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意向性的缘起:亚里士多德与布伦塔诺论意向性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与意向性问题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论感知与意向性的因果理论模型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关于意向性的古典表象主义模型
第四节 布伦塔诺的现象性意向性概念
一 内在反思与现象性意向性
二 布伦塔诺的直接意向主义
第五节 结语
第二章 分析一心灵哲学中的意向性理论
第一节 意向性的语言哲学研究进路
一 布伦塔诺意向性论题的语言哲学版本
二 意向性作为语法特征
三 论语言特征在解释意向性问题上的优先性
第二节 意向性的自然化
一 意向性的实在性
二 意向性和表征
三 意向性和信息
第三节 现象意向性
一 现象性意识及其内在的反身结构
二 意向性作为(现象)意识的结构
三 现象意向性的核心论题和理论可能性
第四节 意向虚构主义
一 研究意识与心灵的出发点
二 意向策略和意向虚构主义
第五节 意向性的本源性问题、实在性和虚构主义
第三章 现象学方法论和意识与意向性的确实性
第一节 现象学还原与意识哲学的自主性
一 三种关于意识的理解
二 现象性意识概念奇特的逻辑行为
三 现象学还原作为认知转向和语义转化装置
四 纯粹现象语义和现象意识概念之逻辑行为
五 意识哲学的自主性及其限度
第二节 本质直观:从早期现象学与分析哲学之争再出发
一 胡塞尔《逻辑研究》中的本质直观理论初探
二 石里克对胡塞尔本质直观理论的批评
三 内在反思与本质变更
第三节 结语
第四章 胡塞尔静态描述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
第一节 胡塞尔意向性理论的经典表述
一 意向性作为意识的本质结构
二 《逻辑研究》中的意向性结构
三 《观念I》中的意向性结构
第二节 意义与对象——弗雷格式解读
一 弗雷格论涵义与意谓
二 弗雷格式解读论意向相关项和意向对象
第三节 意义与对象——反弗雷格式解读
一 意向相关项“与对象的关系”
二 “‘通过’意向相关项指向对象”新解
第四节 意向性的可能性——意识构造有意义的对象
一 意向相关项作为对象与意义
二 意向相关项作为被先验构造的对象
三 意向相关项与错误感知
第五章 胡塞尔先验生成意向性理论基础:感受、构造与意向性
第一节 胡塞尔感受概念的经典图像及其困难
一 胡塞尔感受概念的经典图像
二 胡塞尔感受概念之经典图像的困难
第二节 胡塞尔的先验转向与感受概念
一 经典的感受概念的困难
二 平行转变——先验转向与感受概念的修正及其困难
三 感受概念的两难困境——两种表达形式
第三节 先验意向性:感受、构造概念及形而上学中立
一 构造理论与感受的基础地位
二 先验转向前后感受的两种图景导致构造理论的两难
三 两难的缓解:先验一发生现象学框架内的感受概念
四 先验构造与意向性
五 构造、先验观念论和形而上学
六 意识经验、对象与世界
第六章 意向性的先验基底:本原自我
第一节 意识体验与现象自我
第二节 现象自我与意识统一性
一 意识的现象统一性
二 现象统一性问题与现象自我理论
第三节 作为本原自我(Primal Self)的现象自我
一 内时间意识作为绝对意识之流
二 绝对意识、本原自我及其非时间性
三 本原自我其他诸内在特性
四 本原自我并非抽象的实体自我
第四节 本原自我的概念融贯性及其功能
一 本原自我概念的融贯性
二 本原自我的功能
第五节 结语
第七章 意向性、他心与存在:胡塞尔论构造他心与客观性
第一节 胡塞尔论对异心的构造
第二节 胡塞尔关于异心经验的描述中的相似性问题
第三节 胡塞尔异心经验理论的形而上学蕴涵
第四节 结语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
收起)
0 有用 月指导不指导 2024-01-21 11:19:35 广东
一本论文集,选读了感兴趣的文章。本书是李忠伟近几年对分析的心灵哲学、现象学(基本是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些思考。在文本学和哲学家学已经成为现象学研究核心的中国,直接思考现当代的心灵哲学问题或许还能让现象学有一点趣味。虽然现象学和所有超越论自我意识的学说在科学主义面前显得愈发无力,但也唯有将现象学放到分析的心灵哲学的视域中处理,现象学才得以被正确地评估,并保留下值得保留的部分。
0 有用 拓野 2023-10-30 11:12:38 北京
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