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大学大三时候,选修《易经》,老师姓戴,一名博士,对我影响很大,他那时候讲解易经非常透彻,并且介绍一些古书要我们去背诵,那时候很少有学生听话了,很少会去背诵了,每当上课前要我们背诵的时候,所有学生都低着头,戴老师也没辙,叫了几个女生断断续续的背诵,这其中就有一本《大学》,本来要我们把大学全都背诵,但是下面学生哗的一声,讨价还价之后,只要我们背纲要,也就是经术: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齐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民,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其实在大学,最后能背出经术的也是寥寥无几,大学生活,背个《大学》文章都是那么的困难,一个字:懒!
古之大学,非我们现在的大学,而是指大人的学问,古代到了15岁就要进行大学了,是相对小学而言的,现在来看看这本书,我也基本忘的差不多了,但是里面确实给我解开了很多的困惑,一个现代人,如果能够把大学读透,那他也算是个文人了,只是现在又有多少人会去攻读这种之乎者也之类的书了,无非老一辈的,或者大学文学专业学生,老师,只是这类人好像是越来越少了,又有多少人真心专心的去读此书呢?要不为了教学,要不为了应付布置的要求,真希望我们的后代们能多翻一翻此类书籍,当然这需要宣传。
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当然是后人总结出来的。希望你也能好好去领会,止于至善。
四书之 《大学》
|
> 去大学全集的论坛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