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
目前无人评价
社會理論二十講的创作者
· · · · · ·
-
郑作彧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汉斯·约阿斯,当代国际知名的德国社会学家,1948 年出生于德国的慕尼黑,1979 年获得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爱尔兰根-纽伦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等大学,曾任国际社会学学会副主席、德国埃尔福特大学马克斯·韦伯研究中心主任、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研究员。现任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柏林洪堡大学教授,目前在中国已出版《战争与社会思想:霍布斯以降》《人之神圣性》《欧洲的文化价值》等著作。
沃尔夫冈·克诺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曾在埃尔福特大学、哥廷根大学任职,现为汉堡社会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学理论、政治与历史社会学、社会学史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清楚、明确的冲突取向的“停滞”,最终也跟社会变化有关。由于社会的变化,因此我们已经越来越难沿着一条有清楚结构的冲突轴线来描绘社会变迁,也越来越难有一个能用以进行冲突理论思考的基础。这些原本都是达伦多夫的关怀与研究的轴线与基础。他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刻意声称,阶级冲突是沿着统治结构而发展出来的。统治组织之所在,即阶级与阶级冲突之所在。但十多年后,他出版了《冲突与自由》(Konflikt und Freiheit),在其中就对冲突理论的适用领域提出了怀疑。达伦多夫在书中承认,他最初的理论说法只适用某些冲突,即在一个统治组织中的冲突,但不适用于伦理方面的和国际层面的争执(Konflikt und Freiheit, pp.15ff.)。他也坦承,就算是大幅修正冲突理论式的阶级理论,这个理论也几乎不再能掌握当代社会的社会变迁了。因为社会领域已经变得模糊了,我们很难一眼望尽不同的集体或个体行动者如何基于各自非常不同的利益而形成行动。达伦多夫赖以建立他的冲突理论的那个原初的、教条式的阶级理论,已经不适用于开辟一个真正的新观点了。 现代世界的许多政党并非利益团体,并非从基于共同利益的初级团体和权力地位形成出来的。这些政党是政治事件的合成物,它们的社会基础越来越成问题。换句话说,政治冲突的党派与方案似乎已不再直接基于社会利益结构之上。利益仿佛消失,或被满足了,不再出现在团体抗争的竞技场上。对于稍前的政治发展时期来说,我们用一种更一般性的理论来取代马克思的理论,也就够了。这里所谓的更一般性的理论,乃基于权力结构而非财产结构,旨在解释而非假设社会变迁的规律与方向。但今天这种更一般性的理论也已经不足了。新的阶级冲突理论也必须再被取代掉,才能解释我们在这世界上可以观察到的围绕着我们的东西是什么。(Dahrendorf, Konflikt und Freiheit, p.85) 这也难怪,“纯粹...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八讲冲突社会学/冲突理论161 -
实证主义用以解决功利主义问题的概念是氛围和遗传,这些概念否定了人类的自由意志、人类的行动能力,但规范性的事物不会如此。之所以不会,是因为我也可以违反规范和价值,我可以喜欢某些规范价值,但讨厌另一些规范价值;某些规范价值对我施加了几乎无法抵抗的力量,但另一些没有。对于帕森斯来说,规范要素是人类行动相当特殊的部分,因此也是他的唯意志论的行动理论的核心……但是规范和价值也会以某种重要的方式构筑出行动目的,规范和价值会确定什么是我们觉得好的,而不是所有我们所希望的、所想要的自动都是好的……规范和价值既会影响行动手段,也会影响行动目标;这让人们行动的彼此协调得以可能,而行动的协调正是社会秩序的基础。之所以可以如此,就是因为规范和价值首先并不是一种特别的东西,亦即不少特殊的、仅对某些个人来说才是有效的‘构建物’,而是某些人类群体所共享的、他们所共有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讲帕森斯与他尝试集各家大成的理论22
> 全部原文摘录
社會理論二十講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9 条 )

《社会理论二十讲》正文小疏误订正
这是一本很适合社会理论教学辅助阅读和自学的书,格局较为宽广,行文新手友好,原文和中译都很流畅。在现有大部头社会(学)理论本科乃至研究生史论/教材中,皆属最佳必荐之列。当然,不适合独立作为教材,毕竟不太注重概念界定、论点提炼和命题体系架构。 也正因为此书非常适...
(展开)


本书“引论”部分译文一种
按:在郑老师的译本出来之前,本人曾自娱自乐译过此书部分内容,这里贴出其中“Introduction”部分的译文,仅供“众乐乐”。译文译自英译本,文中粗体方框号中的罗马数字即英译本页码。——曳尾于涂 2022.7.5 引论 本书建立在讲稿的基础之上,其最初的构思是在1985年完成的。那...
(展开)

社会学提供解放的方式,就是将人们从自由的幻觉中解放出来
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简述 布尔迪厄的思想很依赖结构主义,但也指责结构主义,比如他认为结构主义过于理想地描述规则与文化模式,忽略了社会行动者的利益相关行动。在他看来,人不是社会分层系统的被动客体,也会操纵规则。所以他认为要把理论层面建构的模式和行动者的实践区分开来...
(展开)

《社会理论二十讲》内容整理
读完以后精疲力尽。为了成为自己的职业(设计研究者和实践者)领域中更优秀和全面的人而读。 对于全书所cover到的各理论脉络总结如下: 欧洲的古典大师们(*本书没有特别介绍,在帕森斯的古典大师名单来代替)--美国实用主义传统及其后芝加哥学派(对帕森斯以及之后的象征互动...
(展开)

古典社会学与当代社会学的衔接者
当代社会理论不能不提帕森斯,准确的说他是古典社会学和当代社会学不能忽视的衔接者。在《社会行动的结构》这本书中,帕森斯首先分析韦伯、涂尔干、马歇尔、帕累托,在他看来,他们在彼此独立的情况下,都对功利主义提出了类似的批判,并且都形塑出一种“唯意志论的行动理论” ...
(展开)
> 更多书评 1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9.5分 875人读过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暂无评分 9人读过
-
Suhrkamp Verlag (2004)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港台 2022 (the Wor(l)d)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社會理論二十講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