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争霸(上、中、下)》的原文摘录

  • "什么叫归因呢?就是用结果来推演过程。逻辑链条往往是这样的:因为最后的失败,所以之前的所有高明动作都是不对的;因为最后的胜利,前面多么愚蠢的行径也都是有理的。" (查看原文)
    蛙蛙04 2赞 2024-01-14 03:35:24
    —— 引自章节:第4战官渡之战:汉末双神最后一秒的巅峰对决
  • 韩信能婴出背水一战是一系列连环计轮番施展的叠加效果,天他并非玩的是勇敢者游戏。 汉武帝能这么牛给匈奴打得娘都不认识了,最根本的原因是武帝是顶级通货膨胀专家和国企缔造者。 刘秀不单单是厚道那么简单,他能坐上皇位是豪族的投票选举,他很难不让豪族善终。 真正的原因往往很复杂,人性中,人们往往喜欢的是用简短的几句话来概括出本应几百页的大部头著作所写的内容。 不是说这样不好,这样的压缩是文明传播必需的。它能极大地形塑你要描述的事情,也能极大地降低你所描述这件事情的成本。 比如我们伟大的成语。当说到大军规模够大的时候,你只需要说“投鞭断流”就可以了;当你鼓励下属好好干时,著名成语创造者刘秀能甩出好几个硬词:“推心置腹”“披荆斩棘”“疾风知劲草”“有志者事竞成” 每一个成语,都是一段经典时间的浓缩。当人、事、物全部足够经典,它所应运而生的那个成语就会起到只要一提这个词,大家都会有恍然大悟的止语效果。 但是,这些浓缩全都是正确的吗?或者说即便是正确的,很多词往往还架不住人们的断章取义和以偏概全。 比如济公说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成了广大破戒者和放纵人的说辞,实际上后面还有一句话,“世人若学我,如同堕魔道。 比如“三思而后行”,后面还有一句话:子闻之,日:“再,斯可矣。”孔夫子的意思是别来回琢磨那么多遍,想两遍就可以开干啦! 比如“闭门造车”,还有后半句“出门合辙”。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 (查看原文)
    帽帽 1赞 2023-02-16 14:39:50
    —— 引自章节:一、大战前双方实力分析 / 277
  • 进攻脑瘫弱智,防守天下第一 (查看原文)
    蛙蛙04 1赞 2024-01-18 06:09:25
    —— 引自章节:第5战火烧赤壁:真相到底是什么?
  • 干万不要因为了解了正史就去贬低我们文化宝裤中的皇皇巨著,这部书普世弘法的价值是永不可磨灭的。 从容、自信、淡定地看待我们的历史与文化,不虚美、不隐恶、不卑不亢。永远相信我们的文化,也永远对得起祖宗留给我们的瑰宝。 (查看原文)
    帽帽 2023-02-15 02:24:04
    —— 引自章节:九、汉末十年大乱尘埃渐定 / 263
  • 好员工是什么呢?就是领会精神后,自己因地制宜、见招拆招地给老板谋利益。 (查看原文)
    帽帽 2023-02-15 02:26:23
    —— 引自章节:四、“令诸侯”的真正含义,荀文若的“四方生心” / 215
  • 《荀彧传》是劝人听自己话的金牌教科书:有理有据地拍马屁,设身处地地讲问题,坚定信念地说建议。 都跟沮授似的,他说的领导不听,就闹情绪,这种下属早点受冷落比较好。 能提出正确建议的人永远不是少数,因为我们是聪明的中国人。能让领导听从你的正确建议并跟你一条心实施的人才是真正的国士,是大才。 荀彧从来不说自家领导不行,什么时候都是我们家曹操最猛最棒;孔明丞相在刘备下令打孙权的时候也什么话都不说,因为知道决定已经下了,我尽已所能地足兵足粮稳定后方就好了,尽最大能力地帮自家领导去赢,输了我也有办法擦屁股,这才是真正牛的大才。 千万别太拿自己当回事儿,对谁都尊重客气些,不平衡时就想想荀彧,想想他是怎么调教自家领导的。 如果荀彧的案例还不深刻,再听听贾诩怎么说的,曹操问贾诩:“老贾,现在你说怎么整?” 贾诩说:“领导您在精明、勇敢、用人、决断四个方面都绍,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取胜,是因为您想得全,你 (查看原文)
