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造成了社会危机? 短评

热门 最新
  • 2 Nelly.L 2022-11-26 18:59:20 上海

    “产生社会危机的不是紧张关系,而是社会化过程(societalization),一个由文化逻辑和媒介表征(media representation)引发的过程……社会化唤醒了柏拉图所说的正义记忆。对于哲学家来说,正义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理想化形式,也是共和政体效仿的对象。而对于社会学家来说,正义记忆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人来书写。”

  • 4 海风 2022-11-24 19:57:02 北京

    蛮短的,中规中矩的三明治结构(理论框架+案例),封底有霍耐特和伊洛斯背书。 作者将“社会化”定义为社会问题在较大范围产生威胁并由此引发各类反应,以至于演变为社会危机的过程,并提出“稳定状态-符码转向-实质性监管-反击-回归稳定状态”的“社会化序变模型”路线。他把社会化看作一个社会理论问题,而非社会问题。而后,基于经验材料整了四篇案例分析,具体化其理论。 启发性一般。莫名感觉相似逻辑在危机管理课上提到过。第二章“社会化的代理人”,作者认为是秉持理想化利益的新闻记者和公诉人,作为读者只有苦笑了。

  • 3 一一 2022-11-26 20:51:09 河北

    本书部头不大,很容易一口气读完。由于原著出版于2019年,所以书中采用的都是近年来比较新的例子,使得本书讨论的问题更贴近今天,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作者运用自己的“公民领域”理论,并结合其他理论,对于社会危机做出了精彩的分析,所有对今天社会危机感兴趣的人,都应该认真读一下这本书

  • 3 别字大王 2022-12-11 16:58:21 美国

    “社会科学必须削弱紧张关系和社会反应之间的假定关系。产生社会危机的不是紧张关系,而是社会化过程,一个由文化逻辑和媒介表征引发的过程。”

  • 3 神魔无用 2022-12-15 22:28:03 重庆

    有删减篡改最好对比英文版看……

  • 0 momo 2023-12-08 13:59:52 北京

    2-3h看完。断断续续看的,理论性的部分看得我有点痛苦,后面讲例子也有些生硬,metoo那段讲得还比较精彩。适合成为一篇论文,而不是专门成书。书中提到的危机的反击部分还挺有意思的。

  • 0 全之惠 2023-11-22 14:05:14 广东

    四个危机事件案例分析感受深刻,《聚焦》的片子看过两三遍,教会恋童癖的报告数据果然再看还是令人发指,metoo事件并未停止,整个脉络分析详尽,书很专业,感兴趣可读读,篇幅不长,会有收获。

  • 0 尤大木 2024-03-24 09:10:01 重庆

    作者提出的危机社会化的社会学模型挺有启发性,对于我这种新传专业的毕业生而言感觉像是在脸上贴金一样。引起深思的是,作者强调了在整个过程中新闻媒介的重要性,这是现代社会所独有的特征,亦是在大学期间我没有注意到的关键点。以近几年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经历过的多次关于社会问题的曝光、舆情和最终解决过程,若是没有专业新闻媒体的曝光和二次传播,任何社会问题的社会化在第一步就可能胎死腹中。但这也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即受众——“公民领域”的问题。在这个信息快餐化的社交媒体时代,受众群体所接收的信息数量远胜于传统媒体时代,社会诸领域的冲突被目不暇接地曝光,它们几乎都可以造就作者所研究的社会问题社会化,但热点的转移速度极快,许多问题甚至没能走到“实质性监管”这一步就消弭无声了。对于这个现象,我们该如何理解呢?

  • 1 J 2022-12-20 01:13:06 湖北

    很典型的理论框架加案例分析。框架搭建没有太多的理论支撑,感觉很单薄,综述放在了最后一章,着重强调该框架的优势,总感觉和“道德恐慌”区别不大。此外,“社会化”更多是哈贝马斯的,而不是齐美尔的,想了解社会化理论的可能也要失望啦。本书主要讲了两个故事:危机从专业领域转移到公共领域,并成为显著的社会“事件”,进而导致社会不稳定;专业领域与公共领域在针对公民修复问题进行博弈,并解决危机重新稳定社会。和“安全化”理论蛮像的,不同点是将文化要素(公民价值观受到威胁)还是将具身化威胁作为理论化起点。案例分析部分可以看作是“阐释型过程追踪”(IPT,Guzzini 2017)的运用,重点关注行为体对现实的解释而不是现实本身,因为成书较近,分析的四个案例具有代表性和时效性。杰弗里的书引进来是件大功德,五星!

