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大师 短评

热门 最新
  • 1 Xiao的储藏间 2024-03-08 19:16:31 海南

    “赞叹使人盲目,它让赞叹者思想迟钝。大多数人一旦进入赞叹状态就再也不能出来,就变得呆钝、麻木了。” “只有我们最终能觉得是可笑的,我们才能掌握它,只有我觉得世界及在其中的生活是可笑的,我们才能继续生活下去,没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

  • 2 H. 2024-02-18 16:41:51 云南

    “我们以为自己是内行、权威,其实不是,这是喜剧,假若我们问接下来应该怎么办?那是悲剧。”我艹,好强啊老兄。通篇痛恨到骨髓的时代声音,满篇的讽刺,作者骂的畅快淋漓,我看的也大快人心啊,好书好书。这个时代需要伯恩哈德的声音。

  • 1 于是 2024-02-24 01:53:06 上海

    再读一遍实在很酣畅,似乎比多年前第一次读感触更深,也许是对上层下层、对音乐对绘画、对教育对旅游、对国家对世界对自我……的阴森可怖更有感触了,而且更能意识到:这样酣畅淋漓的写出心里话是多么难得,哪怕有点自负或自毁。

  • 0 遂意之心 2024-03-06 12:00:18 福建

    好感人……

  • 0 顺顺 2024-02-23 07:45:14 北京

    看得酣畅淋漓!

  • 1 坐忘峰西兰狂花 2024-02-18 18:55:40 上海

    彩蛋是浏览了一下译后记读出了一股zhangwei感…zhangwei感是常见的,但在那么爱骂教师的伯恩哈德书后出现zhangwei感我真的震惊!

  • 1 萌艨在路上 2024-03-15 12:26:01 上海

    看了《沉落者》以后入坑伯恩哈德,从一个人的发疯视角完整塑造出了三个人的形象,个性都非常的鲜明。相比起来,这本《历代大师》的发疯迹象更显著了,整本书都基本在塑造雷格尔这位八十多岁的孤寡老人批判又矛盾的精神世界,在不同空间场景转换下、在本人宛如布朗运动般的跳跃思维讲述下,这位老者的形象一点一滴的丰满起来,好有意思,好上头,好喜欢。 这本书可以一口气读完,也可以随时放下随时拿起来看,这种表达手法真的好奇妙,非常特别,如果喜欢读批判性评论文章或者发疯文学,可以立马、赶紧品尝起来哈哈哈。

  • 4 景深 2024-01-18 11:55:21 广东

    新版的封面非常美,跟旧版的风味完全不同。想要涌有,毕竟这是一本值得一再重读的大师代表作。

  • 0 Purorpheus 2024-03-30 10:45:12 德国

    被迫通宵读完(

  • 0 K. 2024-03-27 10:35:54 新加坡

    实际上,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的白胡子男人这张画前并没有可以坐着凝视一整天的长椅,这可能是伯恩哈德留给我们的最后一个玩笑

  • 0 昨日世界 2024-03-31 17:29:02 浙江

    (太好看了。一口气读完。也是很久没有读书读到又笑又哭了。)

  • 0 高桥松明 2024-04-10 00:13:08 上海

    把这本放在“艺术家/艺术三部曲”的结构里再读一次,有点不一样的感觉,更多感受到了情感部分。是在说艺术和追求艺术的意义和虚幻吗?毒舌犀利的部分自然不用说。八十多岁的老艺术评论家像是老浮士德的一个分身,经过对哲学、艺术等精神领域的激情,到祛魅(这些“精神保险箱”“空空如也”),到依旧投入(部分)其中,知识的生活缠绕着曾经被他忽视的爱(妻子对他的爱)。知识的精致镜框空空如也,爱的存在无法磨灭。身边的爱人才是比永恒的艺术更加永恒而又实在的存在。看译者的后记得知,《历代大师》是伯恩哈德在黑德维希女士去世后写的,其中寄托着对她的爱与怀念。外封的红色选得真好!特别喜欢内封封底——空镜框,正对着外封封底的《白胡子男人》肖像画。现在,伯恩哈德也变成被放在保险箱和镜框里的“历代大师”了。抄他的金句,会被他笑吧~

