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秋千的书评 (22)

鸡啄小米 2024-01-21 13:42:26

乡愁是无火的微烟

跨年夜,元月一日凌晨两点四十分,我从半醒不醒的混混沌沌里坐起,逐条回复完各种新年祝福后,对着墙壁发愣,又是一个年头,我离自己更远了。 最近会反复想到一个画面:桌上摆着漂亮餐盘,酒水点心一应俱全,忽地出现一个看不见的力量将桌布扯开,餐盘酒杯随之滑落,破旧桌面显...  (展开)
第一芬蘭館 2023-09-10 22:56:00

评《呼吸秋千》

第一本赫塔·米勒打卡!非常诗意且流畅的历史创伤性小说,聚焦1944年罗马尼亚境内德国人被流放到苏联劳动营这段历史,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讲述了劳动营幸存者与受难者的经历,很像一本娓娓道来的日记本,只是充斥了恐惧与绝望。 小说的优缺点都很明显,或者说,这本小说在...  (展开)
苏西越 2024-08-21 06:12:24

这部诺奖作品写法太绝!读到让人头皮发麻!

“饥饿与恐惧渗透到了呼吸之中,每一次呼吸都像荡秋千一样带来眩晕与痛苦。” 从《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开始对赫塔·米勒种草,这本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 奖作品《呼吸秋千》果然惊艳,米勒用诗一般的语言书写蕞沉痛的苦难,越轻盈,越残酷。这种写法甚至比直白地渲染苦...  (展开)
momo 2024-03-24 21:12:40

赫塔·米勒 天才

终于读完了这本书,元旦就下定的决心,现在才读完。 劳动营里被非人的对待,无可奈何的,混乱的麻木的思绪。饥饿天使,时刻准备着要将他吞噬。四年后,又快速的,吃饱,打扮,生活,长肉变成人样。就像是作者带我们亲眼见证了可怖的这一切。 六十年来,这五年非人的经历却一直...  (展开)
Charlie 2025-03-30 17:42:04

凝聚历史中的个体苦难

《呼吸秋千》以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我认知中凝固的历史。那些曾被教科书简化为"轴心国平民"的模糊身影,在文字的显微镜下显露出一上一下的呼吸。直视战争机器碾过个体灵魂时迸溅的磷火,才知道原来苦难从不在国境线前止步,人性的褶皱里藏着所有暴力的共谋与救赎。含泪为...  (展开)
尛尛酥SKY 2025-01-22 15:20:44

别人清楚地知道,问生活索要什么,而我却一无所知。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 这本书的背景是一九四四年夏天,苏联红军深入罗马尼亚境内,法西斯独裁者安东内斯库被捕被处死。罗马尼亚投降,向一直为盟国的纳粹德国宣战。一九四五年一月,苏联将军维诺格拉多夫以斯大林的名义,向罗马尼亚政府索要所有生活在其境内的德国人,他们要为在战中被破坏...  (展开)
BINYAO 2025-01-18 18:15:13

给予弱小者尊严

这本书将苏联的劳动营设为背景,聚焦于一段特殊的历史:罗马尼亚对德国宣战,苏联要求罗马尼亚境内正值壮年的所有男性和妇女来苏联劳动营内强制劳动,重建战争破坏的社会设施。 小说讲述了十七岁的雷奥帕德·奥伯克的经历。饥饿与恐惧渗透到了呼吸之中,每一次呼吸都像荡秋千一...  (展开)
淡紫色蜡笔 2024-09-27 13:28:30

《呼吸秋千》赫塔·米勒

非常善于操纵语言的散文。 穷困细节版《波斯语课》。 ?!竟然是小说吗? 哦哦,应该算半纪实文学吧。 读完后记才知道,罗马尼亚原来也曾经支持过法西斯。 苏联战胜后,罗马尼亚交出境内的德国人,以支援苏联重建,于是就有了文中的“劳动营”。 “散文集的作者”“我”是一个...  (展开)
非常奇妙的龃齿 2024-07-20 21:55:34

“抵抗死亡无需用自己的生命”

赫塔·米勒是一个诗人式的小说家。 五年的劳动营生活裹挟着西伯利亚平原凛冽的风雪,生活在罗马尼亚的德国诗人因此被铁丝裹住后脚跟,被饥饿天使威胁又拯救着从牲口车厢上车又下车。乡愁在离乡时甚嚣尘上,却不因归家而放过被流放、被遗忘、被替代的家人。《呼吸秋千》讲述的是...  (展开)
sunshine☀ 2024-06-19 14:37:53

摘抄+短评

我几乎不哭。比起那些泪水涟涟的人,我不是更坚强,而是更软弱。他们敢于哭出来。人一旦剩下皮包骨头,表达情感就是一种勇气。我宁愿做个懦夫。 六点钟我出发了,夹克里夹着枕头,怕万一集体农庄上有什么东西可以偷。风“沙沙”地吹拂着长满野菜与甜菜的田野,橙红色的野草摇摆...  (展开)
Vin尋 2024-06-10 07:38:24

