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辟》的原文摘录

  • 本章及下一章旨在探究1660年是如何变成1677一1678年的,也就是说,考察在复辟初期万众归心的复辟政权是怎样在王位排斥危机前夕濒临瓦解的。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本章关注的是复辟王朝在英格兰所面临的问题。它将指出,有三个主要因素导致了复辟王朝在英格兰的软弱:历史遗留的政治宗教分歧、缺乏强有力的君权以及声望的丧失。之后的一章写的是苏格兰和爱尔兰,重点放在查理在另两个王国所面临的不同问题,以及他的多王国基业与生俱来的困难是怎样导致了席卷整个不列颠的问题。 (查看原文)
    即将黑化的小墨 2024-04-20 21:45:22
    —— 引自章节:第一章 “这国将站立不住”
  • 因此,查理二世在英格兰遇到的一大难题是,他不得不统治一帮意见不合的人民。甚至早在1660年,社会上除了要恢复君主制之外,就再也没有任何真正的共识了,而处理好内战遗留下的政治和宗教紧张关系,对于任何政府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国教会中的具体安排并不是查理所希望的。尽管他个人对长老会没什么好感,认为正是长老会引发了1642年内战,并害得他父亲最终被杀,但他也希望有一个更为和谐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在一开始就无缘无故地让相当一部分人离心离德。然而,他却陷入了一个充满党派色彩的安排一这一安排不是让他成为所有臣民的国王,而只是让他成为那些信奉重新确立的国教的人的国王。不从国教问题被证明是他整个在位期间政治纷争的一个主要源头。麻烦的是,国王里外不是人:如果严格执行那些处罚法,那么就有可能疏远相当一部分人(不仅那些不从国教者可能会被官逼民反,一些温和的国教徒也会认为针对不从国教者的措施过于严厉了);但如果采取任何有利于不从国教者的动作,又会激起国教强硬派的反对,而这些人的支持是复辟王朝所不可或缺的。 (查看原文)
    即将黑化的小墨 2024-04-20 22:03:31
    —— 引自章节:第一章 “这国将站立不住”
  • 然而,复辟王权远没有像这些溢美之词所说的那么强势。造成它弱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钱。王国饱受财政体系不完善之苦。1660年,非常议会制订了一个看似很慷慨的财政方案,国王每年可以以税收收人的形式拿到120万英镑,这可是1620年代末和1630年代初查理一世常规收入的两倍。但非常议会算错了账;实际产出的收人比预计的少了近三分之一,1662年增加的壁炉税也只填补了亏空的一半。国王完全人不敷出,而1664一1667年和1672一1674年的对荷战争,加上查理二世维持着规模比其父更大的陆海军,导致国王债台高筑。的确,1672年1月阿什利勋爵(即后来的沙夫茨伯里伯解)担任财政大臣时,政府不得不颁布财政止付令,单方面停止了对政府债权人的支付,以为第三次英荷战争腾出资金。资金的短缺令国王必须依赖议会的额外拨款。尽管议会会期还是很不固定,但查理二世从1660年到1681年基本上每年都要召集议会(只有1671年和1676年例外)。更重要的是,复辟时期的议会可不像斯图亚特王朝早期的议会,他们对于用卡钱袋子来迫使国王改弦更张一点也不客气。17世纪六七十年代,议会多次通过威胁甚至真的停止提供资金的方式,来迫使国王改变政策。 (查看原文)
    即将黑化的小墨 2024-04-20 22:10:06
    —— 引自章节:第一章 “这国将站立不住”
