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第一本以城市为舞台的短篇科幻小说精选集!燕垒生、江波、索何夫……19位翘楚作家,20篇城中故事,跨越过去、现在与未来。壮丽与梦幻、悲情与苍凉,踏入未来城市,书写人类命运。
《绝对诊断》:未来的医疗新形势,哪怕预测到了结局,一个人的生死真的能够由另一个人来做决定吗? 《礼物》给的线索太明显,一早可以猜到结局,因此没有什么惊喜感。 《全数据时代》:全数据时代是数据即权力的时代,隐私权是奢侈的,拥有隐私权等于有机会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一切成为大数据的一环。在全数据中,没有人真正是自己。
仅为《扑火》这一篇。偶然读到了片段,为之惊艳于是找来全文。太美丽了,好久没有遇到那么细腻的文字,温柔缠绵得窒息,和我们这个时代注定要有的冰凉结局。
恰巧读本书的中间Apple的眼镜正式发布,有一种现实交错的感觉。最后一篇《大地的年轮》赢太多,确实意味深长。
与其置之不理最终闹出事来,还不如供其生存无忧以保社会稳定。 不甘不尬的年龄,不上不下的相貌,不多不少的薪水,不温不火的工作。 华尔街满地都是机会,但那都是富人的机会,没有穷人的。 人生的答案是无法从书里读到的,再伟大的书籍也只能给你一个契机或一颗种子。只有你的心里已经准备好去接受某个答案,才会遇见在遇见答案时停在那里,不再继续寻找。
有幸试读3篇文章,第一篇是江波《绝对诊断》,描写了一个AI的诊断,AI理解的救死扶伤与人类的救死扶伤的差异性,引人深思。第二篇燕垒生《礼物》“无机成分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公民于……登记立案”,感觉未来的我们跟现在的我们似乎是处在一样的世界里。第三篇是王诺诺的《全数据时代》,数据治下的世界,未来跟现在有什么区别吗?每每读到关于未来的书,都会让我思考,现在是否可以改变?是否值得改变?是否应该改变?
试读三篇。 预测机能预测未来的时候,人们的行为受到了改变,但结局似乎,,从商业到政治,真的能改变么? 飞车,科技下的进步与淘汰。话说交通确实应该更智能一些才省时间。 新时代的最后一课,很致敬了。 目前看挺切题的,讨论的话题也很感兴趣。期待一下~
华尔街的上位者与下位者的生活形成怪异的和谐,他们的生活有如平静的鼓面,直到预测机的出现,震颤,雀跃。 在华尔街这篇文章中,利益凌驾于生命之上,在牟取暴利失败之下,人道主义并没有什么效用。上位者们赞颂人道主义的背后,不过是为了牟取更多更大的暴利。
感谢八光分的试读活动,提前读到了赵昱鲲鹏的《华尔街与预测机》,凌晨的《在烈日和暴雨下》,还有金霖辉的《最后一课》三篇。第一篇虚构了一个足以影响世界的预测系统。后两篇主题都是在近未来对当下生活方式的怀念,仿佛书名《大地的年轮》带给人的对厚重历史的怀念。
感谢八光分的试读本,读了其中三篇。预测机这章略有失望,也可能是其中原理和我专业相近的缘故吧,只是简单的设定来和股票产生联系,预测与干预的反复迭代从而产生白色星期五的想法蛮有趣的,有些不喜欢其中那些对总统的调侃,过于指向性。在烈日和暴雨下展示科技变迁下的普通人,没有车辆后的驾校教练,科幻性比较弱但是现实性很强。最后一课确实精彩,对于课堂学习和一蹴而就的灌输之间的冲突,从而引向对人类学习这一过程的肯定,但是是否会空虚我还是怀疑的,可能会有更无穷无尽的工作吧。作者对那篇名作的致敬也很巧妙,甚至有些感动。
不好看
不管主编如何在前言里拔高立意,都不能掩盖所收录的这些作品的平庸乏味。论想象力,大多勉强算是对“近未来”的想象,而这些科技的应用场景和对人类生活的潜在(负面)影响早已尽人皆知,了无新意。论写作水平,不少作者的叙事能力都相当薄弱,最糟糕的是经常把自己要说的意思用整段的议论直给——这是非常不成熟的写作手法。论人文精神,作品普遍缺乏深度而刻意,有几篇作品价值指向暧昧甚至可疑。其实一切早已在编者的前言里便可以预见:把城市生活当作人类生活的必然和最优选择来礼赞,把人类可以精确控制一切环境变量当作能力的象征和美好生活的来源。就这?......
