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2016年,一门名为“不止摄影课”的线下课程在广州的小圈子逐渐流行开来,报名学习的人包括报社总编、银行行长、外企高管以及各类自由职业者等。这门课程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主讲人曾忆城将传统的摄影课从重技术改为偏重观察生活,体验内心,梳理文化为主。听课的人在学习摄影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审美能力,更全面提升了在生活中发现自我,修习自我的能力。本书内容就是依据这门课程做了各种丰富后而来。
本书观点鲜明、新颖,言之有物,既有理论、观点,又有实践和实例,辅以作者拍摄的照片及选图,在众多摄影类图书之中,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作者既有丰富的西方摄影理论知识,又有深厚的东方禅宗美学思想,将两者巧妙结合,提炼出自己独到的摄影方法论,并上升到生活美学的高度,让本书脱离了简单的操作指南性质,强化了“不止摄影课”的主题,这也让本书的读者群不局限于摄影类爱好者,而可以面向更广大的追求美...
2016年,一门名为“不止摄影课”的线下课程在广州的小圈子逐渐流行开来,报名学习的人包括报社总编、银行行长、外企高管以及各类自由职业者等。这门课程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主讲人曾忆城将传统的摄影课从重技术改为偏重观察生活,体验内心,梳理文化为主。听课的人在学习摄影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审美能力,更全面提升了在生活中发现自我,修习自我的能力。本书内容就是依据这门课程做了各种丰富后而来。
本书观点鲜明、新颖,言之有物,既有理论、观点,又有实践和实例,辅以作者拍摄的照片及选图,在众多摄影类图书之中,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作者既有丰富的西方摄影理论知识,又有深厚的东方禅宗美学思想,将两者巧妙结合,提炼出自己独到的摄影方法论,并上升到生活美学的高度,让本书脱离了简单的操作指南性质,强化了“不止摄影课”的主题,这也让本书的读者群不局限于摄影类爱好者,而可以面向更广大的追求美好生活的读者。同时本书语言优美,用词精当精妙,即使在阐述理论时,也常有金句、警句出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美学修养,以及对汉字的运用之妙。
————————————————————————————————
曾忆城的摄影开讲当然以他的实践与思考为经,以摄影史和中外艺术史 上的实践为纬,来建构一个有关摄影和摄影实践的空间,但更重要的是,他 以人类精神史上的重要资源为开悟摄影的理论资源,从而令他的讲述完全不 同于同类的著作,拥有了别具意义的精神高度。
——顾铮(著名摄影家、评论家,复旦大学教授)
与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山水画传统一脉相承,在曾忆城的山水摄影作品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知到他的作品与物质世界以及中国哲学中精神世界 的“心”或“心灵”高切合度。在他的作品里,通过使用和前人一样程度的耐心去观察当下的风物,以及用和前人一样的能力来表现一种出世的内观, 他表现了和中国画在表现自然方面的相似之处。
——A. D.柯曼(美国著名影像评论家、历史学家、教育家)
读曾忆城的书,如同去经历一次充满想象力的艺术之旅,它像是一部旅行手册,以摄影作为起点,有序地铺陈开来,但却没有终点。
——冯峰(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
摄影成了他的安慰之道,摄影就是生活,一个问题携带者,也同时是一个影像生发器,所以其影像感觉也因他的活力而多变,但所有的忠于自心的即兴或不即兴之作,组合起来,就是“曾忆城”这个现象级作品。我想,他代表了一代都市文化青年的感性生命。
——颜长江(评论家、艺术家)
曾忆城从内在精神到言谈气质,都更像是一个从古代穿越过来的禅师,用相机呈现着当下天地万物的拈花微笑。
——陈思(《瑜伽》杂志中文版发行人,艾扬格瑜伽学院院长)
他在全世界拍出了东方美。 一个扛着西方机器,可以拍出东方的宋元边角,拍出大写意,拍出摄影与绘画的混沌界限的人,所以他的摄影课也是相当独特,绝对没有说教,有趣而且干货满满。
——陈彦如(《收藏·拍卖》杂志前主编)
作者简介 · · · · · ·
曾忆城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现为画廊代理艺术家,作品涉及摄影、视频、行为、空间、装置、绘画、文字等,参加过包括中法文化年、中国西班牙文化年在内的国内外几十个艺术展览。曾担任《城市画报》首位首席摄影,参与《新周刊》《南方都市报》《名牌》等媒体创刊工作,长期和多个美术馆合作公共教育项目。2007年出版《我们始终没有牵手旅行》,2012年出版《一时一地》。
大学时期拍摄的作品《我们始终没有牵手旅行》成为中国私摄影的代表,在2002年平遥国际摄影节展出时,令许多人泪洒当场。2007年出版的该画册,被¬豆瓣网评为“年度十大幻想书之一”。“我们始终没有牵手旅行”也曾一度成为网络热词。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系列庆典活动中,曾受国家文化部邀请,与35位国际摄影大师一起,拍摄故宫未开放的部分,参加“紫禁城国际摄影大展”。
他的摄影作品类型丰富,不管是新闻纪实、...
