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抱怨原生家庭时就来读此书,会感受命运对你其实还不薄。书中加里无故杀人,其实也不是无故,能从文字感受到是糟糕的童年和成长经历将加里塑造成了一个极度愤怒 ,不相信世界的人,是这些促使他成为了杀人犯,但他内心深处是残留爱的,而本书作者虽然和弟弟命运迥异,成为滚石杂志高级编辑,但却也用一生来治愈自己。我觉得他们兄弟最大的差别在于,加里一直不被父亲接纳,甚至是被怀疑亲生、暴力对待,而作者米卡尔一出生就被父亲视为宝贝,宠爱有加。是否得到过真心实意的爱,也许确实会铸就不同的命运之旅。
妈妈去哪儿?从头到尾她仿佛只是一个讲述者和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
这是一次极为煎熬的阅读。这段家庭的暗黑岁月,我作为旁观者,却也感觉身陷罪恶的泥淖,多次热泪盈眶,起鸡皮疙瘩,头皮发麻。最同情的是哥哥弗兰克。加里和盖伦向外破坏来发泄和逃避,米卡尔从音乐和写作中得到救赎,而弗兰克一生隐忍克制,最终也无处安放千疮百孔的灵魂。
4.0。
231107-27 9.0 太痛苦了这书.
啰哩啰嗦,不如去年读的《隐谷路》
震憾!基因+原生家庭相当可怕!
比之《隐谷路》更为饱满。
牛逼
作者特别会说故事
世界上的人分两种,一种出生在幸福有爱的家庭、被有爱的能力的父母好好爱着,第二种出生在疯批家庭、父母自己也是疯批、没有能力去爱自己爱对方爱小孩,于是小孩被迫以绝地求生的模式长大、不疯魔不成话、为了在恶劣的家庭环境中活下来而发展出了一套被社会评价为“错误”和“病态”的疯批生存手段,比如满嘴谎话、麻木、自虐、暴力、自残、抑郁、解离、边缘人格……这些放在正常社会里显得错误而过激的行为模式和策略却能一个人在残酷王国中活下来的必要条件。《利弹穿心》讲的是一个最极端的故事:在邪教疯批母亲和暴力诈骗犯父亲治下长大的聪明的男孩如何成为了美国著名的恶劣杀人犯并要求国家用死刑杀死自己;而他的兄弟姐妹如何同样饱受折磨却一丝善念尚存于是选择杀死自己而非杀死别人,但所有经历过疯批家庭的小孩都会立刻认出里面熟悉的元素。
很白很阳间的阴湿
我以为他是在教我怎么在监狱里存活下来。我现在才意识到,他是在告诉我如何在我们家里存活下来。 随机买到的一本书,因为介绍提到和《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颇为类似并且更加深刻。这本书读起来真的很难受,因为受到固有印象的影响吧,所以从最开始的阅读中都尽量去感受父亲的暴戾和母亲的软弱,然而随着作者的笔触从历史追溯到现实,从家族的过往慢慢写到现在,就会发现父亲和母亲都没有那么糟糕,毕竟作者和他的兄弟们都那么深刻地爱着父母并且渴求得到父母的爱,他们在爱与被爱的时候也自在,他们失去爱的时候才显得那么可悲与可怜。除此之外,每一个人的生命都那么顽强,很多个时刻我都担忧他们将死于非命,然后他们依然坚强地活着。人的生命的脆弱与坚强,真的令人震撼。总体来说,这本书还是很深刻的。
内容以及文字描述不如介绍来的耸动、惊奇,读完感觉就是个原生家庭不和睦,而男主本身又很作很不学无术且性格强硬叛逆导致的悲剧,如果米国禁枪的话,或许男主也会晚点才杀亖人晚点被判死刑吧
这很难评。坦白说作者也并不是什么绝对的“完美男性”,只是他哥哥的人生实在是太绝望了。是原生家庭的错吗?好像也不能完全粗糙归因。但我们依旧要思考为什么有人想要毁灭其他生命,以精神的或物理的方式……