短篇的科幻很好看啊,很适合直接拍成爱死机…… 每篇的导言都非常好
试读的三篇是江波《绝对诊断》、燕垒生《礼物》和王诺诺《全数据时代》。《绝对诊断》和《全数据时代》之间构成了互文的关系。在数据分析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之后,个体的人被异化为一组一组的信息。两篇小说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人和人如何互相了解呢?在《绝对诊断》中,本身就是由一串数据组成的“男主角”,以数据分析师的身份,深入分析真实的人类,并为某一个个体做出了“最佳选择”,“女主角”作为人,也对同胞的苦难无能为力。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并不是被科技的发展制造出来的,而只是借此被放大。人无力理解人,由人开发出的种种技术,也同样无力理解人。《全数据时代》所描绘的世界则更令人绝望,在这个故事中,人类最终放弃了互相理解,而选择自我消解,自我泯灭。
不太清楚里头的短篇都写于哪个年份,但整书看下来就感觉好陈旧,说是都市科幻,但都是好陈旧的主题,不用这些所谓科幻的设定现实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早已存在,甚至现实还更“魔幻”。另外就是中国的科幻好沉重,都科幻了还在探讨生存居住和婚恋生育的事,想象力仍不能飞跃,缺乏哲思和人文关怀。从写作水平看更是一般,有的故事起了个头突然就结束了。也就同名短篇好点。
很像是三流科幻杂志上东拼西凑扒下来的单行本集子,有一两篇好的但整体很烂
这本选集选的篇目都挺不错的,围绕未来都市选文章确实蛮新颖的,虽然大部分看过了但放在一起比较阅读还是很好玩 最喜欢的依然是《大地的年轮》,那种孤独且淡漠的悲伤刻画得太好了
四点五星
哥你……《最后一课》都整出来了……科幻写不下去就不要写了啊……
“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
> 大地的年轮
0 有用 新星出版社 2023-05-09 11:30:07 北京
第一本以城市为舞台的短篇科幻小说精选集!燕垒生、江波、索何夫……19位翘楚作家,20篇城中故事,跨越过去、现在与未来。壮丽与梦幻、悲情与苍凉,踏入未来城市,书写人类命运。
0 有用 没头企鹅 2023-05-28 23:56:37 海南
《绝对诊断》:未来的医疗新形势,哪怕预测到了结局,一个人的生死真的能够由另一个人来做决定吗? 《礼物》给的线索太明显,一早可以猜到结局,因此没有什么惊喜感。 《全数据时代》:全数据时代是数据即权力的时代,隐私权是奢侈的,拥有隐私权等于有机会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一切成为大数据的一环。在全数据中,没有人真正是自己。
1 有用 海德薇 2023-06-11 20:55:05 英国
仅为《扑火》这一篇。偶然读到了片段,为之惊艳于是找来全文。太美丽了,好久没有遇到那么细腻的文字,温柔缠绵得窒息,和我们这个时代注定要有的冰凉结局。
0 有用 枝枝流心糖 2023-06-09 16:39:46 北京
恰巧读本书的中间Apple的眼镜正式发布,有一种现实交错的感觉。最后一篇《大地的年轮》赢太多,确实意味深长。
0 有用 Shaw Li 2023-09-09 16:45:23 北京
与其置之不理最终闹出事来,还不如供其生存无忧以保社会稳定。 不甘不尬的年龄,不上不下的相貌,不多不少的薪水,不温不火的工作。 华尔街满地都是机会,但那都是富人的机会,没有穷人的。 人生的答案是无法从书里读到的,再伟大的书籍也只能给你一个契机或一颗种子。只有你的心里已经准备好去接受某个答案,才会遇见在遇见答案时停在那里,不再继续寻找。
0 有用 卡夫圆滚滚 2023-05-31 11:35:41 上海
有幸试读3篇文章,第一篇是江波《绝对诊断》,描写了一个AI的诊断,AI理解的救死扶伤与人类的救死扶伤的差异性,引人深思。第二篇燕垒生《礼物》“无机成分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公民于……登记立案”,感觉未来的我们跟现在的我们似乎是处在一样的世界里。第三篇是王诺诺的《全数据时代》,数据治下的世界,未来跟现在有什么区别吗?每每读到关于未来的书,都会让我思考,现在是否可以改变?是否值得改变?是否应该改变?
