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章 幽微论及其诗学内涵
一 幽微溯源
二 幽微的诗学意义
三 幽微与志怪意识
第二章 阮籍易学与《咏怀》八十二首
一 通易论
二 大人论
三 《咏怀》诗的精神内核——在《通易论》与《大人先生传》的思想观念之间
第三章 心体的时位关系——《文心雕龙》的“文”生成论
一 道、圣(心)、文、人文、神理的同构性关系
二 心本体演化的时位关系
三 语言问题
第四章 王勃易学及其诗学思想
一 王勃的易学及其圣人观
二 圣人观影响下的文儒合一论
三 以气相感的感兴论
第五章 韩愈的道论与文论
一 “庶几”之道
二 仁义与有为
三 文道关系
第六章 欧阳修易学与诗学
一 欧阳修易学与君子出处
二 推奖穷者之言
三 “畜”的观念及“穷而后工”之内涵
四 “记”文中以易立意举隅
第七章 邵雍易学与诗学
一 宇宙发生论
二 邵雍的圣人观念
三 以物观物的审美方法
第八章 苏轼易学与诗学
一 苏轼的自然观与性命论
二 初无定质论及王船山的非难
三 自然之数
第九章 杨万里易学与诗学
一 杨万里易学及其圣人观
二 “兴上”论与《咸》
三 杨万里诗法论及其通变观
第十章 杨万里“去词去意”论及其易学内涵
一 超越门径,去词去意
二 杨万里易学语言系统
三 去词去意的理论意义和价值维度
第十一章 杨万里诗学中的意、象、言关系
一 意、象、言
二 万象毕来
三 意在句中
第十二章 元好问诗学与苏轼易学
一 遗山诗学与“苏学”体系
二 元好问“由心而诚”与苏轼的圣人应物观念
三 “程学盛南苏学北”的历史意味
第十三章 郝经易学与诗学
一 心者人之太极
二 内游说及其重学问之实质
三 诗法与格调及其理学、易学内涵
第十四章 吴澄易学与诗学
一 吴澄易学及理气论,兼与朱熹比较
二 吴澄性气论及对朱熹文道关系的颠覆
三 在诗法和情性之间
第十五章 “气机”论与“诗而我”——吴澄理学与诗学的转向
一 太极动静论中的“气机”说
二 吴澄心性论与朱熹心性论
三 自由“我”心与诗论
第十六章 李梦阳易学与诗学
一 情动乎遇,文随事变化
二 香色流动与形容之妙的格调论
三 李、何之法与易学
第十七章 王船山易学与诗学
一 “神理”与诗歌生成模式
二 阴阳模式下的情景关系及其价值
三 自然之美与曲折生动之姿态
主要征引书目
后记
· · · · · · (
收起)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