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在与女儿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中,简•戈德伯格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母女的关系如此重要和紧密?作为母亲的女儿,作为女儿的母亲,作为一个精神分析学家,她在探索一个重要的事实——我们与母亲的关系,影响我们人生中的一切重要关系。
这本书为我们阐述了母女关系复杂的特质和心理因素:两个女人在彼此身上同时寻求着个性和亲密。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它像水一样滋润了我们,但有时候却像山一样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在这种既亲密又分离的关系中,如何保持平衡?如何学会与至亲和谐共处?如何正确地表达爱和接受爱?这些问题,是很多人需要穷其一生不断探索的人生课题。
作为一名从业四十多年的资深精神分析师,简•戈德伯格在这本书里讲述了自己从女儿成长为母亲的故事和心路历程,有时记录的是她自己和她的母亲,有时记录的是她自己和她的女儿,也有时记录的是她的病人,情节扣人心弦,文字强而有力,它读起来像一本小说,...
在与女儿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中,简•戈德伯格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母女的关系如此重要和紧密?作为母亲的女儿,作为女儿的母亲,作为一个精神分析学家,她在探索一个重要的事实——我们与母亲的关系,影响我们人生中的一切重要关系。
这本书为我们阐述了母女关系复杂的特质和心理因素:两个女人在彼此身上同时寻求着个性和亲密。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它像水一样滋润了我们,但有时候却像山一样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在这种既亲密又分离的关系中,如何保持平衡?如何学会与至亲和谐共处?如何正确地表达爱和接受爱?这些问题,是很多人需要穷其一生不断探索的人生课题。
作为一名从业四十多年的资深精神分析师,简•戈德伯格在这本书里讲述了自己从女儿成长为母亲的故事和心路历程,有时记录的是她自己和她的母亲,有时记录的是她自己和她的女儿,也有时记录的是她的病人,情节扣人心弦,文字强而有力,它读起来像一本小说,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心理著作。
作者简介 · · · · · ·
简•戈德伯格博士(Jane G. Goldberg),精神分析领域的权威专家,从事心理咨询和精神分析工作超过40年。
她是《赫芬顿邮报》的专栏作者和《时代》杂志的常驻作家,并出版了八本书。
1994年,她被美国传记研究所评为“十年来最受人尊敬的女性”。
2002年2月20日,她获得了由“拯救一对父母,帮助一个孩子”组织颁发的“改变命运奖”,这个奖项是颁发给那些在家庭教育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
目录 · · · · · ·
第一部分 我的母亲
01.从时间里划分出的最微小的那一份
02.无药可救的分离和执着不屈的靠近
03.死亡的彩排
04.母亲的浅薄岁月
05.为爱而爱
06.成长的退化
第二部分 我的女儿
07.成为母亲的焦虑幻象
08.从未中断的连续体
09.母亲与孩子的共生
10.恐惧、战栗,以及创伤
11.生死之间的灵魂之旅
12.焦虑的双人舞
13.无言的痛
14.认识另一个同类
15.丧失全能的母亲
16.飞行梦,以及灵魂其他的欲望
17.言语的世界
第三部分 自我
18.我注定要成为的人
19.探寻过去
20.性,是一种背叛
21.当男人变得重要起来
22.谋杀的隐喻
23.古怪的弗兰肯斯坦式组合
24.没有母亲的僵尸
25.我内心最隐秘的创伤
26.深藏于柜中的骷髅
27.漫游心灵世界
28.让步于完全放弃
29.渴望的终结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萝丝当前的痛苦源于她早期的发育阶段,父母没有鼓励她去寻求独立。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学会对母亲说“不”,继而实现从共生的融合向独立自我的成功转变。从孩子口中说出的一个个“不”代表的并不是对母亲的消极回应,尽管它们常常会给母亲这样的感觉,对孩子而言,这其实是他们为成为独立个体而付出的努力。母亲应当将孩子说出的“不”视为他正在不断扩充的词汇库中尤为宝贵的一个词。“不”的含义也许很简单:“不,我不喜欢你给我的那个食物。”它也许很伤人:“不,我不想拥抱你。”当孩子说“不”时,他可能带着叛逆或愧疚,也可能带着愉悦,甚或是击溃父母的残忍。尽管如此,致力于协助孩子成长的母亲依然应鼓励这林林总总的“不”。她接受自己偶尔的溃败,因为她清楚这是孩子成功迈向独立的必经之路。 或许,萝丝的母亲将女儿的独立宣言当成了一个需要立刻平息的反叛。在童年的关键时期,萝丝本应被鼓励去表达自己,哪怕这有违母亲对她的期望。她需要培养对极具权威的母亲说“不”的能力,但取而代之的是,她保持着与母亲的融合。因此在后来的人生中,在她本应形成自己独立的人生宗旨和原则的节点上,她和母亲的关系在她尚处于成型阶段的价值体系中依旧占据了过于重要的地位。融合,是她习得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11.生死之间的灵魂之旅 -
