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小说,媒体惊叹“天才之作”,《中华读书报》《外国文学》重磅推荐
☆ 艺术院校的隐秘性侵多年后浮出水面,成年后我们能否信任自己的记忆?
☆ 欧美女性小说家的最新声音:小女孩不会永远脆弱,她会变成决绝的女人,给侵犯者致命一击
☆ 探索广受争议的性别议题:教师的权力滥用、性同意界限、身体与记忆
☆《时代》《名利场》《出版人周刊》《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年度好书
☆ 青春期的爱与嫉妒、恶与痛苦,令人惊骇的真实,爆炸性的能量,每一页都混合着糖、盐和荷尔蒙交织的气息
————————
在戏剧艺术专业新生的选修课中,有一门“信任练习”,课程老师、权威的金斯利先生要求学生“摧毁并重建自我”,完全向对方敞开自己,以达成表演者之间的无限信任。
年轻的戏剧学生萨拉和大卫相爱了,青春期的爱混合着嫉妒、欲望、脆弱的自我和成长的痛苦。当叙述的视角转移到萨拉的好友卡伦,故事开始发生扭曲和变形,直至揭开令人惊骇的真实……
————————
【评论】
《信任练习》将后现代写作技巧的智性完美融入一个恰逢其时、引人入胜的故事,带给人莫大的震撼。崔探索了人物性格不同层面,展示了自我的复杂性,也展现了以个人为中心的叙述如何扭曲、遮蔽其他人物。在语言上,崔取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既符合传统的标准,又在非传统的方向上有出其不意的惊喜。——美国国家图书奖评委会
崔的第五部小说《信任练习》无疑是她迄今为止最耀眼的作品。小说的心理刻画尤为细致机敏,触动心弦,也颠覆认知……崔对师生间的权力关系、性同意等问题进行了熠熠生辉的审视。——《纽约时报》
《信任练习》绝妙展现了学院背景下,少年的自我压力与对长者的迷恋交织,他们的性体验如何被操控,又如何在扭曲的记忆中影响着此后的人生。——《华盛顿邮报》
崔接过Me too的话题,并从更普遍的角度探讨了一个人如何影响他人的生命。小说有炉火纯青的巧思、力量感和敏锐的触觉,崔展示了在瞬息万变的现实中,我们多么需要女性小说家发出她们自己的声音。——《卫报》
绝妙,富有力量……崔关注的主题:青少年时代经验的长久影响、性同意与胁迫的复杂关系、叙事自身的不可信等等,都是超越时间的永恒话题。小说笔触敏锐锋利,富有洞察力,叙事技巧近乎完美,必将成为经典之作。——《出版人周刊》
《信任练习》闪耀着罕见的文学才华,只有当你读完最后一页,目眩神迷地回味整个故事时,你才会发现,它在不动声色之间隐藏着多么惊心动魄的成就。——《波士顿邮报》
1 有用 Eva 2023-03-15 17:44:41 广东
三星半。其实叙述写得混乱零散,像不牢靠的个人记忆(笑)。第一部分是萨拉与大卫在CAPA(城区表演艺术学院)上信任练习课后的爱恨纠葛。牵扯的人众多。金斯利先生总让他们俩一组进行信任练习的训练,旁观他们俩在感情破裂之后的各种变化。第二部分相对好看些。当读者发现写作角度和对象转变时,第一部分聊到的萨拉爱情故事看起来有自我美化和篡改的痕迹。萨拉说自己和卡伦不熟。但卡伦认为自己是萨拉的好友,很亲密。她们的好... 三星半。其实叙述写得混乱零散,像不牢靠的个人记忆(笑)。第一部分是萨拉与大卫在CAPA(城区表演艺术学院)上信任练习课后的爱恨纠葛。牵扯的人众多。金斯利先生总让他们俩一组进行信任练习的训练,旁观他们俩在感情破裂之后的各种变化。第二部分相对好看些。当读者发现写作角度和对象转变时,第一部分聊到的萨拉爱情故事看起来有自我美化和篡改的痕迹。萨拉说自己和卡伦不熟。但卡伦认为自己是萨拉的好友,很亲密。她们的好友关系随着利亚姆和马丁的加入而变得脆弱。利亚姆不像萨拉描述的那么帅,甚至还有点丑。卡伦得不到马丁的爱,只是马丁泄欲的对象。在卡伦的叙述中,马丁不是令人尊敬的老师,而是被指控性侵害十六岁女学生(卡伦)并导致女生怀孕的男人。性同意的话题再度被提及,想起《同意》那本书。结束部分揭开了这所学院更多的性丑闻… (展开)
4 有用 阿巴厮 2023-05-06 14:46:37 四川
看到最后,原来主题是Me too,兜了一个巨大的圈子,真真假假的叙述,被作者像在她的叙事迷宫里面牵着走,最终定格在青春性侵伤痛。只是有的人成为同谋,有的人准备复仇。
2 有用 熊仔面 2023-02-24 16:20:48 上海
像是在看《Euphoria》,真不知道这本书是凭哪点得奖的。
1 有用 頨譞 2024-02-17 12:54:02 北京
翻译水平令人大跌眼镜。
0 有用 小波福娃 2023-03-12 13:40:09 上海
老实说虽然是关心的题材,也有很敏锐真实的地方(没经历过真写不出来),但作为小说实在写得不算好看,有些后现代技巧也真是没太大必要,前面像是什么混乱青春俗套故事,一度差点弃书,熬到第二部分慢慢开始有点意思(原来是卡伦而不是第一部分的萨拉,才是作者吧),最后才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