    帽帽 2023-02-16 16:41:27
    —— 引自章节:六、最后一秒见分晓 / 334
  • 四月,天子命曹操设天子旌旗,出人称警跸。 十月,天子命曹操冕十有二旅,卵金根车,驾大马,设五时副车,以五官中郎将曹丕为魏太子。 至此,曹操完成了全部进化,他和汉献帝的配置,全都一样了。对他而言,这是比人蜀更重要的事! 奋斗了一辈子,他得把这份家业合法化,巩固住,再传给儿孙。入蜀这种高难度的事,以曹操此时可以查到的经验,除了秦当年趁着士著内乱打劫和刘秀的长江、陇右的双路突击以及最近刘障引狼人室外,还没有人办到过。 刘备没打白水、葭萌、剑阁三天险,仍然被刘璋拖了两年。 蜀道虽然难,但曹操应该不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曹老爷子主要担心自己死在四川。他要是在四川被老刘拖住,不仅房本的最后几道手续没办完,还极有可能一着急生气奔波劳累,死在蜀道上。最后甚至会功亏一篑,被老刘趁势打出汉中。 有人曾经说过:“人生一世,最关键要能平稳着落。”曹操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选择了稳妥,选择了内部建设。站在曹操的角度上看,你还觉得老家伙的决策有问题吗? 哪有傻子,只有设身处地后的不得已。 (查看原文)
    帽帽 2023-02-23 16:26:36
    —— 引自章节:一、为什么曹操会得陇“忘”蜀呢? / 475
  • 《孙子兵法》中有这么一句: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你要调动别人,不能让别人调动你。 其实这些智慧也可以贯通到我们的生活中,当你发现某一段关系件事情,你全程都在被别人调动着走,而且是你一直在付出时,你就要停下来想想是怎么回事了!要么及时止损,要么自已重新立套准则,不能再跟着别人的节奏了。善处世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查看原文)
    帽帽 2023-05-17 22:13:10
    —— 引自章节:四、先主的一生成败,永安的一声叹息 / 628
  • 有句话叫作“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大多数人都是倒霉了的时侯才想起来当初不应该;大智慧的人则时时刻刻地提防着那个不善的“因”,因不善,果必不善。 在做每一件认为欠妥的事之前,你就应该仔细地问问自已,在绝不空过的报应到来之时,你悔不悔? (查看原文)
    帽帽 2023-05-22 21:31:24
    —— 引自章节:二、五胡乱华的逻辑根源 / 782
  • 曹操的前大半生,伴随着统一中国北方,他建立起了一个非常稳固的以谯沛老乡为核心的军事支柱,以颍川集团为核心的文官系统,自赤壁之战后用了十多年的时间不断地敲大汉的房梁,并在惊天动地的公元219年顶住了以关云长为震中核心的最后一次凶猛反扑。 (查看原文)
    momo 2023-05-23 10:13:51
    —— 引自章节:一、为什么不能得罪老上司? / 849
  • 绝对的理想配上绝对的权力带来的就是绝对的毁灭。因为所谓理想,永远是空中楼阁。也许那个虚幻的楼阁真的存在,但你想爬上去靠着你幻想的那把梯子可没戏。 (查看原文)
    琵琶鱼 2023-06-22 23:16:31
    —— 引自章节:第1战群雄讨董:璀璨纷杂的时代
  • 所谓的“理想”,如果真的侥幸达成了,走的绝对不是你当初幻想的那条路。而且你站在山顶后往往发现,当初的理想是笑话,这个笑话引出来的人生旅程倒是上苍的恩赐和精彩。 (查看原文)
    琵琶鱼 2023-06-22 23:16:31
    —— 引自章节:一、曹嵩生的败家儿子 / 003
  • 历史,是有逻辑的!历史,是逐渐演化的!历史,是在一件件事的叠加下影响人的判断的! (查看原文)
    琵琶鱼 2023-06-23 19:38:51
    —— 引自章节:第5战火烧赤壁:真相到底是什么?