  • 声望的丧失 既然制度创新无功而返,那么强化中央政府的唯一办法,就是争取地方上那些不领俸禄的中央政府代理人的支持与合作了。”清洗政府中被怀疑有异心的人,并迫使地方官员履行职务固然是这一解决办法的一部分,但如果国王想要那些当政者贯彻政府的政策,那么他就需要保证这些人心服口服。简单来说,中央政府得向民众推销自己。国王必须让他的臣民相信,执行他的政策符合他们的最大利益,但这也意味着国王至少得执行一点他的臣民所希望的政策。简而言之,他既要说服人民,又要满足人民。而只有控制了传达国王政策的媒体,他才有可能成功地做到这一点。 (查看原文)
    即将黑化的小墨 2回复 2024-04-20 22:12:14
    —— 引自章节:第一章 “这国将站立不住”
  • 本章及下一章旨在探究1660年是如何变成1677一1678年的,也就是说,考察在复辟初期万众归心的复辟政权是怎样在王位排斥危机前夕濒临瓦解的。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本章关注的是复辟王朝在英格兰所面临的问题。它将指出,有三个主要因素导致了复辟王朝在英格兰的软弱:历史遗留的政治宗教分歧、缺乏强有力的君权以及声望的丧失。之后的一章写的是苏格兰和爱尔兰,重点放在查理在另两个王国所面临的不同问题,以及他的多王国基业与生俱来的困难是怎样导致了席卷整个不列颠的问题。 (查看原文)
    麒麟 2024-05-09 12:45:09
    —— 引自章节:第一部 从复辟到危机(约 1660—1681)
  • 在绝大多数人的心目中,1660年后的英格兰是对禁欲的清教统治的反弹,坐在宝座上的是一位“快活王”(尽管他快活得有些放荡了),他决心再也不出走国外了,但同时也打算在结束多年的流亡生活后好好地享受享受。很多之前被淘汰或取缔了好长一段时间的事物马上又卷土重来 比如圣诞节、五朔节花柱和戏剧(现在女角都是由真的女演员扮演了)。简而言之,人民又可以享乐了一而且比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确,从这一方面讲,复辟并没有怎么“复辟”旧的文化,而是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其纵情声色的程度跟内战爆发之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这个花花世界的中心就是放荡不羁的宫廷 帮复辟时期的酒色之徒成日吃喝嫖赌,而不屑于祈祷敬神 带头的就是国王本人以及他同样风流的弟弟约克公爵詹姆斯。 (查看原文)
    麒麟 2024-05-09 12:46:16
    —— 引自章节:第一部 从复辟到危机(约 1660—1681)
  • 在政治上,复辟是一场有意识地试图回到往昔的运动。查理二世的在位时间是从1649年1月其父去世后开始算的;在法律 记录中,1660年是这位新国王在位的第十二年。同样,请查理 二世回国的英格兰非常议会并没有给这位复辟君主强加任何条 件;它只是想回到内战爆发前夕的状态一 那是国家最后一次有宪制框架可言一然后重新开始。因此,任何未经国王真心 批准的制度创新都被视为无效;从宪制上来说,过去的十九年仿 佛就不曾存在过。然而,这意味着1641年长期议会最初几个月 通过的改革立法仍然有效。这样国王就丧失了星室法庭和宗教事 务高等法院这样的特权法院,以及在紧急情况下未经议会批准 征税(例如造船税)的能力。这种急于恢复宪制体统的心态,可 以解释为何非常议会最终没有要求查理做出任何让步作为复辟的代价。由于不是由国王召开的,非常议会并非一个合法的议会;国王一复辟就有可能把它通过的任何法律宣布为无效。同理,它也没有权力撤销1641年的改革立法。至于政治和宗教安排的制定,以及需不需要进一步的改革或额外立法,那都要等到君主制复辟、合法的议会成立后再说。6月,一份宣布非常议会为正式合法议会的法案获得御准,非常议会这才“转正”。2它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通过了宽宏大量的《豁免与遗忘法》,将过去二十年针对王权所犯的罪行一笔勾销,只明确了有33人不在赦免之列,其中只有三分之一最后被处决;13这足以满足整个国家对报仇雪恨的渴望,又不至于掀起一场可能适得其反的血雨腥风。非常议会最后通过的法律之一是下令掘出奥利弗·克伦威尔、亨利·艾尔顿、托马斯·普赖德和约翰·布拉德肖等弑君者的遗体,以便对其进行适当的“绞死”和枭首一这一判决在1661年1月30日执行。14然而,理清教会和国家的复辟方案的细节这一主要任务,则留给了1661年5月第一次召开的 (查看原文)
