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绝版经典,全新回归。影响超过半个世纪的伟大杰作,自然文学巅峰之作。
——《游隼》出版于1967年,并获当年的达夫·库珀奖,是J.A.贝克一生仅有的两本著作之一。贝克自幼高度近视,患有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一生不曾真正走出过出生地埃塞克斯。他自我放逐人世之外整整10年,将全部的生命和灵魂寄托于游隼,日复一日地搜寻、观察,记录下超过1600页的笔记,其后又反复修改、提炼,最终浓缩成这本时间跨度仅半年的日记,为自然文学留下了一本堪称典范的作品。这是20世纪60年代的冬季,也是所有的任何的冬季。
★坚定纯粹的灵魂守望,向死而生的永恒绝唱。关于一个人,渴望成为人以外的存在。
——对于罹患疾病、处处受限的贝克来说,自由翱翔于天际的游隼无疑是所有理想的化身。他一生隐姓埋名,对于人类的身份几近厌弃,在极尽克制的文字里,他穷尽所有想象走近世界的边缘,感...
🦅【编辑推荐】
★绝版经典,全新回归。影响超过半个世纪的伟大杰作,自然文学巅峰之作。
——《游隼》出版于1967年,并获当年的达夫·库珀奖,是J.A.贝克一生仅有的两本著作之一。贝克自幼高度近视,患有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一生不曾真正走出过出生地埃塞克斯。他自我放逐人世之外整整10年,将全部的生命和灵魂寄托于游隼,日复一日地搜寻、观察,记录下超过1600页的笔记,其后又反复修改、提炼,最终浓缩成这本时间跨度仅半年的日记,为自然文学留下了一本堪称典范的作品。这是20世纪60年代的冬季,也是所有的任何的冬季。
★坚定纯粹的灵魂守望,向死而生的永恒绝唱。关于一个人,渴望成为人以外的存在。
——对于罹患疾病、处处受限的贝克来说,自由翱翔于天际的游隼无疑是所有理想的化身。他一生隐姓埋名,对于人类的身份几近厌弃,在极尽克制的文字里,他穷尽所有想象走近世界的边缘,感受鹰的感受,为游隼也为自己留下一首凄美的挽歌,然后在病榻上默默度过余生,消失于世。这不是一本关于鸟的书,而是一本关于成为鸟的书。关于一个人,渴望成为人以外的存在。
★ 兼具纪录片的精确和散文诗的优美,真正走进作者内心才能完成的“不像译作的译作”。
——贝克用奇绝的比喻和恣意的笔法勾勒出10年间反复观察、描摹过的景象,用精确、凝练、充满诗意的语言生动还原了游隼停驻的这片冬天乡野上的每一种声音、每一抹色彩,乃至密度不一的空气质感,带给读者近乎观看纪录片的阅读感受,让读者仿佛接受了一场来自自然和文学的双重洗礼。译者李斯本读懂了作者那颗“寂静主义者的心”,面对他自由大胆的语言尝试,仔细斟酌,考究用词,消弭了语言的国界,完成了一次精彩的诠释。
★纽约书评“经典重现”书单选书,电影大师赫尔佐格指定必读作品,豆瓣2017年度外国文学Top2,豆瓣千人以上评分9.1分,名家好评不断
——贝克凭借此书被视为“新自然主义写作”的先驱,英国博物学作家理查德·梅比称其是“对所有后来者而言唯一最重要的启迪者”。著名导演沃纳·赫尔佐格称《游隼》是约瑟夫·康拉德水准的写作,将其列为无赖电影学院必读书之一,与其并列的是维吉尔和海明威的作品。英国桂冠诗人特德·休斯和当代最好的行走文学作家罗伯特·麦克法伦都将本书誉为“20世纪自然文学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内容简介】
从秋天到春天,在英格兰东部一片平坦的湿地上,J. A.贝克追逐着游隼的身影。他沉迷其间,痴痴地追随这种鸟,观察它们——在天空中,在地面上,追逐、捕杀、进食、休憩……在日复一日的追逐中,他作为人类的意识逐渐消融,无可避免地被一种鹰的意识所取代……
这并不是一本关于观鸟的书,它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只鹰的书。关于一个人,渴望成为人以外的存在。
🌺【媒体推荐】
我读过的关于野生动物的描写里写得最美的,观察最仔细的,也是最动人的作品之一。
——巴里·洛佩兹(Barry Lopez),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
我也是《游隼》的痴迷者,着迷的方式不同,但同样无法自拔。正如谢泼德改变了我看待山峦的方式,贝克也改变了我看待海岸与天空的方式。
——罗伯特·麦克法伦(Robert Macfarlane),英国当代自然文学领军人物