曾忆城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现为画廊代理艺术家,作品涉及摄影、视频、行为、空间、装置、绘画、文字等,参加过包括中法文化年、中国西班牙文化年在内的国内外几十个艺术展览。曾担任《城市画报》首位首席摄影,参与《新周刊》《南方都市报》《名牌》等媒体创刊工作,长期和多个美术馆合作公共教育项目。2007年出版《我们始终没有牵手旅行》,2012年出版《一时一地》。
大学时期拍摄的作品《我们始终没有牵手旅行》成为中国私摄影的代表,在2002年平遥国际摄影节展出时,令许多人泪洒当场。2007年出版的该画册,被¬豆瓣网评为“年度十大幻想书之一”。“我们始终没有牵手旅行”也曾一度成为网络热词。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系列庆典活动中,曾受国家文化部邀请,与35位国际摄影大师一起,拍摄故宫未开放的部分,参加“紫禁城国际摄影大展”。
他的摄影作品类型丰富,不管是新闻纪实、还是时尚、艺术类作品都能在世界各地展出,被美术馆收藏;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参加过三大世界顶级摄影艺术博览会(美国纽约国际摄影艺术博览会AIPAD、英国伦敦国际摄影展Photo London、法国巴黎国际摄影博览会Paris Photo)的艺术家;曾入围第六届、第七届AAC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家·摄影类。Artprice2019年上半年全球拍卖价格统计45岁以下摄影师排名第四。
目录 · · · · · ·
自 序 目光所至,皆有花开
上篇:不止摄影课
第一章 身体就是一台照相机
(一)人的身体既是相机,也是相本身
(二)一切外挂的相机,都是人身体这台相机的延伸
· · · · · · (更多)
自 序 目光所至,皆有花开
上篇:不止摄影课
第一章 身体就是一台照相机
(一)人的身体既是相机,也是相本身
(二)一切外挂的相机,都是人身体这台相机的延伸
第二章 PHOTO 的密码——摄影的五个关键词
(一)两个 shoot,起心动念
(二)摄影的五个关键词
(三) [Peaceful ] 静自成镜——拍着拍着就静了
1. 带着天地人的整体观来拍摄
2. 边拍边静 , 拍出好状态
3. 内在的平衡,身心的安定
(四)[Holy] 圣无分别——技术不分好坏
1. 相机的观看原理
2. 光圈、快门、ISO 三要素,生出万种相
3. 每一种技术都可能成为美学流派
4. 法无定法,相无定见
(五) [Observe] 观通内外——美的规律无处不在
1. 溯源东西方,向“神”学创作
2. 看见美的眼睛,藏着美的规律
3. 活用美的规律,向七位摄影大师学习
细江英公:摄影师与被拍者共舞
德瑞提科:用可视的形式来传递不可视的事物
罗斯勒:在抽象与具象中自由来去
吉布森:明与暗的和谐
深瀬昌久:拍摄万物亦是拍摄自己
阿诺:在现实中看见超现实
尤斯曼:在暗房中制造超现实
4. 三张照片三个启发
启发一:从认识自己开始
启发二:想象力可以打开一条通往自由之路
启发三:技术是自由的基础
5. 后成像,摄影的另外一条路
6. 光与美的规律
7. 向达·芬奇、卡拉瓦乔、伦勃朗学习用光
8. 色彩的温度与情绪
9. 从摄影到诗书画
(六) [Touch] 触动心弦——如何找到拍摄的时机
1. 没感觉,以身动带动心动 ; 有感觉,以心动带动身动
2. 边界意识,让照片不多不少自成世界
3. 三个摄影游戏 : 给愚公一台相机 跟着一群鸟玩 聆听树的话语
4. 我如何拍摄“现代瑜伽之父”艾扬格
(七) [One] 一合万相——由己及人,无穷呈现
1. 拍出独一无二的自己
2. 拍家人拍人常也能成为大师
附:拍摄家庭照的三个建议
3. 为自己编辑一本画册
4. 个人的,时代的
5. 从美的生活到美的照片
第三章 摄影、照相、写真,这三个词和三本经书
(一)三把钥匙
(二)“空相”与“真相”
(三)在念念不住中念念不忘
第四章 不止摄影的作业
(一)摄影核心技术的三项练习
(二)美学核心原理的十八个练习
下篇:不止摄影的实践与探寻
第五章 我拍下了你,未曾想到你就是我
在《注意!中国》的展览图录中,我拍摄的一位流浪者头像被主办方当作我的头像放进了艺术家群像中……
第六章 那些爱,从来难以告白
2011年 7月 23日,发生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动车重大事故,网络上、朋友中、官方的、民间的,各种各样真真假假的讯息不断迸发出来,牵引着人心难以平静。于是我把一场讲座变成了一个展览,把一个展览变成了一次祈祷。
第七章 不管被动还是主动,只要有触动
两次截然不同的拍摄体验,也是两次重要的思想转变:在达豪,我只是个翻译者或转传者,我的身体就像一台被使用的照相机;而在黄山,我主动寻找,就寻见。
第八章 艺术给生活的礼物
艺术就像这小小的种子,落到生活的土壤里,它将不断生长,回馈给生活丰盛的礼物。
第九章 让工作成为艺术
什么是工作?什么又是艺术?工作和艺术的界线在哪里?
