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眼还眼 短评

热门 最新
  • 5 danyboy 2023-06-19 23:58:15 北京

    一开始以为是解剖眼球之类惊悚的医学记录,原来是关于欧洲的催眠术、通灵术以及更大众化的魔术、极限逃生之类,利用人视觉来营造不可能任务的集子,作为消遣也是津津有味,毕竟图多。

  • 0 希夷子 2024-01-31 19:37:16 江苏

    19-20世纪各种通灵驱魔超自然的把戏破解,内容普普通通,比较有特点的是有很多当年的记录照片画报和实物照片。

  • 0 阿黎 2023-12-27 22:14:44 湖北

    致命魔术!

  • 0 小米=qdmimi 2024-02-05 16:17:27 山东

    装帧大于内容的幻术骗子史

  • 2 Jabberwock 2023-04-17 23:06:23 安徽

    19、20世纪泛心理学一览,略失望

  • 0 陆钓雪de飘飘 2023-06-15 17:03:48 山东

    1888年,心理学家威廉·卡彭特(William Carpenter)提出了“念动效应”(ideomotor effect)这一术语,来描述这种无意识的肌肉动作。卡彭特将法拉第的发现拓展到其他看似难以解释的工具上。他认为,念动效应可以解释各种不可思议之物的神秘之处,比如占卜杖、钟摆以及通灵的写字板一一不管是哪一种,操作者声称自己所经受的看似来自外部的力量,实际上可能是被误认的内力。卡彭特的实验表明只有在操作者自己知道正确答案时,这些占卜之物才能提供准确的结果。换句话说,占卜板从来都不会提供出占卜者自己都不知道的答案。这进一步证实了一个观点,即驱动通灵物的力量来自内部,而非外部。

  • 0 万万 2023-08-01 01:46:31 北京

    无他,奈何图多。

  • 0 且耐清贫读我书 2023-06-03 02:02:44 北京

    有趣的图片真是值得反复观瞧,从神秘学到心理学再与魔术师的交锋,其中各行各业大咖的神秘学八卦也饶有趣味

  • 0 伊夏 2023-05-27 10:04:28 江苏

    读这本的时候脑子里总想着“逻辑、诡计、好奇心,Hello我是怪异君”😭……是一直对这些所谓“装神弄鬼”的人事物有兴趣的人,很多古早的手法对好爱者来说也不够“新鲜”,但还是会被那个可以玩纸牌穿清装的“机器人赛科”震惊到:人类究竟想要做什么,人类真的……

  • 3 殷顽民 2023-04-11 22:28:26 湖北

    惠康博物馆Smoke & Mirror:The Psychology of Magic 展览图录,18世纪以来魔术师、灵媒术士逸闻、戏法与道具的精美图鉴,其中魔术师又扮演了各种自称具备通灵降神异能人士的打假者。本书彻底揭秘此类活动中的欺骗手法,展示它们如何利用人类心理图景与大脑思维的某些特点,由此提供一个审视我们行为与认知的新视角。一言以蔽之,对幻觉奇观的好奇与迷恋本来就植根于你我心中。

  • 4 李清贫 2023-03-06 16:53:37 北京

    大多数人都意识到,我们并不能完全相信我们的眼睛;但是,一个更为深刻也更难以接受的事实是,我们也并不能完全相信我们的心智。如同任何一种复杂的体系,我们的大脑会呈现出一些结构上的怪异之处,即使最理性的人也概莫能外。如果对这些怪异之处加以利用,便能创造出栩栩如生的幻觉和看似超自然的奇异现象。古往今来的魔术师和灵媒术士,正是深谙此道的高手。

  • 2 林微云 2023-04-21 17:23:07 北京

    很好玩的一本书,资料来源应该是作者的一场展览“迷雾幻境:魔术的心理学”,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对18、19世纪以来的降灵会、魔术、灵异研究者、通灵者等现象进行研究,试图用大量的资料和图片来分析和说明那些蛊惑人心的幻术和魔术是怎样通过心理和视觉上蒙蔽来达到欺骗的效果的,神叨叨的,挺有意思。

  • 2 JUNWK1334 2023-04-21 11:57:00 上海

    其实就是一本展览图录,文字的部分写得非常简单而泛泛,感觉没看到什么新鲜的内容;图的部分确实不错,有些很妙的细节图,拆解魔术和通灵术的作伪方法和过程,但总觉得图的详略不是特别得当,我能理解它作为一个展览图录,把一些更清晰图片质量更好的图放大,而缩小一些铅笔稿或颜色很淡的黑白照的做法,反正你在书上看不清可以到展览上凑近了仔细看,但我作为外版翻译书的读者,又没有实地看展览的机会,只能看看图文书,结果书里引用其他书的封面图(而且还是那种毫无信息量的纯色封面)占一整页,魔术细节和过程图八九张挤一页,阅读感受就有点差。有一个利用人类心理弱点的翻页猜扑克牌的小魔术还挺有意思的,我上当了!

  • 0 横转中子星 2023-04-22 10:04:37 辽宁

    在看完本书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已经被书中大量的灵异图片以及事件所感染,仿佛走到了一段另样时间线的历史。在阅读的过程之中可以发现幻术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缘起因素:现实中的需要。比如想让自己亲人的灵魄合影,或是托梦和与之交流。除此之外,幻术在一定程度上也代替与交融了一部分宗教的作用,发挥着沟通“两个世界”的桥梁作用,而幻术所处的更像是一个“第三世界”。发挥着联系“两个世界”的作用。关于幻术的实用化与世俗化:部分魔术的发展与演变。从最初揭露幻术到后来成为让众人惊叹的表演。从整个的发展过程中来看,幻术似乎也从一个“理论化”变成“现实化”的状况之中~

  • 0 黄二刀 2023-05-04 16:42:51 北京

    有幸小小参与了一下

  • 0 chrisminte 2023-05-05 10:50:56 北京

    近代魔术史,图很丰富

  • 0 凌霄 2023-06-23 14:48:04 江苏

    简单回顾了一下人类发展史上,通灵、魔术到神经和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也提醒大家有那么一个时代,自然科学在高速发展,但自然科学的边界可能没有那么清晰,科学和灵学曾经交织在一起。应该是随着自然科学体系日渐完整,特别是科学统计方法论以及社会科学、心理学的发展,才让大家开始渐渐远离超自然现象。这二者之间并不是在下定论,科学能解释绝大多数超自然现象,并不否认一切,但我觉得绝大多数所谓通灵现象都是造假……

  • 1 薏米 2023-06-23 13:45:20 北京

    几乎只是罗列资料,很粗浅地介绍了19世纪末到上世纪乃至延续到本世纪的灵媒、魔术师制造幻觉的类型和可能的手段,给出了一些通俗心理学(?)的解释,图很多,文字信息其实很有限。深度不及法国大革命与催眠术那本,甚至不如京极夏彦的小说x

  • 0 桃桃酱 2023-07-09 15:37:17 江苏

    眼见为实?No,这本书就是打破你这样的观点,催眠、魔术师、灵媒……前两幕罗列,后几幕揭示观众被欺骗的心理,由此催生出心理学研究:无意盲视、错误信息效应、念动效应、选择盲视,还有各类心理学分支: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等,灵术推进科学研究,魔法依然有魅力,我们的认知是记忆塑造的,但记忆同样受认知和外界影响,如果从一开始记忆就是扭曲的呢? 这本书来源展览图册,散,浅,很多地方走马观花过去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