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刑法手册》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资源,摆脱学派意义上的“本位主义”,进而将刑法学整合为一门全球性学科,把握切入刑法前沿问题的共同进路。 为此,本手册在研究主题、学科门类、适用法域以及理论体系等方面尽可能兼容并蓄。来自十一个国家(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芬兰、德国、以色列、荷兰、瑞士、英国、美国)的顶尖学者与后起之秀为本手册贡献了各自的深刻见解与学术智慧,代表了不同的法律制度、方法路径、专业领域与研究重点。相关论述涉及的话语范围及实质内容同样多元,涵盖的观点和主题相当广泛。
本手册各个章节的编列,力图为读者提供相关论争的本原样态、个中关键,并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各章皆可独立成篇,供世界各国的学界同仁及对此有所兴趣的普通读者参考。为了启发和促进读者对相关刑法研究的进一步认识,每一章还在末尾部分提供了精炼的参考要目。
本手册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关注进路与方法;第二部分考察体系与范式;第三部分涉及论域与问题;第四部分侧重语境与比较。
第一部分各章探讨了针对刑法研究的不同方法论,概括了这一领域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工作,内容涵盖犯罪学、种族批判理论、经济学和女权主义研究,跨越历史、文学、哲学、社会学和技术等不同研究进路。
第二部分各章与刑法体系或概念相关,包括教会法、原住民法、伊斯兰法、犹太法、前苏联法以及军事法。这些章节为进一步研究刑法的具体概念以及比较分析奠定了基础,突出了相关模式的基本特征,即整体上关注实体刑法而非刑事程序法(与整本手册的重点一脉相承)。
第三部分作为手册的主体部分,涵盖了刑事司法的三个方面:规范的界定与责任的原则(实体刑法),以及对规范的实施(刑事程序)和制裁的适用(监狱法或矫正法)的简要概述,后面两项主题均该当专门的手册加以研讨。这一部分的各个章节讨论了刑法学学派上涵盖的基本主题,同时从整体上推动相关分析摆脱长期以来恪守的国内学说立场,甚至从更为宽泛的意义上超越耳熟能详的普通法与大陆法系的分野。
最后,第四部分明确致力于将刑法置于国内和跨国的语境当中。这一部分的各章先后探讨了刑法作为一种法律与国家其他刑事权力范式之间的对比和联系,反思在将公法与私法作为法律类型区分的背景下,与侵权法、行政法等其他部门法并列的刑法在特定法律体系中的法律地位。第四部分的结尾,作为本书的收官章节,主要关注比较刑法、欧洲刑法和国际刑法,这些领域的理论探究都彰显了超越国内法研究层面的刑法的外部批判分析范式。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