附:站在都市与时尚的交叉点上 / 顾 铮
第十章 照相观
观众进入“照相观”这个空间内,就像进入一台照相机的内部,而每一个人的进入也成为影像变化的一部分,观者同时是被观者,如此种种共同构成一张张五感俱全的“底片”,“照相观”成了无常的显影。
第十一章 摄影启示录
七颗掉落的花粉,如星光灿烂。摄影正是无言的传递,如同会心一笑, 如同怆然泪下。
附录
《一时一地》序 / 李伟铭
一代文化青年的心灵诗剧 / 颜长江
何枝可依 / 姜纬
神遇·迹化——曾忆城的黄山影像 / 蔡涛
应机而生——曾忆城的风景摄影 /A.D. 科曼
· · · · · · (收起)
喜欢读"不止摄影课"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不止摄影课"的人也喜欢 · · · · · ·
不止摄影课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有了摄影

疫情期间值得一看的摄影书

要让更多的人热爱摄影艺术——读《不止摄影课》
> 更多书评 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一位侍书者的花心书架 (徯澍)
- 摄影 (积极健康jjjk)
- Kindle超值计划 (Seolyeng.J)
- 我最爱的图书
- 书单|中国摄影图书榜 (DuoBao)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6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不止摄影课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如一切之所如 2024-06-26 11:22:43 北京
或许是我从读书那会起就对画意摄影的流派有厌恶,发展这么多年摄影也该从向绘画借鉴这类观点中独立出来了。其他方面读感就与满嘴“禅茶一味”的文化导师类似。为自己的艺术行为找个思想倚靠本身没有问题,但作为技术课程类入门读物文中部分解释本身就需要再解释且有些并非适合语言逻辑的,就像作者展示的部分作品空有形式美感而缺乏深层感受与意趣。借用最有代表的那句禅茶本一味来说,那么言茶就不必再言禅不然会略显形势主义与不... 或许是我从读书那会起就对画意摄影的流派有厌恶,发展这么多年摄影也该从向绘画借鉴这类观点中独立出来了。其他方面读感就与满嘴“禅茶一味”的文化导师类似。为自己的艺术行为找个思想倚靠本身没有问题,但作为技术课程类入门读物文中部分解释本身就需要再解释且有些并非适合语言逻辑的,就像作者展示的部分作品空有形式美感而缺乏深层感受与意趣。借用最有代表的那句禅茶本一味来说,那么言茶就不必再言禅不然会略显形势主义与不诚恳。作为个人我还是更推崇迈耶罗维茨那类说法“拍摄前我没有想什么,就是直觉让我按下快门。”另外作为摄影基础技术讲解和其他讲光圈、快门、ISO、角度变化的书没有什么区别。 (展开)
0 有用 自然流动 2023-07-29 22:19:03 湖北
诚如书名,不止是教摄影技术,而是讲述如何用摄影来入道、借摄影表达人文关怀、凭摄影传递对生活的热爱。自己的心灵和这本书的精神很契合,阅读时自己当下的心念常常与正在读的文字内容有种同频共振的感觉,这样的阅读过程真是一种享受。
0 有用 蘑菇🍄 2024-01-23 17:14:58 江苏
学摄影也像修炼武功,先是追求技术,再是追求意境,抛弃技术的过程。技术配合心境,表露自己对美的追求,生命质感的探寻。
0 有用 咖喱牛腩饭:) 2023-08-01 11:09:49 上海
内容很丰富,更像是作者阐释了自己的摄影哲学!
0 有用 九个太阳 2025-03-14 21:37:38 广东
设计、编排和印刷质量都蛮高的,与其说摄影课,不如说审美普及。更多是关于摄影、美、艺术的观念,融合于作者的拍摄经历和作品。Anyway, 一切工具、技术都不如起心动念、想拍要拍重要。走出门贪婪地摄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