震撼心灵的故事。全书很长,我一直以每天两三章的速度去进入这个家庭,有天晚上,我想着先看会儿书再看部电影就睡,但我看着看着就停不下来了,中途有那么一两次,我抽离出来,对自己说,够了,今天就到这里吧。但很快又再次陷入,甚至没意识到自己又拿起书看了起来,完全忘记时间的流逝。那天晚上我连续看了七八个小时至凌晨四点,大概十二万字,本书的最后三分之一,也是这个故事最沉重、最心碎、最令人扼腕的部分。我本可以一口气看完,但出于某种心理,我剩了一两章,并搁置了几天才完成这个结束的动作。我想,也许我不想面对它的完结,也不想面对它对我的影响,作者逃避了十年才决定凝视自我和家族的深渊,去探索和反思悲剧的根源,去重新拥抱逃离的亲人。我不知道我是否做好了准备。
巨大的家族悲剧和作者本人细致温和的思想差别为整本纪实故事添加了一层隔离感 深沉但又明白痛苦已在他这一处终结 不可思议这本书这么少人读过 是今年看过的最好中长篇文学
加里一家与隐谷路一家都有着极端的家庭环境,前者不同于后者的是他们的极端由家庭内部蔓延至社会外部。暴力的阴影是心碎,它会让人在疯狂且无尽的下坠过程中因经历地狱而渐渐失去人性,人如果变成了野兽就会变得习惯用尖牙攻击他人的方式保护自己。一心求死的杀人犯加里遗言“父亲永远都在那里。”对加里来说他一直生活在暴力的恐吓与伤害下,很难说哪个时间节点是他误入歧途的关键时刻。是父亲一再因诈骗逃逸弃他与他母亲不顾,还是父亲频繁对家庭成员进行的肢体暴力,抑或是母亲因信摩门教而对血赎论的信仰,监狱及监狱医疗体系对于加里身心的摧残。作者米克尔亦加里的弟弟真的幸免于家庭的阴影吗?我觉得并没有。加里和他的家人好像被命运诅咒了,他们被家人和社会伤害,然后自己也变成了伤害。噩梦无差别笼罩着他们,只是每个人在噩梦的位置不一。
同一个糟糕的原生家庭,培养出一个有自虐倾向的杀人犯,一个滚石杂志高级编辑,抛开佛罗伊德那套不谈,这家人基因也是有点东西,应该有潜在的文学、艺术甚至经济学天赋。
3.5
> 利弹穿心
3 有用 厄秀拉 2023-08-16 08:09:44 上海
抱怨原生家庭时就来读此书,会感受命运对你其实还不薄。书中加里无故杀人,其实也不是无故,能从文字感受到是糟糕的童年和成长经历将加里塑造成了一个极度愤怒 ,不相信世界的人,是这些促使他成为了杀人犯,但他内心深处是残留爱的,而本书作者虽然和弟弟命运迥异,成为滚石杂志高级编辑,但却也用一生来治愈自己。我觉得他们兄弟最大的差别在于,加里一直不被父亲接纳,甚至是被怀疑亲生、暴力对待,而作者米卡尔一出生就被父亲视为宝贝,宠爱有加。是否得到过真心实意的爱,也许确实会铸就不同的命运之旅。
2 有用 火央草木 2025-01-12 08:54:14 上海
妈妈去哪儿?从头到尾她仿佛只是一个讲述者和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
1 有用 Cronopio 2023-04-14 11:56:01 陕西
这是一次极为煎熬的阅读。这段家庭的暗黑岁月,我作为旁观者,却也感觉身陷罪恶的泥淖,多次热泪盈眶,起鸡皮疙瘩,头皮发麻。最同情的是哥哥弗兰克。加里和盖伦向外破坏来发泄和逃避,米卡尔从音乐和写作中得到救赎,而弗兰克一生隐忍克制,最终也无处安放千疮百孔的灵魂。
0 有用 陆支羽 2023-03-08 14:48:42 北京
4.0。
0 有用 我叫连衣裙 2024-01-12 03:02:33 上海
231107-27 9.0 太痛苦了这书.
0 有用 不喜 2024-03-01 21:54:26 浙江
啰哩啰嗦,不如去年读的《隐谷路》
0 有用 子晓 2024-02-07 20:46:52 上海
震憾!基因+原生家庭相当可怕!