在贝克的笔下,他好像是这世界上最后的一个人,而他守望的游隼则是从空而至的幽灵,是迷路的灵魂。
——海伦·麦克唐纳(Helen Macdonald),《以鹰之名》(H is for Hawk)作者
我认为它(《游隼》)是一本有决定意义的书,对于任何想拍电影的人,以及想成为作家的人。你必须读它,背下它,背下整本书。
——沃纳·赫尔佐格(Werner Herzog),戛纳最佳导演、德国传奇电影大师
他(贝克)想要逃离的恐惧,是人类所见无不是他所想见。即使他仍未逃出这个世界,至少他确实走近了人类视野的边缘。他不能真的透过鸟的眼睛去看,但他已尽可能地剥除原有的自我,他的眼不再是过去的眼,他得以看到不曾看过的画面。
——约翰·格雷(John Gray),英国当代著名哲学家
《游隼》算得上是所有关于自然的创作中最好的作品之一……他的语言精确、充满诗意和强烈的情感,似乎作者在选择用词的时候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份压力既来自他对这种鸟的感情,同时也来自他希望传达的这段经历的份量。
——《BBC野生动物》杂志(BBC Wildlife)
在英语世界有史以来关于鸟类的描写,或许是关于任何一种非人类生物的描写中,《游隼》毫无疑问是最精确且最富有诗意的。
——《每日邮报》(DailyMail)
贝克先生首先是一位长于描写的作者,但他的痴迷让他产生了一种近乎疯狂的移情,这让他的书超越了单纯的观察笔记。
——《纽约客》(The New Yorker)
游隼的创作者
· · · · · ·
-
J.A.贝克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 | 约翰·亚历克·贝克(John Alec Baker,1926-1987)
英国作家,凭借其极富盛名的作品《游隼》获得1967年的达夫·库珀奖。他是土生土长的埃塞克斯人,一生都生活在当时还只是一个乡下小镇的切尔姆斯福德。他所受的正式教育结束于1943年,那时他年仅16岁。他仅写过两本书,全都围绕着埃塞克斯的乡村,特别是切尔姆斯福德至海岸线的这片区域。他自幼受类风湿性关节炎困扰,后来发展为强直性脊柱炎,在完成本书之后,症状已开始逐渐恶化,严重影响了他的写作及行动能力,后又因服用缓解关节疼痛的药物而患上癌症,最终于1987年12月26日过世。
译者 | 李斯本
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文学学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传播学硕士。曾游历包括南极、北极在内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译有《去往猴面包树的旅程》《客乡》。
目录 · · · · · ·
关于游隼
埃塞克斯的鹰
译后记:一颗寂静主义者的心
附录:鸟类译名对照表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游隼眼中的大地,仿佛船只驶入港湾时,水手眼中的海岸。航行的尾流在身后逐渐消散,观察天际的地平线从两侧漂流向后。就像一位水手,游隼在一个川流不息、了无牵挂的世界。一个到处都是尾流和倾斜的甲板,沉没的陆地和吞噬一切的海平面的世界。我们这些抛锚、 停泊了的世俗之人,永远想像不出那双眼睛里的自由。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0页 -
河畔躺着两只猎物的残骸:翠鸟和沙锥。沙锥半身没入浸水的草地,颇有些隐晦、神秘。翠鸟在河畔的泥泞里闪烁,像灿烂的眼眸。他伤痕累累,浑身是血,粗短的腿部僵硬而鲜红,像两根蜡烛做的棍子。冰冷地躺在河水的轻抚里。他就像一颗死亡的恒星,绿松石般冷峻、微弱的星光,穿透漫长的光年,终传至我的眼中。 下午,我正穿越一片由北方林地延展出来的坡地,突然看见几片羽毛在风中飞扬。一只斑尾林鸽的尸体,胸口朝上,躺在一堆柔软的白色羽毛上。脑袋已经被吃掉了,血肉被从脖颈处撕扯下来。这只雄隼吃得很香吧。他的屠割技术非常完美。残骸仅仅只有几盎司重了,也就是说,有将近一磅重的血肉被吃掉了。残留的骨头仍是深红色的,鲜血也依然湿润。 我意识到自己正蹲伏于这残骸之上,像一只笼罩着它的鹰。我的双眼迅速转动,警惕着那些四处游荡的人类的脑袋。我是在模仿着鹰的动作,而我对此毫无觉察,就像身处某项古老的仪式——猎人正在变成他所追捕的猎物。我望向那片树林。树影深处,游隼亦蹲伏着,凝视着我,掐紧了一道枯枝的脖颈。我们存在着,在这些日子里,在这片野外,在这同样欣喜若狂又惊惧万分的生活里。我们躲避着人类。我们厌恶他们忽然举起的手臂,他们胡乱挥舞的癫狂姿态,他们古怪的剪刀似的走路方式,他们漫无目的地左右摇摆,他们墓碑般惨白的面孔。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游隼"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游隼"的人也喜欢 · · · · · ·
