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为伊波利特而来,发现除了他这三篇,其他的都挺好看,但是也只是好看而已。不知道为何选取如此含糊的文章,显然这个时期的伊自己也没想清楚,欲望的自我如何通过类的劳动与类的、藉由吸纳自然之丰富性之“给养”而持存的自我意识,如何作为实存的、对存在的召唤,本身又即是存在的启示,而这一同样含混的问题概述无疑仍指向存在论差异,指向这一差异光照下的精神现象学与逻辑学之关系。
《精神现象学》中的人之处境一文很不错,伊波利特意识到“人是欲望”本身将扬弃欲望与对欲望的欲望,从而令理性判断更为深入有关实存和真理的说法则迫近精神现象学与逻辑学之关系,提示出一个无法被消除的冗余的深度。英国观念论部分主要是学习了一下其介绍性文字,感觉自己从未好好了解罗素布拉德雷以外对黑格尔哲学的接纳情况,感觉他们的工作主要还是如何在古典自由主义的框架内重新把观念论特别是黑格尔的一套伦理生活嵌入进去,从而构筑更为健全的政治观念。评价沃格林那篇还可以,引用林的文章还是很到位的,评论阿甘本我觉得文献没毛病,但有些地方不能苟同,诸如天主教与政治的双重面向解读(p294),应该要强调的是二者之间保持某种差异,借助此差异克服宗教/政治对于生命的还原,而非以前者摧毁后者。对惠老师的评论好绕,看了原书再评价
非常好的参考
伊波利特对“劳动”问题的关注让人印象深刻
摘取了伊波利特对自我意识的评述,还有法权状态的导读,这两个部分非常精彩,值得反复。英国观念论的部分让我耳目一新,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领域,导致我现在非常好奇上一册的内容,大学和工人的联系关乎国家政治基础,有利于塑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稍显可惜的是,没有交代最后导学联盟是怎么样逐步衰落的。散论的部分,施派老美对科耶夫和60到70年代的法国哲学同情太少,最深刻的还是,书评这一部分,叶仁杰对姚的反驳丝丝入扣,而前沿又扎实的阿甘本材料代入讨论当中,oikonomia涉及到的早期教父中世纪以及在阿甘本当中被重提的含义,得到了极其完整的呈现,让人欣喜和意外。没想到最后一部分,评议者还真都是嘴下不留情,但谈教化和自由主义的这两篇文章比较平庸,吴彦和黄涛的立论和反驳已经几乎把讨论结束了。
> 法国新黑格尔主义的政治思想
2 有用 推止窝 2023-03-19 11:44:50 上海
为伊波利特而来,发现除了他这三篇,其他的都挺好看,但是也只是好看而已。不知道为何选取如此含糊的文章,显然这个时期的伊自己也没想清楚,欲望的自我如何通过类的劳动与类的、藉由吸纳自然之丰富性之“给养”而持存的自我意识,如何作为实存的、对存在的召唤,本身又即是存在的启示,而这一同样含混的问题概述无疑仍指向存在论差异,指向这一差异光照下的精神现象学与逻辑学之关系。
0 有用 南极旅行家 2023-07-30 23:14:38 上海
《精神现象学》中的人之处境一文很不错,伊波利特意识到“人是欲望”本身将扬弃欲望与对欲望的欲望,从而令理性判断更为深入有关实存和真理的说法则迫近精神现象学与逻辑学之关系,提示出一个无法被消除的冗余的深度。英国观念论部分主要是学习了一下其介绍性文字,感觉自己从未好好了解罗素布拉德雷以外对黑格尔哲学的接纳情况,感觉他们的工作主要还是如何在古典自由主义的框架内重新把观念论特别是黑格尔的一套伦理生活嵌入进去,从而构筑更为健全的政治观念。评价沃格林那篇还可以,引用林的文章还是很到位的,评论阿甘本我觉得文献没毛病,但有些地方不能苟同,诸如天主教与政治的双重面向解读(p294),应该要强调的是二者之间保持某种差异,借助此差异克服宗教/政治对于生命的还原,而非以前者摧毁后者。对惠老师的评论好绕,看了原书再评价
0 有用 回到黑格尔 2025-01-19 11:57:57 陕西
非常好的参考
0 有用 啦啦啦我 2024-09-04 10:31:37 上海
伊波利特对“劳动”问题的关注让人印象深刻
1 有用 Lilium 2023-01-21 16:51:33 北京
摘取了伊波利特对自我意识的评述,还有法权状态的导读,这两个部分非常精彩,值得反复。英国观念论的部分让我耳目一新,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领域,导致我现在非常好奇上一册的内容,大学和工人的联系关乎国家政治基础,有利于塑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稍显可惜的是,没有交代最后导学联盟是怎么样逐步衰落的。散论的部分,施派老美对科耶夫和60到70年代的法国哲学同情太少,最深刻的还是,书评这一部分,叶仁杰对姚的反驳丝丝入扣,而前沿又扎实的阿甘本材料代入讨论当中,oikonomia涉及到的早期教父中世纪以及在阿甘本当中被重提的含义,得到了极其完整的呈现,让人欣喜和意外。没想到最后一部分,评议者还真都是嘴下不留情,但谈教化和自由主义的这两篇文章比较平庸,吴彦和黄涛的立论和反驳已经几乎把讨论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