  • 三国的历史之所以好看,在于有太多努力到极致后的悲剧。明明已算无遗策,拼尽全力,但怎奈终究无力回天! (查看原文)
    琵琶鱼 2023-06-23 19:38:51
    —— 引自章节:五、周瑜拼江陵,关羽绝北道,刘备借荆州 / 402
  • 欲望是无止境的,是会随着身价发生改变的。 (查看原文)
    琵琶鱼 2023-06-23 19:41:19
    —— 引自章节:第6战刘备入川:曹操“换房本”之路上的“点炮”盛宴
  • 赌徒的另一个称呼叫作理想主义者,有着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一面,只是有的被包装成了坚定与执着典范。 (查看原文)
    琵琶鱼 2023-06-24 23:27:19
    —— 引自章节:第14战二士争蜀:史上最传奇的入川演出
  • 不过这“凡三往”没白跑,小年轻诸葛亮让黄土埋到腰的刘备人生中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事业规划。 今后怎么走,有方针路线了!大名鼎鼎的《隆中对》发表了!《隆中对》讲了这么几件事: 1。人才很重要。曹操干死袁绍,不仅是天时,也是人谋,曹操祖坟上冒火光,荀彧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2。现在曹操咱摸不动了,趁早死了这条心。 3。老孙家也别惦记了,咱可以跟他做盟友。 4。荆州、益州的主人都比较弱,这是要下手的对象,别再给人当保安了! 5。天下无变就在这两个地方待着,有变则两路出击,汉室就再次复兴了! 一个二十六岁的小伙子,给已经四十六岁经历了太多的老兵油子摆出了这幅宏伟蓝图,并一步步地帮这个打了一辈子游击的县长最终在十二年后当上了省长并最终称帝。 为什么说《隆中对》重要呢?因为诸葛亮非常明确地对刘备规划了木来方向:不要再给爬山虎代言了,挺直腰杆,自己长成大树吧! 刘备由于起点低,到此时为止已经干了二十年客将了,他有著老板的梦想,却没有老板的操作系统以及套路打法。 孙策虽然是杀人无数的小年轻、大混蛋,但他比刘备在觉悟和眼次上离出了一个档次,他就知道,甭管怎么干,必须得占住一个根据地,然后长成参天大树! 刘备这辈子东奔西跑,其实魅力无限,总不缺兵,关、张、赵也都是能独当一面的世之虎将,但他却总想着抱着人家的腿,从别人身上服取养分。 曹操、袁绍、公孙喷、陶谦、刘表这帮主公们,刘备全跟过,他也以惊人的天赋让他们基本上都没得了好。 要么被刘备祸害过兵,像曹操、袁绍要么被刘备祸害过班子,比陶谦、刘表。没吃过亏的普遍是比他还流氓的人,比如辽北狠人公列瓒和薯名义子吕奉先。但是,这种思路是永远当不了大哥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名声会越来越臭! 是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别老琢磨别人了!还有两... (查看原文)
    林晓溪 2024-03-31 20:22:45
    —— 引自章节:一、卧龙出山 / 365
  • 唯一可能的解释,是曹操把大军从江陵带出来准备打刘备的路途中,军中开始莫名其妙地出现了大规模的传染病。 曹操带二十年兵了,第一次出现大规模传染病,队伍中有大量的荆州水军,都是当地人,都是一样的水土气候,怎么孙刘的队伍就没闹病呢? 这就是天时已去了。这和曹操去年征乌桓一样。去年是傍海道被大雨浇垮,今年是军中暴发传染病。只不过这次老天爷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站在了孙刘那边,刮起了一场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东南大风! 