    麒麟 2024-05-09 12:48:04
    —— 引自章节:第一部 从复辟到危机(约 1660—1681)
  • 在继续讨论之前,我们需要看一下时人是如何理解“专制”(arbitrary)和“绝对”(absolute)这两个词的。39它们都会让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联想,有中性的,也有贬义的。“专制”的权力是不受法律约束的权力。17世纪大多数法学家都认为君主被赋予了某种程度的专制或自由裁量的权力,也即所谓的国王特权,通常只能用于非常时期。因此,菲利普·沃里克爵士在1678年写道,在应对“无法预见,或者非常罕见,或者有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或者规则管不到,或者相当重要或危急、无法进行正式协商”的事情时,“专制特权非常有用,也不可避免”。之所以说这样的权力是专制的,是因为它不受“严格的法律形式或程序的限制”。沃里克强调:“如果因为一个决定是专制的,就据此认为它是不公义的,这不过是无知的表现。”国王拥有“专制特权”的意义就是他可以促进公义,或者在不导致不公的情况下维护国家利益。沃里克认为,“没有哪个专制权力、决策或国家理性”“一定是不公的,因为现行法律和君主的专制决定都必须是合理且公义的”。”然而,如果国王一再藐视法治或罔顾既有的宪制惯例,这就是专制统治,比暴政好不到哪里去。 (查看原文)
    麒麟 2024-05-09 12:50:46
    —— 引自章节:第一部 从复辟到危机(约 1660—1681)
  • 既然制度创新无功而返,那么强化中央政府的唯一办法,就是争取地方上那些不领俸禄的中央政府代理人的支持与合作了。”清洗政府中被怀疑有异心的人,并迫使地方官员履行职务固然是这一解决办法的一部分,但如果国王想要那些当政者贯彻政府的政策,那么他就需要保证这些人心服口服。简单来说,中央政府得向民众推销自己。国王必须让他的臣民相信,执行他的政策符合他们的最大利益,但这也意味着国王至少得执行一点他的臣民所希望的政策。简而言之,他既要说服人民,又要满足人民。而只有控制了传达国王政策的媒体,他才有可能成功地做到这一点。 君主向臣民推销自己的传统方式,是适当地展现盛大的场面和仪式。在复辟前夕,纽卡斯尔公爵建议查理应该“光荣地”向人民展现自己,“宛若神祇”,因为这样人民就会“在颤抖的恐惧中怀着爱戴之心”向他祈祷,“就像对伊丽莎白女王一样”,纽卡斯尔公爵接着说道,“没有什么比仪式和产生距离的秩序更能保持国王的体统了,距离会带来尊敬与义务”。查理显然对纽卡斯尔公爵言听计从。1660年春天,他尽可能地迎合公众对君主制复辟的激情,并恰如其分地展现国王的尊荣与威严。这就是为什么他在1660年5月凯旋返回英格兰的行程故意拖了那么久,明明25日已经登陆多佛尔,直到29日生日那天才进人首都。4同年晚些时候,非常议会将复辟日定为一年一度的感恩日,而在复辟初年,全国很多地方在5月29日都会点燃篝火庆祝。例如在1661年5月29日,据说“伦敦、威 斯敏斯特和邻近地区(全国各地也相仿)点燃了数千处箐火”,群众把《神圣盟约》付之一炬,有的地方还焚烧了奥利弗·克伦威尔的画像。51661年春天查理二世的加冕仪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庆典,为期三天,为的是在十年的共和政体后恢复对王权的崇拜:4月22日有一场从伦敦塔到白厅宫的皇家游行,加冕仪式本身是在23日(圣乔治日),而次日则有一场烟火表演,据时人描述,“其奢侈华丽”... (查看原文)
    麒麟 2024-05-09 12:55:50
