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一本写给文史爱好者、书法研习者、语文教师和学生朋友们的古汉字通识读本,用900多幅出土古文字例字,介绍200多个常用汉字的源流,旨在揭示关于汉字的“常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探讨分析汉字源流的正确方法,介绍甲骨、金文、简帛等出土文献及相关研究取得的新知。
汉字再发现的创作者
· · · · · ·
-
葛亮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葛亮,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甲骨、金文、简帛等出土文献与青铜器等古代器物的研究工作,编著有《复旦大学藏甲骨集》等。
目录 · · · · · ·
一、 说“古”“今”:汉字的性质
二、 说“音”“意”:汉字的构形
三、 说“书”“册”:古汉字的载体
四、 说“篆”“隶”:古汉字的书体
五、 说数字
——基础汉字之一
· · · · · · (更多)
二、 说“音”“意”:汉字的构形
三、 说“书”“册”:古汉字的载体
四、 说“篆”“隶”:古汉字的书体
五、 说数字
——基础汉字之一
· · · · · · (更多)
一、 说“古”“今”:汉字的性质
二、 说“音”“意”:汉字的构形
三、 说“书”“册”:古汉字的载体
四、 说“篆”“隶”:古汉字的书体
五、 说数字
——基础汉字之一
六、 说干支
——基础汉字之二
七、 说“爱”“忧”
——客观看待汉字演变
八、 说“安”“家”
——分析汉字应重视早期字形
九、 说“邦”“国”
——解读古书应重视出土资料
十、 说“保”“育”
——字形提示本义的功能
十一、说“凤”“朋”
——勿以假借为引申
十二、说“美”“好”
——正确理解会意字
十三、说“世”“易”
——字形的截取与省变
十四、说“乌”“于”
——释字中的综合考量
十五、说“无”“亡”
——一词借用多字现象
十六、说“夏”“雅”
——文字证史的局限性
十七、说“月”“肉”
——一形对应多字现象
十八、说“朝”“暮”
——汉字构形的有理与无理
十九、说“中”“外”
——文字与文物的互证
二十、说“卒”“终”
——错综复杂的字词关系
附:例字索引
· · · · · · (收起)
二、 说“音”“意”:汉字的构形
三、 说“书”“册”:古汉字的载体
四、 说“篆”“隶”:古汉字的书体
五、 说数字
——基础汉字之一
六、 说干支
——基础汉字之二
七、 说“爱”“忧”
——客观看待汉字演变
八、 说“安”“家”
——分析汉字应重视早期字形
九、 说“邦”“国”
——解读古书应重视出土资料
十、 说“保”“育”
——字形提示本义的功能
十一、说“凤”“朋”
——勿以假借为引申
十二、说“美”“好”
——正确理解会意字
十三、说“世”“易”
——字形的截取与省变
十四、说“乌”“于”
——释字中的综合考量
十五、说“无”“亡”
——一词借用多字现象
十六、说“夏”“雅”
——文字证史的局限性
十七、说“月”“肉”
——一形对应多字现象
十八、说“朝”“暮”
——汉字构形的有理与无理
十九、说“中”“外”
——文字与文物的互证
二十、说“卒”“终”
——错综复杂的字词关系
附:例字索引
· · · · · · (收起)
喜欢读"汉字再发现"的人也喜欢 · · · · · ·
汉字再发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汉字的起源(二)四五七九十廿百千万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 论语 | 宋.朱熹.著.明正统时期经厂刊本 “學而時習之”还是“学而时习之”,跟理解《论语》的难易有关吗?应该没有。 对处于某一个历史时间点上的文字使用者而言,字该怎么写,只要服从当时约定俗成的规则就行了。 当然,哪位古人都想不到,当代中国人已很少手写汉字,用... (展开)> 更多书评 8篇
论坛 · · · · · ·
2023年7月1版4印勘误表 | 来自草曷 | 2024-03-24 18:06:33 | |
2023年7月1版4印附赠折页《姓字有源——古文字百家... | 来自草曷 | 2023-09-25 22:02:44 | |
商代人写甲骨文吗?——《汉字再发现》读者交流会 | 来自草曷 | 1 回应 | 2023-09-04 11:56:05 |
出版后所见新说及补正 | 来自草曷 | 2023-06-04 11:22:24 | |
2022年11月1版1印勘误表 | 来自草曷 | 3 回应 | 2023-06-03 13:13:18 |
> 浏览更多话题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甲骨文的奥秘与当代表意 (豆瓣读书)
- 坎坎伐檀兮 (云飞扬)
- 基础教育教师阅读行动1.0 (Theta)
- 現代百家 (子庸)
- 中国历史读物 (null)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59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汉字再发现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祇安میو 2025-01-31 21:19:50 河南
(過年給家裡人安利的)專業學者寫科普作品的典範,學習到了如何在不運用艱深的專業詞語的情況下,盡最大可能把一件事情講清楚(最近凡國棟老師出的《曾國青銅器銘文選粹》也是這個類型感覺hhh太不容易了)
2 有用 Wowie Zowie 2024-11-08 22:45:17 浙江
诶,感觉还是太多东西搞不明白了,有时候真就你画我猜,搞古文字研究的真不容易呢。这本书的布局谋篇很喜欢,语言通俗易懂,对未来的书法学习或有帮助。
1 有用 Janus 2024-06-19 14:38:33 江苏
【听书】这种应该加入到中小学教育中
1 有用 放逐科比 2024-06-16 17:08:35 湖北
目前所见最好的古文字普及读物,内容设计、体例、语言都很好,深入浅出,把古文字学基本知识和构形理论的前沿研究结合代表性字例讲的通俗易懂。可以看成《文字学概要》和《古文字构形学》的科普版。
1 有用 荻花洲 2024-04-23 20:26:10 山东
兼具严谨和趣味,了解到很多文字学的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