航母打游艇,这是发挥自家优势啊,而且冬天向来刮北风,谁知道突然来了场东南风,还是这么猛烈的大风。 这就好比当年袁绍输了,两千年的屎盆子就扣脑袋上来了,曹操输了就都归因他骄傲自满了,但其实往深里说,就是孙刘二人仍有自己的历史任务。 上天注定要让这汉末的轰轰烈烈绵延到三国争霸的战场! 此战过后,孙刘联军打破了曹军十多年来不可战胜的神话。江东的孙权彻底奠定了自己南方一哥的地位,自此江东归心,当地大族对于孙家不再犹豫,孙权借此战终于彻底地夯实自己坐了八年但总坐不踏实的吴侯大位。 赤壁之战于二十七岁的孙权,是稳定之战,是一纸身份的金牌证明,自此终曹魏一朝,北面再无机会能够打过长江。 赤壁之战于四十七岁的刘备,则是转运之战,是命运对这个中年男人坚持了一生的馈赠,属于他的剧本,就要来了。 赤壁一把大火之后,刘备在荆州待的这八年听新闻、看报纸的无用日子开始显出威力了,实力开始迅速膨胀。 (查看原文)
    林晓溪 2024-04-01 22:36:11
    —— 引自章节:四、谁在用烈火弹奏一曲《东风破》? / 393
  • 历史,是有逻辑的!历史,是逐渐演化的!历史,是在一件件事的叠加下影响人的判断的! 这一年多的江陵攻坚战中,江陵城的干年巨防属性对在场的所有人起到蝴蝶效应般的最终演化影响! 后来,有一位神将在这座抗击打能力极强的城防基础上又将江陵城扩建成了威力加强版! 三国的历史之所以好看,在于有太多努力到极致后的悲剧。明明已算无遗策,拼尽全力,但怎奈终究无力回天! 历史记住的,是208年赤壁的一场大火。但是,赤壁之战后的这一年多时间,才是真正奠定三国局势走向的关键时期。 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趋势出现了,整个中国的东部和中部全部尘埃落定,中、东格局稳态全部奠定。 曹操再难南下,孙、刘北上同样千难万难,僵持点立在了襄阳与合肥两个南北开关上,上手优势在曹操,但那条大江所形成的天然屏障也使得三方的战略预期达到了平衡。 接下来的历史演化,同样是神剧情频出。一次次莫名其妙的小事件,最终成为描绘出三国鼎立图案的关键颜料! 曹、刘两个集团同时在西线发力,曹操再次占了先手,但是最终,曹操却再次得二吐一,彻底地失去了统一中国的机会。 (查看原文)
    林晓溪 2024-04-01 22:51:22
    —— 引自章节:五、周瑜拼江陵,关羽绝北道,刘备借荆州 / 402
  • 机会,泰山减霸不一定接受他的招安,荆南四郡肯定不会反刘表,剧情编辑贾诩会重新掂量,袁绍四世三公的大旗直接就把他按泥里去了。 他独掌乾纲,他风头无两,固然有他自己奋斗的大部分因素,但更重要的,因为他是汉相。这块四百年的老匾并非锦上添花,实乃雪中送炭。 当初霍光也大权独揽,即便他废了帝,这谁也说不出什么,毕竟皇帝还姓刘。但如果曹操要是当王莽,那可绝对没有王莽那全体阶层鲜花掌声的民意加成。 他这辈子敲寡妇门、刨死鬼坟,屠城数十、徙民数十万,基本上没有什么缺德事是不干的。不要说跟王莽比了,他跟党锢失败者窦武这种当年鼓动士族集团改天换地的顶级士族比起来,民望其实都是连边都贴不上的。 当然,他会说乱世就这德行,为了达成目标会有很多无可奈何的不得已。但是,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他的种种不得已,最终都会跟他打包清算的。 曹操利用了汉家的四百年老匾,在大局已定后,决定忘恩负义了。曹操的最大敌人,不是什么孙权、刘备,从来就不是!那哥俩在曹操看来,顶多是地方竞争小品牌。作为全国总代理,他的最大敌人,是大汉遗老和那块四百年的沉甸甸老匾! (查看原文)
    林晓溪 2024-04-01 22:54:59
    —— 引自章节:一、“求贤令”的本质,“凉州乱”的根源 / 421
<前页 1 2 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