  • 1 Uipotom 2022-12-17 23:17:55 重庆

    好书好译。本来是对socialization感兴趣,但是买回来才发现是关于societalization的研究。亚历山大作为当今文化社会学的领军人物,在理论进路上开拓了不同于从马克思到布迪厄的整体性被解构的传统进而关注文化逻辑与媒介表征的新视角。序列模型同样是理解今天此地的重要工具:我们如何面对浪潮后正义记忆的书写?又如何解释女性与性少数群体走向反动修辞的事实?

  • 0 攸川 2023-01-03 18:42:23 上海

    “过程社会学”

  • 1 基瑞尔 2023-03-12 11:29:47 四川

    扣除注释引用,其实就不到150页的篇幅,将关于社会危机的「理论阐释」和「案例研究」都“一网打尽”;后者的四章可读价值更大,亦是在报章观点之外,从理论切入的一次启迪。[用这本书开始“思库文丛”,感觉好很多]【2023 #35】

  • 0 电子厂批发废料 2023-05-28 01:36:38 湖北

    中规中矩,什么是societalization——一项媒介-事件分析;//第七章值得一看

  • 0 小荷 2023-09-17 12:07:22 湖北

    亚历山大老师非常接地气地研究了公共领域和社会危机的发生、发展,并将之作为“社会化”理论的落地版本。这是一位美国社会学家对于自身社会正在发生的荒诞人类事件的真切关怀。这部作品仍然刻着功能主义、结构-过程分析的鲜明特点,是当代社会学家对经典理论风格,特别是涂尔干传统的修正。

  • 0 Ngu宣淇 2023-05-13 18:13:16 上海

    学理性部分其实看得不是很明白,但是几个案例算是较为直白地科普了内部事件社会化的过程,几乎每个都有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而只有将这种所谓机构和组织内的反常理事件公开才能够推动问题的解决和进步,否则永远都是未开化的状态。这种约定俗成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勇于成为打破稳定状态的人是勇敢无畏的先驱,为后来者荡平了来路。 Me too那里看到很多知名人士赫赫在目,尤其不道歉部分分外刺眼……不排除有投机者,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Me too话语的社会化给了更多女性一个自证的平台和机会。我国在这个问题上还需要所谓的物理性证据……逐渐进步吧

  • 0 苏豆酱 2023-07-22 16:46:06 江西

    与其说有什么特别新颖的理论,不如说更像是借理论的外壳来论证“新闻监督”万岁。当然,他的四卷本《社会学的理论逻辑》要是能写的跟这本书一样简洁就好了。

  • 0 hmev 2023-08-25 22:22:57 上海

    作者坦言大部分的社会化过程的理论早有前人研究,所以本书还是侧重案例的介绍,简洁明快。精华倒是都在注释。可快速一阅。

  • 0 sibylinsane 2023-08-27 13:59:06 上海

    新闻记者、公诉人和公众一起创造了scandal genres。在T2符码转向阶段,原本潜伏在稳定状态下的构成sg的背景故事被激活,如果脚本、社会表演和集体行动足够有力,就能引发大众共鸣。符码将公众注意力从机构局部领域转移到了整个公民领域。批判性和解放性叙述出现,实质性资源被启动,社会化开始。由于群体的边缘化和分化,社会化可能受挫。案例中比较新的是m/etoo运动(不同于其他案例,这发生在社媒时代),作者用社会化序变模型把这场运动简明地勾勒出来还是挺厉害的。

  • 0 狐狸是工匠 2023-09-03 23:04:44 江苏

    “对于社会学家来说,正义记忆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要靠人来书写。”

  • 0 eros 2023-01-14 00:04:25 山西

    23/1/13 社会危机之所以是社会危机来源于一部分社会精英的道德表演开启了原本归属于组织内部的“私人问题”的符码转换,从而打破了公民与非公民领域的界限,很有意思的理论框架,作者的写作方式也可以参考一下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