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利益驯化欲望”——自省良方。
人们能够祈求历史的,尤其是思想史的,不是消除争议,而是提高争议的水准。
在红尘中打滚一天之后,换上华服,与智慧的古人展开对话。
名家名篇。要懂经济学,就不能只读经济学。任何居高临下的所谓社会主义者都应该看看他们所唾弃的资本主义,其实是多么伟大的制度创新!它不是最好的,但或许是最不差的。在批判资本主义对人性的压制时,马克思主义者也应该对“人性解放”后的状态做出更小心的预测。
就像突然进入舞台中央的概念——例如阶级、精英、经济发展这些晚近的事例——时常发生的情况一样,利益也成了一个不证自明的概念,没有人费心去准确界定它的含义。也没有人去解释利益一词与柏拉图以来一直主宰着人类行为动机分析的两个范畴一一一方是欲望,另一方是理性一一的关系中所处的位置。然而,正是在这一传统的对立背景中,才能理解第三种范畴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的出现。只要认为欲望具有破坏性,而理性是无效的,那么认为只能用欲望或理性来解释人类行为的观点,便只能意味着对人性过于沮丧的看法。因此,将利益置于人类动机的两个传统范畴之间,便给人带来了希望。实际上,利益被认为兼具两个范畴的好品质,它既提升了自爱的欲望,又为理性所容纳,理性为它提供方向,欲望为它提供力量。由此产生的这种人类行为的混合形式,钓雪按难评价
对“利益”发展历史的一次梳理。仿佛跟作者一起完成了一次解密游戏,对“利益”概念的来龙去脉作了梳理,补充了“利益”概念发展史上的一些“细枝末节”。翻译可以更好。
读书会。
“百姓无宝,以利为首。” 如果你能领悟某人的任何具体活动到底利益何在,而那人又十分精明,你便可以确知如何与他打交道,亦即如何判断他的计划。 对照百姓自身的利益去推测他们的行为——这是通晓人间事务的万全之策。 比聪明人更有优势,此事非同小可,因为谁也无法事先猜测或想象他们在任何将要发生的事务中可能采取什么行动,而聪明人是根据自己的利益进行理性的筹划,所以对他们可能做什么不那么难以预见。 “从人类的实际情况和法律的可能情况出发,我希望探讨是否能够找到某种合法的、确定的统治规则。”—— 《社会契约论》 卢梭 几乎没有批评认识到一点: 在前一时代的人看来,充满各种欲望的“全面的人类个性”,是一种需要尽量加以消除的威胁。 没有比让人忙于赚钱更无害的办法了。 🌟🌟🌟
利益法则是如何成为主流观念,又如何导致思想家指责人只为利益而活,成了单向度的人。此书不仅仅是对资本主义早期观念史的一个梳理,很多说法如语义的细微变化也非常有启发性。
利益驯化欲望
永不磨灭的激情。
三“欲”万恶 亦 生万物 可欲未可求 从未停止苛求 可欲皆可求 从未停止满足 欲生贪 贪生万欲无底渊 ……. 幸好欲望与权利正比 也幸好欲望与权利正比 ……
作为老保读了狂喜。标准的思想史读物,梳理历代哲人对同一话题的思考,制造出跨时代的对话。用利益驯化欲望是对人性彻底绝望的结果,数千年道德说教限制邪恶人性的失败使伦理学家们不得不更换思路,在人欲无法压制的基础上构建新学说,只有通过满足相对无害的欲望才能限制更为有害的欲望,对利益的贪婪便成为最佳解药,利益活动中理性有序的算计既避免了欲望的破坏性,又克服了说教的无效性。到了亚当斯密的时代,利益与欲望又奇妙地回到了统一状态,可以说终结了前现代德性政治的千年难题。十九世纪兴起的浪漫派、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等对欲望的重新呼唤和对资本主义平庸人格的批判其实忽视了这套商业文明其实最初正旨在解决欲望的狂暴,塑造宽和得体的好公民。孟德斯鸠对商业能限制王权的看法似乎显得过于乐观,不过在我们的社会中仍然颇有见地。
作者通过回溯到最早的资本主义的起源,让我们看到当初产生资本主义的背景和愿望,解清了很多的缪误。
通过欲望与利益的概念演进,及其背后的思想史,为资本主义的无害性进行辩护。由此来看,欲望的去道德化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个体都是有益的。作为社科研究者,洞悉应然到实然的关系,是极其必要的。论证层层递进,让人拍案。
粗解说 人欲即天理,不可能也不应该被消灭。 而应通过好的文化和制度来引导,使个体欲望的实现有利于大众福祉的增进。
研究者一直在思考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用理论自洽为政权的正义性提供论据或是指引。然鹅我们并不需要,我们的正义性是无可置疑的,也一直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欲望与利益也并无必然联系,如若林.谢先生所言,两根金条放在这里,你能告诉我哪根是高尚的?又,译者称原作“构思精巧文采斐然”,译作却是干巴巴的,不读也罢。
(一杯奶茶引发的被迫熬夜事故)赫希曼是真正的大师风范。 1.在致谢里面,“我尤其得益于1972-73年间与David Bien和Pierre Bourdien以及1974-1975年间与Quentin Skinner和Donald Winch的交谈。1973年Judith Shklar和Michael Walzer对初稿的回应对我来说十分重要......”多么惊人的名人录。 2.(正文p105)至少赫希曼揭示了一种可能性:当我们回到Adam Smith,可能会发现他对Passion和Interest这样的政治哲学观念,在起点层面的论证原来如此模糊和脆弱......
