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不平等 短评

热门 最新
  • 1 sojeuhe 2024-03-20 22:33:06 广东

    收入不平等是现象,我以为作者会讲述现象背后的本质,但不是,作者用另外一些现象来解释收入不平等,还用一堆空中楼阁似的解决方案貌似给出答案…多少显得有点傲慢了。

  • 6 bookbug 2023-05-27 23:01:49 北京

    并非经济学读物,更像是针对收入不平等进行的社会学、心理学乃至流行病学的分析与研究。贫富差距问题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各国程度不一,体现在经济学指标上就是我们读书时常用到的基尼系数,体现在社会问题上则被本书作者归纳为导致社会梯度恶化、影响社会融合和凝聚力、加剧身份焦虑、强化消费主义和炫耀性消费等诸多现象。同时作者还在收入平等与可持续发展之间找到了正相关关系,于是提出了一些为社会减压、改善民众福祉的建议和方向,比如实现更高水平的平等、淡化阶级阶层划分,减弱社交焦虑;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用于更多休闲更少工作需求而非过度消费;将民主扩展到就业中来优化工作质量;追求更多社会福利等等。尽管多少有些乌托邦,但两位作者绝非空想家,他们发起创立的平等信托基金会便是致力于通过减少经济不平等来改进社会的一种身体力行。

  • 0 Dorothy 2024-03-02 10:37:23 四川

    不是经济读物,偏向心理学的社会学

  • 6 殷顽民 2023-04-19 20:22:13 湖北

    两位作者援引大量统计数据,证明收入不平等的加剧是如何全方位危害个人身心健康,进而恶化社会整体环境。值得一提地是,他们并没有止于对当代社会问题的简单罗列,而是尝试利用生物学、人类学和历史学成果,挖掘人类天性和早期社会发展路径暗含的一些会在经济平等恶化时期凸显的文化因素。正如书中雄辩地指出,比政治民主更重要的是经济民主,本书开宗明义地宣称写作目标并非自助手册,因为经济不公造成的个人与社会问题不是靠自我调节,乃至加大心理治疗公共投入可以解决的,书中提出的政策性方案也不以普通人为对象。某次一位朋友苦笑着说,今天谁还不带点心理问题呢?或许,对你我而言,明白今日社会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弊病并非个人的问题,也不是自己单枪匹马所能克服的,算是一种安慰吧

  • 0 蔺相如晨 2023-07-03 00:09:20 上海

    后半部分明显划水+空谈

  • 0 半夜没烟抽 2023-06-05 21:11:18 上海

    我们知道了那么多道理,但依旧对世界无能为力。(就好像本来的短评被删了,只能无能狂怒,真的好高兴的呢)

  • 0 🐘 2023-07-30 15:31:06 安徽

    2023.7

  • 1 绿禾 2023-08-11 08:31:55 江苏

    内容至少精简1/3。

  • 2 呱呱天使 2023-07-28 21:02:35 上海

    一本严谨、扎实的书,虽然结论看起来很简单,就是不平等对我们所有人的方方面面都有危害,这样的社会是不可持续发展的。提出的解决方案看起来也比较理想化。但总体读下来还是有收获。为什么我们总要通过别人的眼光来理解自己?我们首先要思考在人类进化历程中逐渐纠缠在一起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人类的进化不仅是一段自然选择史,社会环境和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强大的选择力量。新皮质在人类大脑中体积更大,这是人类大脑远大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关键。主要原因在于社会互动是一种非常考验心理承受力的活动……人的大脑实际上是一个社会性器官,其成长与发育受到社会需求的驱动。自人类出现以来,95%的时间里,人类大脑的容积已经和现在一样大了,而人类社会一直奉行平等主义。不平等实际上是农业社会的产物。

  • 1 阿梦 2023-06-03 09:36:57 湖北

    【与木木共读一本书NO.153】本书的重点没有放在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收入不平等,作者一语带过将造成收入不平等的原因归在私有制,这样好像追根溯源了,但是其实什么也没说。作者重点基于阶级分化、消费主义、教育不平等等讲收入不平等将对个体以及社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这感觉很多余,我不需要别人来告诉我没钱会有哪些烦恼,这事不需文凭也能通过亲身经历想得明白。当我们谈论人类文明时常见的思维陷阱有:错以为科技更进步,教育更普及,经济更繁荣,人的思想就会更富足,人的生活就会更幸福。然而,现实却是科技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错位的,科技越发达人的精神危机越严重。作者给我一股肤浅的悲天悯人的感觉,即没有提出新问题,又没有解决老问题。

  • 1 连木木 2023-06-03 09:37:00 北京

    【与阿梦共读一本书No.153】看序时候的期待被正文缓慢耗尽,不仅没有真正揭示我想看的内容或者说展示形式不对路,而且在不必要的地方花费了没必要多的笔墨……当然,还是有很多模型适用于分析刚读过的《看不见的孩子》,但是奈何篇幅太少。另外“皮格马利翁效应”刚好在吉竹伸介配画的那本《没用的知识又增加了》读到,只不过定义有一些微妙的不同。

