吐槽的是,作者总会写警察因为某种显而易见的原因疏忽了某点调查,或者明明很可能有人看过时间,却在那时偏偏没人注意时钟、手表或手机——这也算一种偷懒吧。挺不想男女主成为恋人,男主作为菜鸡警员总找时乃,纯属玩忽职守

  • 0 褚心 2024-02-02 19:14:16 北京

    微信读书。

  • 0 做一朵向日葵 2024-02-06 09:58:37 上海

    一口气读了大山诚一郎好几本书

  • 0 明白 2024-02-07 17:34:57 辽宁

    最近短篇看得有点多 这本让我有点头疼

  • 0 莱昂哈德 2024-02-10 20:22:06 浙江

    好几个重复梗。第4篇不错,交换杀人的变式。

  • 0 Nine 2023-02-03 21:42:26 北京

    (4/10)还是大山简洁干练的本格逻辑题。这本连续几篇都是类似的诡计有点疲劳了,总体质量感觉还不如第一本,依旧是老梗大杂烩,没有眼前一亮的点子,34两篇相对好一点。

  • 0 F 2024-02-11 13:10:04 上海

    居然开发出了一条感情线。十分本格,诡计别致又新颖,虽然不太现实,但作为短篇故事,还是很有意思的

  • 0 DCJun 2024-02-12 18:39:53 浙江

    6.5/10(20240212#64) 老梗大合集,看柯南看的有点生理疲劳了,再有第三本一定不看

  • 0 迷茫智磊 2024-02-12 20:20:18 广东

    7.0-7.5。阅读体验比第一部好不少,诡计虽然是老梗(包括但不仅限于大山自己的书),不过也比第一部惊艳不少,但完成度就另当别论。逻辑演绎相比《密室收藏家》,我只能说弱不少——不只是推理本身的力度,分析论证的逻辑性也有明显的问题,只能勉强达到自圆其说的地步。 前两篇中规中矩,第三篇是完成度是最高的一篇,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篇;第五篇是偏日常向的推理,动机乍看之下可能有点牵强,但放在大山的小说里反而显得较为合理,无论是诡计核心,还是逻辑上都没有明显的问题,推理没有什么亮点,但还说的过去;问题最大的还是第四篇,论诡计,他可能是这五篇中最宏大最华丽的(前提是不把它当成老梗来看),不过推导过程非常牵强(虽然不至于说是bug),论证几乎没有说服力,逻辑链完整但经不起推敲。

  • 0 人生密密缝 2024-02-13 21:20:11 广东

    感觉都有点牵强呀,如果有那个聪明劲伪造不在场证明,应该也能聪明到不去犯罪吧

  • 0 完颜亮 2024-02-16 07:23:12 河北

    多给一星是觉得诡计设计的还有点意思,推理就太牵强,每次都确定嫌疑人然后围绕他寻找不在场证明,这明明就是有罪推论

  • 0 alessandro 2023-10-24 22:47:01 北京

    第一个案子就有bug。最近刚看过一部,因为僵直的问题无法伪造现场,所以凶手不得不碎掉还是割走暴露死因那块部位。

  • 0 魔法灯罩 2023-10-25 07:28:02 上海

    其实五个故事思路都很不错,但不知道为什么整体上有种小打小闹的抽象感,很像益智解谜hhh 不过一旦能猜到诡计核心,谜底差不多也就可以看破了,接下来的阅读只要等待推理过程补足细节就好,确实是轻松愉快益智的阅读体验。

  • 0 庄叔的小跟班儿 2023-10-25 13:09:33 四川

    2023年第31本。还行,语言风格有点幼稚。第二个和第四个案子挺有意思,但搜查一课锁定嫌疑人和店长破解不在场证明都是连蒙带猜,过于上帝视角,有点假。

  • 0 leftdio 2024-02-17 22:15:39 上海

    这故事就看不在场证明,其他就算了

  • 0 豆友44444848 2023-12-29 20:25:32 河南

    有些细节有点崩坏,时乃知道的太少,推断出的又太细,尤其是菊花那,仅仅是以“菊花是秋天最容易过敏的花”就推断了后面所有的过程,而无任何依据,也太主角光环了吧

  • 0 451½°F™ 2023-12-26 21:56:34 上海

    《沉湖之谜》:打包湖水造成「溺水」的假相(相当于通过移动「不可动物」)来制造不在场证明,仿佛早年科波菲尔的「移动魔术」,不知道大多数读者会拍案还是骂娘;《500个目击者》:由被害者分饰两角来制造「胃部残留食物」的时间差,本案的核心诡计和《二律背反的假象》故事一样,都需要凶手蒙骗被害人,让后者「卖了自己还数钱」,都属于「真空实验室」下的不可操作犯罪;《奇怪的遗产纷争》的红鲱鱼在于「遗产」的动机崩溃;《被砸碎的雕塑》又是一个早期推理习题,其核心还是属于「碎尸讲义」,当然用石膏像对于谜底而言,比真正的尸体更具操作性。

  • 0 公孙习习 2023-12-28 08:35:32 北京

    喜欢 感觉不在场证明比第一部更精彩了 一周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