    —— 引自章节:第一部 从复辟到危机(约 1660—1681)
  • 国王的情妇们同样引人关切。复辟时期最臭名照著的酒色之徒罗切斯特伯爵约翰,威尔莫特用他一贯粗俗的话说,查理的“权杖和他的那话儿都很长,但能玩弄其中一根的女人也能影响 另一根”。85问题是,那些最能接近查理本人的女人都是天主教徒。 1660一1668年,查理的主要情妇是信奉天主教的卡斯特梅恩伯爵夫 人(后被封为克利夫兰女公爵)芭芭拉·维利尔斯,她有五名子女被查理承认是自己的骨肉。大约从1663年开始,他也喜欢上了一个苏格兰天主教王党分子之女弗朗西丝·斯图尔特,查理的妹妹奥尔良公爵夫人说她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姑娘,最适合装点任何宫廷了”。虽然我们不清楚他们是否真的成了情人,但当时一度盛传查理要离婚娶弗朗西丝,直到1667年春天她和皇亲国戚里士满公爵私奔了。86从1670年代初开始,查理最有影响力的情妇是法国天主教徒路易丝·德克鲁阿勒(当时的人常常把它英国化成“卡韦尔”),她被封为朴次茅斯女公爵;她在1671年的一场模拟婚礼中和查理“结婚”,并于1672年7月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一里士满和伦诺克斯公爵查尔斯·伦诺克斯。87卖橙女兼女演员内尔·格温在1660年代末成了查理的情妇,她以自嘲是“新教的婊子”而广为人知,这一点在查理的情妇中显得与众不同。88查理一生共与多名情妇生了14名私生子女。 不少通常以手抄流传的歪诗,会用查理的床第之事做文章。当然其中有些是同样贪酒好色之徒所作,对他们所写的事情表示欢喜而不是谴责。但另一些则言辞辛辣,不留情面。而不管是哪一种,都严重损害了王权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并让人觉得现政权在政洽上的失败与官里的道德败坏有关。当罗切斯特伯爵写到“不列颠岛”在“很久以前就暴得大名,因养育了基督教世界最好的玉洞”,甚至描绘查理“云雨起来最是风流,那话儿是最自豪、最硬气的”时,他或许还有几分欢喜心。但当他说这位“风流王”是一个“从一个婊子换到另一个婊子”的“... (查看原文)
    麒麟 2024-05-09 12:59:22
    —— 引自章节:第一部 从复辟到危机(约 1660—1681)
  • 简而言之,复辟王朝的蜜月期并没有维持多久。到1660年代中期,随着复辟政权在政治和宗教上的失败—梅德韦河惨败、官廷的亲天主教倾向、对新教不从国教者的迫害 一情况就已经开始变得不妙,这让很多原本欢呼君主制复辟的人意识到他们并没有得偿所愿。更要命的是,一系列天灾开始让一些人觉得,这个曾被神意奇迹般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已经失去了神的眷顾。1663年11月,大雅茅斯爆出了淋巴腺鼠疫疫情—一 是从荷兰来的船只传入的一次年春天伦敦也出现了病例。但大规模爆发出现在1665年的伦敦;到当年年底,可能有多达10万市民死于疫病。2伦敦的不从国教牧师托马斯·文森特写道,死亡骑着“灰马大摇大摆地穿过我们的街道”,闯进“几乎每一间有人住的房子”;他说倒下的人们“堆积得就像秋天的落叶”,以至于“我们不用走多远,就能看到很多棺材,看到身体渍烂的病人在街上蹒跚而行”。1666年9月,伦敦发生大火,伦敦城内大部分建筑被夷为平地,财产损失估计有1000万英镑。火灾最早是普丁巷一间面包作坊的意外引发的:不过时人本能地将这场灾难归咎于心目中的国家公敌。有谣言说第五王国派或天主教徒已声明对大火负责。也确实有一个名叫罗贝尔·于贝尔的法国天主教钟表匠供认是他纵的火,这是巴黎方面酝酿的阴谋的一部分,结果他被绞死,尽管我们几乎可以肯定他精神不太正常。4然 (查看原文)
    麒麟 2024-05-09 13:03:52
    —— 引自章节:第一部 从复辟到危机(约 1660—1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