游隼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6 条 )



> 更多书评 76篇
论坛 · · · · · ·
后来 作者变成了游隼 | 来自苏五 | 2024-04-27 14:38:20 | |
关于游隼和peregrine~ | 来自密码有误 | 2 回应 | 2023-12-26 15:13:01 |
听说是最好的自然文学 | 来自心猿意马 | 2023-04-22 20:16:20 | |
修订版? | 来自酒酿冬瓜 | 2023-04-18 12:30:39 | |
一生仅有的两本著作之一 | 来自… | 1 回应 | 2023-02-18 01:20:28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7)9.1分 3159人读过
-
NYRB Classics (2004)9.0分 61人读过
-
Collins (2011)9.3分 17人读过
-
William Collins (2016)暂无评分 2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五星图书【散文/随笔/杂文】 (爱玛·包法利)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旧书新版 (名字写在水上)
- 2020年起出版的外国文学译本【网店上架】 (鲸岛)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游隼的评论:
feed: rss 2.0
7 有用 沛韦 2023-03-14 16:54:14 北京
断断续续、来来往往地翻读。想关于写作是存在的方式这件事。老师说,是否一个道理不被写出就不存在。另有老师说,写到最后时限。一个观鸟的人,原本可以只是诉诸图像,乃至留藏于一己心念的,但是还是选择用文字记录下来,那些由眼睛传递到心灵的、纤毫毕现的波澜。无可取代的文字的力量,李斯本的翻译加强了这种力量,于是一切生生地递进读者眼里。
4 有用 胡须猫 2023-03-03 18:23:12 北京
自由之书。
2 有用 K. 2024-07-29 09:59:02 加拿大
強烈抑制想要一口氣到底的情緒,怕是這樣讀完就浪費了每一行的波瀾壯闊。
3 有用 仙境兔子不忘记 2024-04-21 18:06:03 四川
很难说Baker自己不是一只游隼。
3 有用 心酒 2024-01-25 12:36:57 河南
在读之前,这本书存在我视野中挺长时间,各种自然类书目都有推荐,评价也都很高。所以我其实对它的内容抱了相当大的期待。然而果然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也许因为日记形式,全篇充斥着过于主观的感受和抒发,以人类视角展开关于隼的想象,像、仿佛、如……一般、似乎等词语和描述连绵不绝,尤其跟看理想《像动物一样生活:非洲野生动物观察笔记》那档节目对比,实在有太多诗意想象,而缺少以动物为视角的客观观察,有关隼的性格、情... 在读之前,这本书存在我视野中挺长时间,各种自然类书目都有推荐,评价也都很高。所以我其实对它的内容抱了相当大的期待。然而果然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也许因为日记形式,全篇充斥着过于主观的感受和抒发,以人类视角展开关于隼的想象,像、仿佛、如……一般、似乎等词语和描述连绵不绝,尤其跟看理想《像动物一样生活:非洲野生动物观察笔记》那档节目对比,实在有太多诗意想象,而缺少以动物为视角的客观观察,有关隼的性格、情绪、习性、需要表达、沟通等等,去掉高傲、自由、冷静等过度抽象的描绘,很难从这本书里找到更具体和真实的感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