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眼还眼 短评

热门 最新
  • 5 danyboy 2023-06-19 23:58:15 北京

    一开始以为是解剖眼球之类惊悚的医学记录,原来是关于欧洲的催眠术、通灵术以及更大众化的魔术、极限逃生之类,利用人视觉来营造不可能任务的集子,作为消遣也是津津有味,毕竟图多。

  • 0 希夷子 2024-01-31 19:37:16 江苏

    19-20世纪各种通灵驱魔超自然的把戏破解,内容普普通通,比较有特点的是有很多当年的记录照片画报和实物照片。

  • 0 小米=qdmimi 2024-02-05 16:17:27 山东

    装帧大于内容的幻术骗子史

  • 0 阿黎 2023-12-27 22:14:44 湖北

    致命魔术!

  • 0 万万 2023-08-01 01:46:31 北京

    无他,奈何图多。

  • 2 Jabberwock 2023-04-17 23:06:23 安徽

    19、20世纪泛心理学一览,略失望

  • 0 陆钓雪de飘飘 2023-06-15 17:03:48 山东

    1888年,心理学家威廉·卡彭特(William Carpenter)提出了“念动效应”(ideomotor effect)这一术语,来描述这种无意识的肌肉动作。卡彭特将法拉第的发现拓展到其他看似难以解释的工具上。他认为,念动效应可以解释各种不可思议之物的神秘之处,比如占卜杖、钟摆以及通灵的写字板一一不管是哪一种,操作者声称自己所经受的看似来自外部的力量,实际上可能是被误认的内力。卡彭特的实验表明只有在操作者自己知道正确答案时,这些占卜之物才能提供准确的结果。换句话说,占卜板从来都不会提供出占卜者自己都不知道的答案。这进一步证实了一个观点,即驱动通灵物的力量来自内部,而非外部。

  • 0 versosdeplacer 2023-09-07 15:44:07 江苏

    p47那张图甚至小学就在yahoo灵异网上看过了,笑死

  • 0 且耐清贫读我书 2023-06-03 02:02:44 北京

    有趣的图片真是值得反复观瞧,从神秘学到心理学再与魔术师的交锋,其中各行各业大咖的神秘学八卦也饶有趣味

  • 0 伊夏 2023-05-27 10:04:28 江苏

    读这本的时候脑子里总想着“逻辑、诡计、好奇心,Hello我是怪异君”😭……是一直对这些所谓“装神弄鬼”的人事物有兴趣的人,很多古早的手法对好爱者来说也不够“新鲜”,但还是会被那个可以玩纸牌穿清装的“机器人赛科”震惊到:人类究竟想要做什么,人类真的……

  • 0 凌霄 2023-06-23 14:48:04 江苏

    简单回顾了一下人类发展史上,通灵、魔术到神经和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也提醒大家有那么一个时代,自然科学在高速发展,但自然科学的边界可能没有那么清晰,科学和灵学曾经交织在一起。应该是随着自然科学体系日渐完整,特别是科学统计方法论以及社会科学、心理学的发展,才让大家开始渐渐远离超自然现象。这二者之间并不是在下定论,科学能解释绝大多数超自然现象,并不否认一切,但我觉得绝大多数所谓通灵现象都是造假……

  • 1 薏米 2023-06-23 13:45:20 北京

    几乎只是罗列资料,很粗浅地介绍了19世纪末到上世纪乃至延续到本世纪的灵媒、魔术师制造幻觉的类型和可能的手段,给出了一些通俗心理学(?)的解释,图很多,文字信息其实很有限。深度不及法国大革命与催眠术那本,甚至不如京极夏彦的小说x

  • 0 桃桃酱 2023-07-09 15:37:17 江苏

    眼见为实?No,这本书就是打破你这样的观点,催眠、魔术师、灵媒……前两幕罗列,后几幕揭示观众被欺骗的心理,由此催生出心理学研究:无意盲视、错误信息效应、念动效应、选择盲视,还有各类心理学分支: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等,灵术推进科学研究,魔法依然有魅力,我们的认知是记忆塑造的,但记忆同样受认知和外界影响,如果从一开始记忆就是扭曲的呢? 这本书来源展览图册,散,浅,很多地方走马观花过去了。

  • 0 不系之舟 2023-07-16 21:34:07 浙江

    低于期待值,而且内容排版很奇怪

  • 0 小肖 2023-08-26 21:43:39 重庆

    这就不该放进“病玫瑰”系列!单从书名看,你会以为是关于眼睛的书,结果看了内容以后,你才知道是关于魔术、幻术、骗术之类的书。关键是还跟魔术揭秘半毛钱关系没有,文字描述部分也是神神叨叨的,文字和图片的排版间隔也是奇葩。当然,文字不看也罢,不知所云!

  • 0 ly的读享生活 2023-06-10 09:44:23 浙江

    不是猎奇的古怪话题,这些看上去奇特的表演或现象的背后,深藏的是我们人类的好奇、恐惧、敬畏与模仿。这些行为甚至包涵着科学的因子,对超自然现象的探究之心,对人类大脑运作方式和心理机制的直觉理解。以及,在历史的某些时刻,比如,法国大G命时期,它们曾经以通俗科学的形式迅速传播,催生了新的世界观的诞生。随着思想史的挖掘,随着历史的回望,去修正我们的结论,认识到通俗科学对人们理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 0 苏苏 2023-06-10 15:52:06 甘肃

    这是第五本,还是清晰的目录和大量的图片,以及新颖猎奇的内容吸引我,但泛泛而谈,言简意赅的介绍始终是这套书的硬伤吧。不过和第一本比起来,有越来越好。

  • 0 刀叢中的小詩 2023-06-16 22:19:03 北京

    《以眼还眼》——以眼还眼,见招拆招,拆穿的不过是表相。在人的内心隐秘深处,永远隐藏着一种未知。如果你不能发现镜子中的他,那么你就必须成为他。他,极有可能是一种物、一种恐惧或欲望本身、恶龙或深渊,他人之幽灵或分解中的另一个自己等。他,也有可能是一种爱好、一种倾向、一种缺陷、另一种潜在的结果。他们同样在消亡。年轻时请镜仙,最多时曾请出九只出来,现在老的老死的死,或许就剩下我自己了。

  • 3 殷顽民 2023-04-11 22:28:26 湖北

    惠康博物馆Smoke & Mirror:The Psychology of Magic 展览图录,18世纪以来魔术师、灵媒术士逸闻、戏法与道具的精美图鉴,其中魔术师又扮演了各种自称具备通灵降神异能人士的打假者。本书彻底揭秘此类活动中的欺骗手法,展示它们如何利用人类心理图景与大脑思维的某些特点,由此提供一个审视我们行为与认知的新视角。一言以蔽之,对幻觉奇观的好奇与迷恋本来就植根于你我心中。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