童年已经消逝,随之而去的还有我藏身大衣柜中的激动和惊喜。然而,我又一次回到了母亲的衣橱中,尽管已经体会不到当年的喜悦。我们把房子卖掉了,这次来是要清空里面的东西,母亲以及我们残留在这里的痕迹都将消失得一干二净。我姐姐李比母亲矮三英寸,她用不上也不想要母亲的那些衣饰,不管是衣服、鞋子还是手提包。我哥哥尚未结婚,自然也用不着这些东西。只有我,仔细地搜寻母亲的衣橱,看哪些东西可以留用,哪些可以捐给慈善组织。那些做工精美的鞋子当然要留着,无论是蓝色、棕黄色或者红色的意大利软皮鞋,还是棕色和灰色的鳄鱼皮鞋,尽管它们直到现在穿起来仍然有一点大,我还是毫不介意地带走了它们。我也带走了她那些华丽的缀着亮片的礼服,不管是富丽的锦缎、柔和的雪纺,还是深色的天鹅绒。她曾经穿着它们去参加婚礼或者犹太成人礼,身着华服的她看上去光彩照人。穿着礼服出席这些场合时,她给人的感觉与南希·里根(美国第40任总统罗纳德·里根的妻子)异常相似,好像随时都能出任第一夫人,带着她的美貌、沉着和优雅去接待尊贵的外国元首。尽管我很清楚这些礼服与我平时脚穿运动鞋、不施脂粉的家常风格格格不入,我还是带走了它们。当然,我也拿走了所有的伞,这些伞够我用一辈子了。 面对眼前这彻底、无尽的分离,我努力挣扎着反其道而行。随着年岁渐长,我开始回忆母亲的长相,心里清楚,自己长得越来越像她了。我准备戴上她的翡翠耳环(父亲逝世那年,我们和母亲为了逃避失去父亲/丈夫的灼心疼痛,一起去中国游玩,她在那里买了一对翡翠耳环),我还打算将她的衣服好好地派上用场(她的冬衣就保存得很好),我会把她的家具也用起来(她的婚床的床头板会被巧妙地镶到我卧室的门顶上,而那个古董大衣柜会被摆放到我的心理治疗室)。有时候,我会被自己清嗓子的声音吓一跳,这个声音听起来太熟悉了,仿佛她就在我的房间里复活了,清清嗓子准备开口同我讲话。甚至,她就在我身体里——在超越肉体的玄学...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03.死亡的彩排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母亲 女儿 自我"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母亲 女儿 自我"的人也喜欢 · · · · · ·
母亲 女儿 自我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0 条 )
> 更多书评 3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身体-性别研究 (H.弗)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豆瓣每周荐书】非虚构类 (零度)
- 选择性待购—4 (大雨中的狼)
- 众和晨晖·2023年出版图书 (众和晨晖)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74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母亲 女儿 自我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心栽 2023-05-14 12:53:04 浙江
在和母亲不得不一起相处的日子里开始读,伴随着一些微妙的沟通和自我接纳(比如开始接纳自己就算已经成人还会有对母亲的依恋,之前非常排斥和厌恶自己身上的这部分),但如何在联结和自我独立之间摸索平衡真的不容易。 昨天看到一句话:母亲和孩子,就像在温水和冷水混杂的河里游泳,互相拥抱和互相伤害之间是没有界限的。越来越深以为然。
2 有用 Zephyr 2023-02-21 00:32:05 山东
其实不只是母女关系,基于此,可以更好地理解所有的亲密关系。一方面写得很动情,作者作为女儿和养母的体悟全部细腻而近骨。另一方面,身为从业四十年的精神分析师,她的理论框架又是坚强而客观的。出生就是一种创伤,失去天堂般毋庸置疑的共生状态,人从此不断学会面对离别,一点点死去,花永恒的时间,寻回或者再也寻不回一种亲密无间。
1 有用 momo 2023-07-08 17:13:57 广东
翻了下,写得很个人化
0 有用 涂涂笔谈 2023-02-16 09:49:59 江西
我和母亲的关系牵连甚广,读完这本书后我更深次的感受到了我和母亲,以及我与女儿之间的牵绊。
0 有用 moonmoonlight 2023-03-16 11:52:01 北京
母女之间的共生与分离,其实很难分离,而是为了自我要换一种方式来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