资本主义一开始想要达成的目标,就是把人性从复杂、不可预测的状态,通过贪欲的引导,变成好控制好理解的较为平面的生物。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这也恰恰是现在我们对于资本主义最有力的批判:人的异化。所以意识形态都是服务某个时代要求的,以及根据作者所讲,我们不必过分认可或者相信当下主流意识形态,因为这东西变得太快了。
→欲望(激情)理性化为利益,然后由“看不见的手”或“理性的狡黠”将私欲/私利转化为公益。欲望之间的制衡是前一过程的具体表现。 →利益是对欲望的考量和计算,即理性化;价值是对利益的抽象和普世,即理念化。前者引出自由主义,后者奠定社会主义。 →利益之网克制欲望专横。越复杂的机器越需要规范操作。 →卢梭的“自爱”与同情:关于公共价值; 卢梭的“自尊”与虚荣:关于个人价值。 →商业精神的政治意义,或对共和主义、公民精神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既驯服欲望,促进理性、平和、可预期的行为互动;也消灭激情,导致奢靡、苟且、冷漠等风俗腐败。 →关于资本主义精神的起源和动力,韦伯关注(个人救赎)私人性的课题与需求,赫希曼强调(社会政治秩序)公共性的课题与需求。
> 欲望与利益
13 有用 诗宗stone 2024-04-10 14:39:18 上海
“利益驯化欲望”——自省良方。
5 有用 实名上网 2024-02-28 17:54:13 上海
人们能够祈求历史的,尤其是思想史的,不是消除争议,而是提高争议的水准。
6 有用 呼噜斯基 2023-07-26 21:36:07 北京
在红尘中打滚一天之后,换上华服,与智慧的古人展开对话。
4 有用 fing fing 2024-04-06 22:19:45 贵州
名家名篇。要懂经济学,就不能只读经济学。任何居高临下的所谓社会主义者都应该看看他们所唾弃的资本主义,其实是多么伟大的制度创新!它不是最好的,但或许是最不差的。在批判资本主义对人性的压制时,马克思主义者也应该对“人性解放”后的状态做出更小心的预测。
4 有用 陆钓雪de飘飘 2023-11-25 20:17:35 山东
就像突然进入舞台中央的概念——例如阶级、精英、经济发展这些晚近的事例——时常发生的情况一样,利益也成了一个不证自明的概念,没有人费心去准确界定它的含义。也没有人去解释利益一词与柏拉图以来一直主宰着人类行为动机分析的两个范畴一一一方是欲望,另一方是理性一一的关系中所处的位置。然而,正是在这一传统的对立背景中,才能理解第三种范畴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的出现。只要认为欲望具有破坏性,而理性是无效的,那么认为只能用欲望或理性来解释人类行为的观点,便只能意味着对人性过于沮丧的看法。因此,将利益置于人类动机的两个传统范畴之间,便给人带来了希望。实际上,利益被认为兼具两个范畴的好品质,它既提升了自爱的欲望,又为理性所容纳,理性为它提供方向,欲望为它提供力量。由此产生的这种人类行为的混合形式,钓雪按难评价
0 有用 橙生淮东则为 2024-03-01 21:31:56 北京
对“利益”发展历史的一次梳理。仿佛跟作者一起完成了一次解密游戏,对“利益”概念的来龙去脉作了梳理,补充了“利益”概念发展史上的一些“细枝末节”。翻译可以更好。
0 有用 Ophelia 2023-11-26 21:09:25 重庆
读书会。
0 有用 啦啦啦 2023-10-18 02:38:43 四川
“百姓无宝,以利为首。” 如果你能领悟某人的任何具体活动到底利益何在,而那人又十分精明,你便可以确知如何与他打交道,亦即如何判断他的计划。 对照百姓自身的利益去推测他们的行为——这是通晓人间事务的万全之策。 比聪明人更有优势,此事非同小可,因为谁也无法事先猜测或想象他们在任何将要发生的事务中可能采取什么行动,而聪明人是根据自己的利益进行理性的筹划,所以对他们可能做什么不那么难以预见。 “从人类的实际情况和法律的可能情况出发,我希望探讨是否能够找到某种合法的、确定的统治规则。”—— 《社会契约论》 卢梭 几乎没有批评认识到一点: 在前一时代的人看来,充满各种欲望的“全面的人类个性”,是一种需要尽量加以消除的威胁。 没有比让人忙于赚钱更无害的办法了。 🌟🌟🌟
0 有用 Machiavellicn 2023-03-21 20:55:22 北京
利益法则是如何成为主流观念,又如何导致思想家指责人只为利益而活,成了单向度的人。此书不仅仅是对资本主义早期观念史的一个梳理,很多说法如语义的细微变化也非常有启发性。
0 有用 H 2025-03-26 08:00:11 北京
利益驯化欲望
0 有用 Doria 2025-03-24 15:01:31 北京
永不磨灭的激情。
0 有用 见路不走 李李 2025-04-22 10:06:22 辽宁