  • 0 吕六一 2024-04-26 23:18:10 广东

    “一切在我们在生命的过程中树立起来的所谓大师,恰好在我们最需要他们的时刻丢下不顾”,“他们在我们生命的关键时刻给予我们的仅仅是,让我们就是在他们中间也是孤独的,让我们把我们自己交出听凭命运残酷的摆布”,”艺术从总体上说也只不过是活命艺术,它是一种尝试,即以一种连理智也为其动容的方式,去克服这个世界及其令人作呕的一切,我们知道,要能实现这一目的只有借助于谎言、虚伪和自欺欺人”,“所有这些艺术作品是人的绝对无能为力的表现,无法对付自身以及一生一世在他周围的一切”。

  • 0 219 2024-05-18 17:21:11 广东

    人类是一个巨大的国家(哈哈哈哈哈)。中间骂得挺爽的,但这不过是解构威权后的虚无恨世状态,却还是只能从他人中寻找意义的故事,没有解决方案,骂的一些很爽,但一些又无法理解。文学性有吗,但反正没体系一个人的胡言乱语哲学上是不够的。状态不好时读的,前面终于看进了但后面只想快点看完,最恨的是,出于一些相近状态却不给我解决方案。还有,下层阶级的无耻不是上层剥削导致的吗,没当过上层,不知道为什么上层这么蠢。关于“我”的身份,怀疑是有不可靠叙事的,只是没看出来

  • 0 ⺮⺮ 2024-06-10 18:11:52 湖南

    读完理解了什么叫“喋喋不休”。看到最后雷格尔倾吐妻子去世的悲伤时,才把这个角色与作者本人剥离开,也大概知道了铺垫了大半本书的抱怨和谩骂意欲何为。翻译真不容易啊,大量语句的重复,人称的穿插,不分段的写法……联想起德语的句框结构,真不知道翻译完得费多大劲,刚听朋友说原文没有标点,我的天。

  • 0 江南 2024-05-31 21:25:22 四川

    “只有我们最终能觉得是可笑的,我们才能掌握它,只有我觉得世界及在其中的生活是可笑的,我们才能继续生活下去,没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

  • 0 杨葫芦 2024-06-15 19:24:19 浙江

    太过不一样的阅读体验:说不清是散文还是小说的故事;没有任何分段的200多页的直述;浓烈、反骨,夸张、重复,浓缩在一张博物馆的长椅上。这是水瓶座的伯恩哈德写的一出太特别、太大胆的人间喜剧

  • 0 R1cola 2024-05-14 11:41:04 广东

    运用夸张的手法对艺术、社会、国家进行锐利辛辣的批判,太狠毒太会骂了,放现在怎么说也是个dy热评第1。 雷格尔为了逃避生活而钻研艺术,越是钻研越是发现艺术的不完美,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美的作品。书籍并没有成为我们的救赎,相反这些大师的作品抛弃了我们,在人生关口让我们意识到我们都是孤独孤立的个体。雷格尔转向叔本华,但却是为了生存而歪曲别有目的地利用。 人天然就对艺术有激情,老师学校社会扼杀不被允许的思想,以获得国家的子民。 奥地利是一粪坑的可笑,但往外望去,这世界都是可笑。作者在这么犀利的发言之后居然还能获得奥地利文学奖,当局大度哈哈哈哈。

  • 0 EXIT 2024-05-25 09:46:50 北京

    24.5.25完美?我们可以为艺术而生吗,恐怕不行吧

  • 0 胡小姣 2024-05-12 15:59:26 广东

    75元定价确实高了 虽然没按原价买 (出版商可能需要预期管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