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父亲 短评

热门 最新
  • 8 黎戈 2023-11-06 16:25:40 江苏

    讲故事的部分像说书,北方口音,工整的叙事,是戏仿还是借鉴。总之使家族史分外地像个拿着响板颂出的传奇。关于写作动机那段,发人深思。父亲每日都在做着劳而无功的康复练习,医生说“其实从他摔倒的那一刻,就无法改变结果了”。张大春说,写作,终其一生的操练,也就是于事无补的康复运动。原始的恐惧是“我怕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爱我”。我相信他的话,所有的写作,都是伤口上开出的花朵。关于写作的契机和徒劳,这是我见过的,很精彩的一个演绎。

  • 0 赫恩曼尼 2024-04-26 16:58:57 北京

    小说家的功力果然非凡,一部家族史,各色人物轮番登台,形色盎然,动静皆在掌握。一个“我”与即将出世的生命,便如此编织在一段恢弘历史之中。人的抉择、命运之流转、漂流之况味,尽在其中。最受触动的就是这句:“从我开始,往上倒数五代,每一代都觉着自己的处境(无论是个人的或民族的)有一种迫切感,每一代人都能感受到自己即将被牵引到全然陌生的所在去。他们会在抗拒那牵引的时候留下挣扎的痕迹,每每就是这种细腻繁琐的痕迹令我着迷。”阅读时,常常感叹:自己抗拒命运牵引的挣扎痕迹,究竟又有谁在意呢?

  • 5 渡边 2023-11-12 15:28:55 江苏

    “你看我是先让你抱个孙子呢,还是先写一本关于你的书呢?”“我看啊——你还是先帮我把尿袋倒一家伙吧。”整本书的情愫尽在此中。

  • 5 新经典 2023-10-12 11:23:08 北京

    父亲说:多年父子成兄弟,现在大春是我哥。张大春则说:父亲非常寂寞,把生命中最强烈的感情都给了我。除夕夜父亲摔倒,看着月光在父亲身上游走之际,张大春细细耙疏老家故事,写下他的父亲、父亲的父亲的故事,用一部家史回答“我从哪里来”,思考“我往哪里去”。

  • 1 欢乐分裂 2023-12-07 16:19:21 上海

    #重读#是不走顺叙时间线的家族史,是聆听祖辈的父子书(父子对话莫名好笑且动人),是写给未来后代的寄望,但究极仍是关乎对自身溯源的追问,我们在述说、介绍自己时的每一个契机,其实都在和历史发生关联——“一个此刻还活在这世上的生命是经过了千万代先祖”,期间多少曲折意外才“荒诞却庄严”地产生出某具繁衍自祖辈的骨血肉身,于是追问自己是谁、来自哪里、去往何处,成为书写家族史之人的使命。 写早亡的故友,写家族内外的各色人物,写仓皇中离乡寻夫的母亲,写故事的技巧依然迷人,这些“被大时代操弄”的蝼蚁们,身处迷局并不能知晓福祸连属、是非依伏,却常有命运的绳线牵引着相遇或离别,归来或出走;而我,也常感受到那一脉微弱而久远的恐惧传承,仿佛是一句谶语,只有在梦里才敢问自己“为什么要写作”。

  • 0 不一定 2024-03-03 17:33:04 天津

    大时代~

  • 0 炉边的猫Momoko 2024-01-13 00:23:16 云南

    颇有些《采桑子》的味道,其中的跳脱灵动又有卡尔维诺的影子,蛮特别的阅读体验。某些句子能捶到心口

  • 0 miandi 2024-01-13 17:04:56 广东

    一口气看完

  • 0 读诗之夜 2023-12-21 22:22:33 上海

    张大春说,“每一个生命必然是它自己的终结,是它自己的最后一人,这恐怕正是它荒谬却庄严的部分”,读到这里,我才真正理解作者为何「聆听」——生命固然可以以无数种样态延续,但每一个生命本身却注定要走向终结,而「聆听」便是对父辈们不可往复的生命的叩拜与归还。

  • 0 江北z 2023-12-24 22:51:35 上海

    张大春老师的叙述节奏太舒服了。书里的很多故事都很吸引人,聆听父亲和她的家族史,将祖家的故事融进宏大的时代背景里,平和和纯粹的叙事,却莫名有一种打动人的力量。看到书里写到父亲九岁时第一次逃离他的父亲,突然有种普遍的共鸣。想起曾跟朋友讨论过一个话题,似乎同性的两辈人之间总免不了争吵和逃离,比如父亲和儿子,母亲和女儿,我们总是想要挣脱父辈的束缚,却在面临传承时难免又将自己的想法加之于子辈之上。儿时总会对父亲有一种超人的光环,也有一种想要超越父辈的执念,等到逐渐长大,才发现父亲也会有无奈有太多办不到的事情,也会日渐衰老和力不从心,而我可能真的难以超越父亲留下的财富或者成绩,突然在理解中多了些释怀。聆听父亲,既是要知道“我从哪里来”,也是在逐渐的交流中理解和尊重各种父亲的各种选择。

  • 0 李欣原 2023-12-24 23:37:59 辽宁

    很像大宅门 张老师东一榔头 西一棒槌的叙事方式也很让人着迷

  • 0 等糖 2023-12-25 11:03:33 贵州

    张大春真的很会找意象,他说阅读,说小说如稗,人若吃了它不好消化,那是人自己的局限。他说回忆,是伸手去抓一片在狂风之中飘零不落的灰烬,是消逝在时间里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一点点重量。

  • 0 蕉鹿夢 2024-02-28 22:09:10 湖南

    张大春这部作品可能是每个小孩都希望能从父亲那里得到的馈赠,梳理家史脉络,锚定自己于世界的位置,实则是件奢侈的事。作者在水渍干涸前描摹出了印记的轮廓,没有一支坦率诚实的笔是做不到的,也是最打动人之处。文字简练,谐趣幽默也怅然伤感,让人难免质疑世事意义,忿恨那把人当玩意儿操弄的大时代。非常值得阅读

  • 0 凌霄 2024-02-29 11:55:18 安徽

    和王鼎钧一样,都是山东人,也都算是一种对过去从民国到台湾祖父辈的回忆,都是一样充满了中国乡绅门第的故事和说书戏曲般的韵味儿,所不同的是张大春这本是单独写给下一代看的,在自己回顾往事的同时引导人思索所为谓传承的意义。

  • 0 百事大宝 2024-02-21 14:06:26 江苏

    以为写父子情,没想是另类家族史。一切皆有。

  • 0 Vega 2023-12-27 22:23:17 辽宁

    张大春讲故事的能力太强了,像极了小说的散文。

  • 0 九尾猫 2023-12-28 20:24:19 辽宁

    很难想象,他在写父亲时内心该有怎样的覆水难收,在我心里父亲的定义一直在变,准确地说,是我如何对父亲天然的给于回应以深沉。是不是该放弃清澈的幻想,也该清醒,顶天立柱的父亲老了,他的背有些单薄,手掌的颜色有些深,眼角的褶子和半白的鬓角早已俯卧在岁月的流逝里,彼岸花开,静待父亲安好,余生请慢行!

  • 0 婉兮清扬 2024-01-07 11:33:30 北京

    大时代就是把人当玩意儿操弄的一个东西。

  • 0 大河 2024-01-07 19:46:49 北京

    同样是祖籍山东的台湾作家,这位跟朱西甯一比,高下立判。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