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许仕廉先生在燕京大学所讲的“中国社会问题”中的一部,共分为11章,详细阐述了中国人口密度、中国人口之性比例及年龄分配、中国人口之婚姻状况、中国人口之迁徙、中国境内的外国侨民、中国人口的品质等等问题,并提出了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方法。
★人口是社会与国家的原料,是文化与财富的生产者,所以要研究各种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教育文化问题,必从人口入手。杜佑《通典》曰:“吉之为理,在周知人数,乃均其事役,则庶功以兴,国富家足,教从化被,风齐俗一。夫然后灾沴不生,悖乱不起。”我国人历来对于人口问题之不忽视,于此可见。——许仕廉
“百年中国社会学丛书”由北大社会学系策划组织。
从民国时期社会学的诞生,到20世纪70年代末社会学的恢复重建,北京大学在社会学学科发展上始终产生着重要影响。其学科体系,汇合有1952年院系调整之前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的两大学术传统。民国期间的燕京大学前有国外社会学家的贡献,以及吴文藻、杨开道、杨堃等第一批中国社会学家的开拓性工作;后有李安宅、林耀华、费孝通和瞿同祖等学者发扬光大,由此奠定了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史中*具学术创造力的“燕京学派”。改革开放以来,雷洁琼、费孝通和袁方等先生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复建和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的成立,倾注了毕生心血,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学术遗产。
由此可见,这套丛书不仅意在汇聚呈现社会学研究大家的经典作品,更包含了社会学史的学术视野。通过本套丛书,读者不仅可以集中了解和研究早期社会学领域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也有助于广大学人研究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状况,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拓前进,作出新的贡献。
丛书目前已出版《云南三村》(费孝通、张之毅著)、《潘光旦社会学文集》(潘光旦著、周飞舟编)、《中国的犯罪问题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严景耀著)、《无锡、保定农村社会调查和土地制度的演变》(张之毅著)、CHING HO: A Sociological Analisis、《现代中国的土地问题:陈翰笙土地制度研究文集》(陈翰笙著、孟庆延编)、《<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的研究》(李安宅著)。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