  • 0 飞年 2023-06-01 09:03:31 加拿大

    第一章太啰嗦了。后面渐入佳境。有些观点蛮不错。但显然作者缺乏更为全面的对社会现实的了解,或者说,为了证明其观点,他被自己缠在了一个圈子内。其实有很多可以佐证其观点的社会史料,比他自己啰里八嗦阐述的某些方面更有力、更为客观。

  • 0 这天 2023-06-01 12:17:49 天津

    23#45 看完也算是较为深刻地体会到收入不平等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对个人、人群、对社会、对国家,各个方面的消极作用。对自己而言,是真的能体会到焦虑与抑郁之感,尤其前两天在北京和三个北大人一起吃饭时感到自卑(记录一下这个时刻)。 不过读完是不会去思考有没有什么办法能缓解甚至解决收入不平等这一现象,只是希望自己如果来生还得做人,能够生于收入在不平等社会中处于上等、优势地位的那一批家庭之中。

  • 1 徐谌辉 2023-05-28 13:33:39 北京

    本书主要讲的是贫富差距带来的影响,数据图表很多…… 当然具体来说,相对于其它贫富差距的书而言,本书其实蛮全的。第一部分是财富差距的影响,第二部分写了权力差距身份差距阶级差距的影响,最后一部分还有平等社会的展望。 要我说啊,私有化出现以后,这个就不可避免了,而至于心理上,这……核心不就是嫉妒么…… 所以,要想好好活下去,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能整天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2 陆钓雪de飘飘 2023-05-14 00:19:05 山东

    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比如你在描述某样事物时究竟会选择怎样的措辞,或吃饭时握刀的方式等,居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社会评价和个人价值排名的基础。因为能够体现所处阶级,所以这些细节被赋予了魔力。即使大多数人都自称讨厌势利鬼以及那种某些人一定比其他人更有价值的观点,但许多人仍然高度关注这些社会地位高低的标志,知道它们一定会绊倒那些不留神的人。即使我们仅仅将自己视为具有固定习惯的生物,无法改变那些象征着自己阶级的行为,或者想象它们是种审美而非社会选择,但大家其实心知肚明,这样可能会引起阶级偏见。如果我们做出了不同的言语或行为选择,那也是为了应对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担心自我呈现的各个方面到底能否展示最好的一面,这是导致社会评价焦虑的主因。虽然我们可能会认为自己秉持平等主义、不带偏见,但不愿别人对自己评价差

  • 1 Neko 2023-05-11 22:20:46 辽宁

    翻开这本书之前,以为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收入不平等的来龙去脉,其实这本书是一本关于收入不平等现象的社会学研究。 它并没有枯燥的数据罗列,而是分析收入不平等对个体的影响,比如收入不平等如何通过身份焦虑和互信丧失影响心理健康,收入不平等会带来一系列问题:社会梯度问题恶化、阻碍社会融合、降低社会凝聚力、强化了消费主义和不安全感。 解决收入不平等的问题与其说是公平或拯救穷人(尽管两者都是好事),不如说是为所有人创造一个良性循环的社会,因为收入不平等对所有人都是有害的。无论一个人多么富有,他仍然必须生活在一个由其他人组成的世界中,如果99%的人都过得很痛苦,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也不会有多美好。

  • 0 小星星咩咩咩 2023-06-03 13:52:43 广西

    ★作者为论证“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引用了丰富但又繁杂的研究成果。通过论证,作者提出了收入不平等的五大关联:收入不平等让社会梯度问题恶化、影响社会融合、影响社会凝聚力、加剧了身份焦虑、强化了消费主义和炫耀性消费。 ★客观讲作者的研究足够用心。大量的引用就是证明。但这让大部分内容有点类似文献综述,但若是如此,就只停留在“只综不述”的层面,只对现有研究成果简单罗列,且鲜少看到作者的评述。这最终会影响到作者论证自身研究结论的说服力。 ★整体而言,本书并没有就“收入不平等”提出什么深刻见解,大都停留在常识层面。但本书的价值在于提醒我们在物质水平大大改善的今天,更要警惕和解决收入不平等问题。因为“所谓的精英管理塑造了我们的理想抱负,并定义了世俗眼中的成功。结果却被证明是建立在谎言之上的不合时宜之物。”

  • 0 Nelly.L 2023-05-25 18:11:32 上海

    经济不平等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地狱陷阱,要逃出恶性循环往往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因为以邻为壑的社会心态在不平等的社会中更容易弥散开来。虽然书中没有怎么谈到中国,但书中形容的不平等社会的种种怪现状我们也已经看到(e.g.“更不平等的社会创造了更严厉、更不宽容的舆论氛围,因此,人们会因较轻的罪行而入狱并被判处更长的刑期。”)。有意思的是,作者认为日本是和北欧国家差不多的,不平等程度较低、国民幸福感较高的国家,这可和日本人自己描述的日本社会的情况不太一样啊。

  • 1 鹿鳴 2023-05-26 16:29:30 浙江

    “社会地位的高低并不是由个人天赋决定的,恰恰相反,是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其能力、兴趣与才华。”“贫困之所以会损害认知发展,似乎是由于压力与缺乏心理激励。贫困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压力造成的。”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