不是短期的饥饿,而是长久的空荡

算是近期读的小说里最喜欢的一本,主要是欣赏作者诗意的语言,以及充满想象力和灵气的比喻。 小说写了二战结束时,一个17岁的德国平民男孩雷奥被流放到俄国劳动营。由于作为同性恋者的边缘身份让他既羞耻又畏惧,因此最初他甚至庆幸自己能被送到一个没有人认识他的地方去。之后...  (展开)
毛毛 2024-05-11 11:39:17

习得性恐惧

《呼吸秋千》记录了发生在作者上一代人身上的故事,包括她的母亲和同村的长者奥斯卡·帕斯提奥,他们年少时被迫流放到前苏联的劳动营,饥寒交迫地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失去自由和尊严,随时被饥饿、疾病、恐惧裹挟,周遭萦绕着死亡的气息,即使后来回到家乡,也无法回归正常的...  (展开)
- 2024-05-08 15:38:39

墙上滴答作响的是我的呼吸秋千,胸腔里是我的心铲,我很想念它。

“国家把我当罪犯囚禁,家人把我当耻辱放逐。” ▫️关于劳动营/集中营/监狱等等的的文学作品,最让人心痛叹息的不是受折磨的日记,而是“回归自由”之后。 “我已经不会用刀叉吃饭了。不但手在抽搐,吞咽时喉咙也在抽搐。我知道挨饿是怎么回事,人在饿了很久后终于得到食...  (展开)
贝贝 2024-01-02 21:39:06

世间的不幸也都是相似的

写了很多很多话,但不小心被删除了,于是凭着回忆,看还能记录下多少 正如简介说的,诗一般的语言,散文般的凝练,的确,但成也语言,败也语言,我想,正是诗一般的语言太过于凝重,散文般的书写太过于飘逸,却搅散了小说的紧凑,让人容易迷失焦点,变得不再专注,所以这本书我...  (展开)
浮桴 2023-12-11 15:57:49

赫塔米勒:发明一种新的呼吸

1953年,赫塔米勒生于一个巴纳特施瓦本天主教农民家庭,母语是德语。巴纳特施瓦本是一个德裔少数民族,1920年以前,赫塔米勒所出生的村庄都隶属于匈牙利。她的祖父曾经是富商,父亲是二战期间的纳粹党卫军,战后在罗马尼亚开卡车维生。赫塔米勒的母亲于1945-1950年被流放至苏联...  (展开)
时间不存在 2023-11-29 10:18:41

代价与摧毁

在时代洪流中被迫承担罪责并成为代价的人们的故事,为了满足上报的数字而被从家庭中收集甚至是临时凑数捕捉到的人,携带根本搞不清应该准备什么而强行准备的行李,从出发开始,逐渐被剥夺的原本以为是自然拥有的作为人的尊严和权利,饥饿,无尽的饥饿,寒冷,疲劳,折磨。和随...  (展开)
小猫种鱼 2023-10-17 21:54:22

苦难,是如此真实

《呼吸秋千》 作者:[德]赫塔·米勒 译者:余杨 吴文权 出版时间:2022年11月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图书品牌:后浪 来源:上海图书馆 一直以来,小说是我心目中文学表现形式的最高境界。高段位的作者,只需不经意的笔触,就能四两拨千斤般展现人物的特征和心情。真正的文...  (展开)
saynomore 2023-10-08 20:34:55

赫塔米勒,比喻的神

如果说《罪与罚》是犯罪心理的写照,能让读者亲身经历杀人的感受的话,《呼吸秋千》则是让读者身临其境当时的劳动营生活。 赫塔米勒的文笔和这本书的翻译真的让我震惊,在此之前我从未读过如此精妙奇特的比喻,以及表面平淡但内在极具张力的文风(原谅我真的想不到好的形容词…...  (展开)
drearyyr 2023-08-09 20:47:57

不止是呼吸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劳动营时是无尽的窒息和懦弱,窒息于对呼吸的描写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懦弱更是切身体会,如现实中的自我一般,处低谷中却仍然逃避,近乎偏执地想着干脆就不要回到正轨、不去面对人与生活,主人公的做法则是坚决不回那封信、甚至希望永远不要放他回到故乡。 但现实又总是不顺遂...  (展开)
去寺里看满月啊 2023-06-15 14:21:54

她是我见过的最会写“饥饿”的作家,没有之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就算回来了,也是一具行尸走肉:身心俱疲,未老先衰,与这世上所有的爱都再无瓜葛。” 二战即将结束时,罗马尼亚一群说德语的人被征派到俄国劳动营。小说从十七岁的雷奥帕德·奥伯克的视角讲述这段劳动营的生活。这是一部参照了真人回忆的小说,赫塔·米勒从被流放的奥斯卡·...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2条)

订阅呼吸秋千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