三“欲”万恶 亦 生万物 可欲未可求 从未停止苛求 可欲皆可求 从未停止满足 欲生贪 贪生万欲无底渊 ……. 幸好欲望与权利正比 也幸好欲望与权利正比 ……
1 有用 Dr. Caligari 2024-05-22 18:42:27 浙江
作为老保读了狂喜。标准的思想史读物,梳理历代哲人对同一话题的思考,制造出跨时代的对话。用利益驯化欲望是对人性彻底绝望的结果,数千年道德说教限制邪恶人性的失败使伦理学家们不得不更换思路,在人欲无法压制的基础上构建新学说,只有通过满足相对无害的欲望才能限制更为有害的欲望,对利益的贪婪便成为最佳解药,利益活动中理性有序的算计既避免了欲望的破坏性,又克服了说教的无效性。到了亚当斯密的时代,利益与欲望又奇妙地回到了统一状态,可以说终结了前现代德性政治的千年难题。十九世纪兴起的浪漫派、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等对欲望的重新呼唤和对资本主义平庸人格的批判其实忽视了这套商业文明其实最初正旨在解决欲望的狂暴,塑造宽和得体的好公民。孟德斯鸠对商业能限制王权的看法似乎显得过于乐观,不过在我们的社会中仍然颇有见地。
0 有用 moongate 2024-07-16 18:20:07 上海
作者通过回溯到最早的资本主义的起源,让我们看到当初产生资本主义的背景和愿望,解清了很多的缪误。
0 有用 什么啊 2024-11-11 19:17:05 北京
通过欲望与利益的概念演进,及其背后的思想史,为资本主义的无害性进行辩护。由此来看,欲望的去道德化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个体都是有益的。作为社科研究者,洞悉应然到实然的关系,是极其必要的。论证层层递进,让人拍案。
0 有用 FREE 2025-01-16 14:38:42 广东
粗解说 人欲即天理,不可能也不应该被消灭。 而应通过好的文化和制度来引导,使个体欲望的实现有利于大众福祉的增进。
0 有用 天禄阁校书郎 2025-03-03 21:32:37 北京
研究者一直在思考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用理论自洽为政权的正义性提供论据或是指引。然鹅我们并不需要,我们的正义性是无可置疑的,也一直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欲望与利益也并无必然联系,如若林.谢先生所言,两根金条放在这里,你能告诉我哪根是高尚的?又,译者称原作“构思精巧文采斐然”,译作却是干巴巴的,不读也罢。
0 有用 xxxxwulala 2025-02-17 04:13:29 重庆
(一杯奶茶引发的被迫熬夜事故)赫希曼是真正的大师风范。 1.在致谢里面,“我尤其得益于1972-73年间与David Bien和Pierre Bourdien以及1974-1975年间与Quentin Skinner和Donald Winch的交谈。1973年Judith Shklar和Michael Walzer对初稿的回应对我来说十分重要......”多么惊人的名人录。 2.(正文p105)至少赫希曼揭示了一种可能性:当我们回到Adam Smith,可能会发现他对Passion和Interest这样的政治哲学观念,在起点层面的论证原来如此模糊和脆弱......
0 有用 漏风骷髅头 2025-02-18 00:48:05 美国
资本主义一开始想要达成的目标,就是把人性从复杂、不可预测的状态,通过贪欲的引导,变成好控制好理解的较为平面的生物。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这也恰恰是现在我们对于资本主义最有力的批判:人的异化。所以意识形态都是服务某个时代要求的,以及根据作者所讲,我们不必过分认可或者相信当下主流意识形态,因为这东西变得太快了。
0 有用 康慕义 2025-03-06 17:32:16 北京
→欲望(激情)理性化为利益,然后由“看不见的手”或“理性的狡黠”将私欲/私利转化为公益。欲望之间的制衡是前一过程的具体表现。 →利益是对欲望的考量和计算,即理性化;价值是对利益的抽象和普世,即理念化。前者引出自由主义,后者奠定社会主义。 →利益之网克制欲望专横。越复杂的机器越需要规范操作。 →卢梭的“自爱”与同情:关于公共价值; 卢梭的“自尊”与虚荣:关于个人价值。 →商业精神的政治意义,或对共和主义、公民精神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既驯服欲望,促进理性、平和、可预期的行为互动;也消灭激情,导致奢靡、苟且、冷漠等风俗腐败。 →关于资本主义精神的起源和动力,韦伯关注(个人救赎)私人性的课题与需求,赫希曼强调(社会政治秩序)公共性的课题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