0 有用 云洛花开 2023-05-31 23:42:00 辽宁
试读三篇。 预测机能预测未来的时候,人们的行为受到了改变,但结局似乎,,从商业到政治,真的能改变么? 飞车,科技下的进步与淘汰。话说交通确实应该更智能一些才省时间。 新时代的最后一课,很致敬了。 目前看挺切题的,讨论的话题也很感兴趣。期待一下~
1 有用 Vi. 2023-05-28 10:15:10 浙江
华尔街的上位者与下位者的生活形成怪异的和谐,他们的生活有如平静的鼓面,直到预测机的出现,震颤,雀跃。 在华尔街这篇文章中,利益凌驾于生命之上,在牟取暴利失败之下,人道主义并没有什么效用。上位者们赞颂人道主义的背后,不过是为了牟取更多更大的暴利。
0 有用 Crak 2023-05-28 16:31:48 上海
感谢八光分的试读活动,提前读到了赵昱鲲鹏的《华尔街与预测机》,凌晨的《在烈日和暴雨下》,还有金霖辉的《最后一课》三篇。第一篇虚构了一个足以影响世界的预测系统。后两篇主题都是在近未来对当下生活方式的怀念,仿佛书名《大地的年轮》带给人的对厚重历史的怀念。
0 有用 芦蒿芦蒿 2023-05-29 18:59:10 北京
感谢八光分的试读本,读了其中三篇。预测机这章略有失望,也可能是其中原理和我专业相近的缘故吧,只是简单的设定来和股票产生联系,预测与干预的反复迭代从而产生白色星期五的想法蛮有趣的,有些不喜欢其中那些对总统的调侃,过于指向性。在烈日和暴雨下展示科技变迁下的普通人,没有车辆后的驾校教练,科幻性比较弱但是现实性很强。最后一课确实精彩,对于课堂学习和一蹴而就的灌输之间的冲突,从而引向对人类学习这一过程的肯定,但是是否会空虚我还是怀疑的,可能会有更无穷无尽的工作吧。作者对那篇名作的致敬也很巧妙,甚至有些感动。
0 有用 映日荷花别样红 2023-05-29 22:20:15 江苏
不好看
0 有用 Glen 2023-11-06 13:15:08 上海
不管主编如何在前言里拔高立意,都不能掩盖所收录的这些作品的平庸乏味。论想象力,大多勉强算是对“近未来”的想象,而这些科技的应用场景和对人类生活的潜在(负面)影响早已尽人皆知,了无新意。论写作水平,不少作者的叙事能力都相当薄弱,最糟糕的是经常把自己要说的意思用整段的议论直给——这是非常不成熟的写作手法。论人文精神,作品普遍缺乏深度而刻意,有几篇作品价值指向暧昧甚至可疑。其实一切早已在编者的前言里便可以预见:把城市生活当作人类生活的必然和最优选择来礼赞,把人类可以精确控制一切环境变量当作能力的象征和美好生活的来源。就这?......
0 有用 genfeng 2023-12-06 23:43:04 上海
短篇的科幻很好看啊,很适合直接拍成爱死机…… 每篇的导言都非常好
2 有用 错认景阳钟 2023-05-28 11:21:08 北京
试读的三篇是江波《绝对诊断》、燕垒生《礼物》和王诺诺《全数据时代》。《绝对诊断》和《全数据时代》之间构成了互文的关系。在数据分析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之后,个体的人被异化为一组一组的信息。两篇小说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人和人如何互相了解呢?在《绝对诊断》中,本身就是由一串数据组成的“男主角”,以数据分析师的身份,深入分析真实的人类,并为某一个个体做出了“最佳选择”,“女主角”作为人,也对同胞的苦难无能为力。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并不是被科技的发展制造出来的,而只是借此被放大。人无力理解人,由人开发出的种种技术,也同样无力理解人。《全数据时代》所描绘的世界则更令人绝望,在这个故事中,人类最终放弃了互相理解,而选择自我消解,自我泯灭。
0 有用 苏案 2025-06-19 18:30:17 广东
不太清楚里头的短篇都写于哪个年份,但整书看下来就感觉好陈旧,说是都市科幻,但都是好陈旧的主题,不用这些所谓科幻的设定现实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早已存在,甚至现实还更“魔幻”。另外就是中国的科幻好沉重,都科幻了还在探讨生存居住和婚恋生育的事,想象力仍不能飞跃,缺乏哲思和人文关怀。从写作水平看更是一般,有的故事起了个头突然就结束了。也就同名短篇好点。
0 有用 单鱼尾 2023-08-03 22:24:12 山东
很像是三流科幻杂志上东拼西凑扒下来的单行本集子,有一两篇好的但整体很烂
0 有用 海琴烟 2024-12-02 00:21:36 上海
这本选集选的篇目都挺不错的,围绕未来都市选文章确实蛮新颖的,虽然大部分看过了但放在一起比较阅读还是很好玩 最喜欢的依然是《大地的年轮》,那种孤独且淡漠的悲伤刻画得太好了
0 有用 芒果你好吃 2025-01-19 17:58:25 福建
四点五星
0 有用 铮论 2025-03-27 15:14:06 北京
哥你……《最后一课》都整出来了……科幻写不下去就不要写了啊……
0 有用 洗澡熊出没 2025-09-19 14:13:07 浙江
“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