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述之余 短评

热门
  • 2 天方夜 2023-06-03 08:29:03

    看到很多现当代事件,也有些历史元素,读出意想不到的组合,是阅读过程中最大的乐趣。

  • 1 2023-08-27 03:24:48 上海

    《玻璃工厂》是不是他抄来的啊?

  • 3 404 2023-11-07 12:44:18 广东

    将早期缺陷无限放大,太僵硬了欧,吸收了一点蹩脚的基础物理都不消化消化就翻了三倍甩人一脸,这是在干什么呢!好虚妄呀,完全上了现代艺术的当中了装置的毒了,总是在最表面的地方摆弄无物之阵和猛搭反词积木,实际上显露的只有进入这个世界的无力,好一堆虎虎生风的假东西,要命!彻底沦为一个汉语街头玩大词和概念杂耍的了,噢,不对,其实本来就是,本来就是往这边发育的。汉语不应该是这般轻浮、呆板和虚荣。

  • 2 Una Poetisa 2023-01-17 13:02:45 广东

    先把詩人自述《六十之後》讀了,再次感嘆,我常在歐陽江河這裡遇到許多共識,例如如何看劉皓明譯荷爾德林。劉「發明」的一種漢語的確將荷爾德林推到半神的位置。

  • 0 马蹄铁 2023-11-01 09:29:57 吉林

    如水在天,十分钟的古往今来。

  • 0 王林武 2023-10-14 20:55:03 浙江

    读了106页。

  • 0 西祖读书 2023-04-07 11:14:24 河南

    “借天上大风吹一吹,书卷被吹得浮生茫茫”,欧阳江河的创作方式,冷静中带有清醒,虚实变幻中又富有巧妙哲思。他面向过去,直面现在,同时也属于未来。我用自己仅有的人生阅历,努力穿梭在他的诗词意向世界里,寻找那些我能理解的共鸣。

  • 0 司徒佩德 2023-03-27 11:24:02 北京

    2023.26.这里面早期很多诗都不知道读了多少遍,后面的也在另一本新书中读过,但每次读起,都会让我自以为正在炼成铁石的心纷纷成灰,眼睛中仍有两行热泪。

  • 0 Aaron 2023-04-07 17:26:31 江苏

    我们读着欧阳江河的诗最大的感受来自于他对于生活的洞察。他对于意向运用得心应手,往往在最微末处发现深层次的思考。就像导演贾樟柯在评论中说“他在个人经验与公共现实之间穿行,在词的丰盈变换与现实生存之间造梦。他面向过去,直面现在,同时也属于未来。” 而这样一本《删述之余:欧阳江河诗选》就是作者40年诗歌生涯的自选集,是诗人一生整体的再一次展现。而在这40年之中,我们可以通过一首又一首的诗歌再次感受作者的生命历程,再次感受作者在这个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再次感受他诗歌中的哲理,感受更多的内涵。

  • 0 时光野葵与钢铁 2023-02-21 00:21:26 浙江

    他的诗思既来自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片刻,在睡眠和晚餐中开启灵感。重构我们这个时代是读这本书后最大的体悟

  • 1 杜鹏 2023-02-27 22:28:26 山东

    95年以前的欧阳江河太牛了。

  • 1 江海一蓑翁 2023-02-28 20:50:09 江苏

    创作时段长达三十六年之久。欧阳江河的诗歌,拥有时代史料、生命映照与生活审视这三方面的内容特质。之于时代史料,1980年代的思想解放与再启蒙,1990年代的经济大潮袭来、以及文化与学术分野,新世纪以降的全球化与民族主义复兴,以及新冠疫情中的中外社会变异等,都在欧阳的诗歌里,有直接而意象丰富的书写与表达。之于生命映照,欧阳的诗歌,始终从个人生命体验出发,用写意而隐喻万千的语言,讲述人与世界、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种种互动与畸变,余味隽永。之于生活审视,欧阳的诗歌,始终基于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细致观察、意象捕捉与本原反思而展开,以精准而凛冽的文字,展现寓于日常生活中的诗与政治。书名“删述之余”,一针见血地道出了诗歌写作的本质,即语言是有限而无力的,生活永远在别处。非常值得细读。

  • 0 AMMO 2023-04-25 16:16:59 云南

    可以看出越往后,欧阳江河越是“放飞自我”,越是“有才任性”,越是在探索当代诗的可能性,

  • 0 小矮子 2023-04-26 16:02:46 浙江

    啊对对对

  • 0 aurau 2024-03-07 17:25:26 北京

    将词与物同时掏空,多数重读,《凤凰》《黄山谷的豹》是同风格佳作。

  • 0 Hesitação 2023-09-02 05:55:29 江苏

    「詞」與「物」頻繁地高蹈地出沒在現代性之外,毋寧說「詞」是至深現代性的「反物」,而「物」則是終極現代性的「反詞」。

  • 0 Icarus_Crane 2023-10-03 07:55:15 四川

    家人们谁懂啊?我差点笑死在这本诗集里……我愿称之为鬼畜诗,谢谢,会在emo的时候考虑再拿出来翻翻。

  • 0 春花 2024-06-02 17:28:13 辽宁

    看到的其实不是诗,而是历史的烙印,是世纪之交的近四十年的光影留痕。

  • 1 不知冬 2023-05-02 15:36:15 江苏

    选得过于精炼,最重要的85—98年占的篇幅居然最少,《悬棺》也没选;作者很看重《六十以后》这篇散文,但写得像学术论文,没有看出太多个人的“文气”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