0 有用 我想去骑公路车 2024-01-28 21:56:17 湖南
比之《隐谷路》更为饱满。
0 有用 桶子 2023-09-20 17:36:39 加拿大
牛逼
0 有用 荒腔走板 2023-07-16 19:29:03 江苏
作者特别会说故事
6 有用 闻夕felicity 2023-03-13 01:02:14 江苏
世界上的人分两种,一种出生在幸福有爱的家庭、被有爱的能力的父母好好爱着,第二种出生在疯批家庭、父母自己也是疯批、没有能力去爱自己爱对方爱小孩,于是小孩被迫以绝地求生的模式长大、不疯魔不成话、为了在恶劣的家庭环境中活下来而发展出了一套被社会评价为“错误”和“病态”的疯批生存手段,比如满嘴谎话、麻木、自虐、暴力、自残、抑郁、解离、边缘人格……这些放在正常社会里显得错误而过激的行为模式和策略却能一个人在残酷王国中活下来的必要条件。《利弹穿心》讲的是一个最极端的故事:在邪教疯批母亲和暴力诈骗犯父亲治下长大的聪明的男孩如何成为了美国著名的恶劣杀人犯并要求国家用死刑杀死自己;而他的兄弟姐妹如何同样饱受折磨却一丝善念尚存于是选择杀死自己而非杀死别人,但所有经历过疯批家庭的小孩都会立刻认出里面熟悉的元素。
0 有用 mikkan 2024-08-26 03:55:42 上海
很白很阳间的阴湿
0 有用 素心人 2024-08-26 22:36:33 浙江
我以为他是在教我怎么在监狱里存活下来。我现在才意识到,他是在告诉我如何在我们家里存活下来。 随机买到的一本书,因为介绍提到和《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颇为类似并且更加深刻。这本书读起来真的很难受,因为受到固有印象的影响吧,所以从最开始的阅读中都尽量去感受父亲的暴戾和母亲的软弱,然而随着作者的笔触从历史追溯到现实,从家族的过往慢慢写到现在,就会发现父亲和母亲都没有那么糟糕,毕竟作者和他的兄弟们都那么深刻地爱着父母并且渴求得到父母的爱,他们在爱与被爱的时候也自在,他们失去爱的时候才显得那么可悲与可怜。除此之外,每一个人的生命都那么顽强,很多个时刻我都担忧他们将死于非命,然后他们依然坚强地活着。人的生命的脆弱与坚强,真的令人震撼。总体来说,这本书还是很深刻的。
1 有用 flc 2023-04-17 14:36:02 辽宁
内容以及文字描述不如介绍来的耸动、惊奇,读完感觉就是个原生家庭不和睦,而男主本身又很作很不学无术且性格强硬叛逆导致的悲剧,如果米国禁枪的话,或许男主也会晚点才杀亖人晚点被判死刑吧
0 有用 伊夏 2023-05-17 13:18:33 江苏
这很难评。坦白说作者也并不是什么绝对的“完美男性”,只是他哥哥的人生实在是太绝望了。是原生家庭的错吗?好像也不能完全粗糙归因。但我们依旧要思考为什么有人想要毁灭其他生命,以精神的或物理的方式……
2 有用 Rosy 2023-05-06 15:34:48 上海
震撼心灵的故事。全书很长,我一直以每天两三章的速度去进入这个家庭,有天晚上,我想着先看会儿书再看部电影就睡,但我看着看着就停不下来了,中途有那么一两次,我抽离出来,对自己说,够了,今天就到这里吧。但很快又再次陷入,甚至没意识到自己又拿起书看了起来,完全忘记时间的流逝。那天晚上我连续看了七八个小时至凌晨四点,大概十二万字,本书的最后三分之一,也是这个故事最沉重、最心碎、最令人扼腕的部分。我本可以一口气看完,但出于某种心理,我剩了一两章,并搁置了几天才完成这个结束的动作。我想,也许我不想面对它的完结,也不想面对它对我的影响,作者逃避了十年才决定凝视自我和家族的深渊,去探索和反思悲剧的根源,去重新拥抱逃离的亲人。我不知道我是否做好了准备。
0 有用 Lo-fi 2024-11-25 07:53:18 北京
巨大的家族悲剧和作者本人细致温和的思想差别为整本纪实故事添加了一层隔离感 深沉但又明白痛苦已在他这一处终结 不可思议这本书这么少人读过 是今年看过的最好中长篇文学
5 有用 阿梦 2023-03-17 17:11:33 湖北
加里一家与隐谷路一家都有着极端的家庭环境,前者不同于后者的是他们的极端由家庭内部蔓延至社会外部。暴力的阴影是心碎,它会让人在疯狂且无尽的下坠过程中因经历地狱而渐渐失去人性,人如果变成了野兽就会变得习惯用尖牙攻击他人的方式保护自己。一心求死的杀人犯加里遗言“父亲永远都在那里。”对加里来说他一直生活在暴力的恐吓与伤害下,很难说哪个时间节点是他误入歧途的关键时刻。是父亲一再因诈骗逃逸弃他与他母亲不顾,还是父亲频繁对家庭成员进行的肢体暴力,抑或是母亲因信摩门教而对血赎论的信仰,监狱及监狱医疗体系对于加里身心的摧残。作者米克尔亦加里的弟弟真的幸免于家庭的阴影吗?我觉得并没有。加里和他的家人好像被命运诅咒了,他们被家人和社会伤害,然后自己也变成了伤害。噩梦无差别笼罩着他们,只是每个人在噩梦的位置不一。
7 有用 Shinizzel 2023-03-17 22:37:00 上海
同一个糟糕的原生家庭,培养出一个有自虐倾向的杀人犯,一个滚石杂志高级编辑,抛开佛罗伊德那套不谈,这家人基因也是有点东西,应该有潜在的文学、艺术甚至经济学天赋。
2 有用 disguiser 2023-03-12 13:29:43 辽宁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