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朱自清写给大众的十三讲国学常识和古典文学课,也是一本畅销八十年的中国传统经典入门读本。精编精校、多条注释无障碍阅读。
全书分十三个专题,介绍了一些主要古代经典,分别是:《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这样一本看似简单的小书,倾注了朱自清先生许多心血和对后学者们的殷殷关爱。本书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因这本书的导引,去接触古书,就像预先看熟了地图,虽然到的是新地方,却能一路畅通无阻。我们期待有更多的读者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和学习,亲近经典古籍、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本书于2023年初,进入教育部推荐八年级必读书目。
作者简介 · · · · · ·
朱自清(1898—1948)生于江苏东海。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研究家。此书写于1942年,1946年由文光书店刊行,1980年三联书店重刊。作者认定,“经典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经典训练是一般人文化教育的必要内容。但我国古代经典,浩繁艰深,为使一般人有兴趣去接近它,作者用十三篇文字要言不烦地介绍了华夏民族文化遗产中的菁华。常谈不囿于陈腐的旧学框架,尽量采择近人新说。读来亲切自然,通俗易懂。字里行间可见出一种嚼饭哺人、孜孜不倦的精神,作者有一个美好的心愿,希望“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序言 General Education: 博雅教育,通识教育 钱穆先生曾主张:要读经典。他在一次演讲中还指出:“此时的读书,是个人自愿的,不必硬求记得,也不为应考试,亦不是为着做学问专家或是写博士论文,这是极轻松自由的,只如孔子所言:“默而识之”便得。” 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借此向香港的莘莘学子们提倡深度阅读,扩大文史知识,博学强闻,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形式为求学青年培育人文知识的养份。 朱自清得出结论:“儒家的周易是哲学化了的;民众的《周易》倒是巫术的本来面目” 作者序 这样办虽然不能教一般人直接亲近经典,却能启发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这部小书也只是向这方面努力的工作。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公元1942年,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说文解字》第一 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造的。 识字是教育的初步。 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作了一部《说文解字》。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识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得靠它。 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 我们现在所用的字,本义的少,引申义的多,一字数义,便是这样来的。这可见假借的用处也很广大。 象形字本于图画。 《周易》第二 卜辞:没有阴阳的观念,也没有八卦的痕迹。 我们一班人直到现在,还嫌恶奇数,喜欢偶数,该是那些巫术的遗迹。 《周易》原只是当时一部切用的巫书。现在已经变成了儒家经典的第一部;但早期的儒家还没注意这部书。孔子是不讲怪、力、乱、神的。 八卦原只是数目的巫术,这时候却变成数目的哲学了。那整画 - 是奇数,代...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我们知道,经典训练并不就是恢复读经教育。恢复读经教育是开倒车,这是“五四”运动早已解决了的问题。但一股脑儿反对读经,走极端,弃之如敝屣,造成文化的断层,这是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的表现。这却是“五四”运动未曾解决好的问题。经典训练就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来的。朱自清说:“读经的废止并不就是经典训练的废止。”“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他特别指出:“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他所说的“有相当教育的国民”,是指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国民;所说的“接触的义务”,是指国民接受经典训练的义务。他把经典训练提到国民义务的高度,就是确定它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也就是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中国人,有义务通晓本国传统文化有关经典的基本知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前言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经典常谈"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经典常谈"的人也喜欢 · · · · · ·
经典常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62 条 )

朱自清:不可错过的十三节国学经典课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说起朱自清先生,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总是那篇《背影》,原本我是每次读来都眼睛酸涩,随着年龄渐长,如今竟是每次想到便心有戚戚。 看到这本《经典常谈》时,我心中很是激动。这是一本畅销八十年的中国传统经典入门读本,是朱自清先生在顶级学府几十年研究教学的心血,我们无缘走... (展开)
《经典常谈》又可以叫“经典常识”
开学前,备课备到这本语文书里新增加的《经典常谈》。这本书自然是难读的,我自己通读下去,需要不停地整理笔记,整理知识点。 ⚪️ 这本书的价值正如我在标题上所说:“皆是经典常识。” 老师们读尚且觉得晦涩了,更何况学生去读,好玩的少,严肃的也不算多严肃,至少是用...
(展开)



学习传统文化和经典名著的好帮手
四大文明古国里边,中国是唯一不必冠之以“古”的国家。这是因为,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除了当时的区域与现在存在相似之外,其他的一切,人民、语言、文化都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而中国却是一脉相承,语言、文字、文化都是在继承中有创新、创新中再发展。现在的埃及人、...
(展开)

朱自清:读透这些经典,狠狠提升国学修养!
近些年来的畅销书基本上都是西方的书籍,大家仿佛越来越不愿意看中国传统古籍了,原因何在呢? 那是因为我国的经典古籍一个字就代表一个哲理,读起来特别吃力,所以就把许多人拦在了门外。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散文家,他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在他看来:“做一个有...
(展开)

传统文化经典读起来太难?大师领你来入门!
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一书,写于1942年,本意是为中学生读者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献,引导青少年了解民族文化的脉络和常识,解决经典阅读中的隔膜与困惑之处。 该书自诞生至今,已有80多年。在这漫长时光里,它为一代一代读者输送着知识和养分。无数年轻人通过这本书...
(展开)

一本书讲透十三部国学经典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以前每次看到国学相关书籍,我通常选择默默地把书压到箱底…… 在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1898—1948)的这本书中,却意外地学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趣味国学延伸知识! 在《周易》第二这篇文章里,朱自清浅显易懂地讲透了八卦相关知识:“八卦原只是数目的巫术,这时候却... (展开)
《经典常谈》,写给中学生的国学入门书
记得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会时,我看的是英文电视台转播,当时开场一群弟子手持竹简,在那儿吟诵《论语》时,外国主持人瞬间进入了静音模式,诚然,他们是不懂的。可问题是,我们自家中国人懂吗?都说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可我们真的了解《四书五经》《尚书》《汉书》《史记...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8 )
-
北京出版社 (2004)8.4分 930人读过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7)8.9分 793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8.6分 681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09)8.6分 53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经典常谈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早睡早起 2023-03-23 01:08:01 山东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于一九三一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时写下的一本关于国学经典的导读读物。 朱自清先生恐怕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文化大家了。上学时候,朱自清先生不少的文章都是要求全文背诵的。甚至是现在,虽然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像是《背影》、《荷塘月色》、《匆匆》那些经典的段落,仍然能让人回忆起来。朱自清先生除了在文学创作方面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他还在国学经典的普及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0 有用 猴子wv 2023-04-02 10:07:53 陕西
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本经典的文学评论集,更是因为它对于看书的思考文学、阅读文学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指导。
0 有用 一个人 2023-03-29 15:09:26 广西
经典“说明书”帮助你选择适合自己的经典。经典读不读,是否能够滋养你的生命,下判断的还是你自己。这本经典常谈,对这些经典之书有针对性的概括于一本。实在是给大家一个方便之门,便于读者选择阅读,可谓是一本经典导读。
0 有用 不雨花犹落 2023-04-02 23:37:43 江苏
本书的目的就是属于导读性质,先将经典选出,以白话文浅显易懂地将其历史背景,内容概括给描述出来。发掘开拓出学生兴趣,才是使他们能够真正有耐心去学习经典。
0 有用 mm 2023-02-06 13:36:15 北京
解读的很细致,很容易读,不会让人觉得晦涩。信息量很大。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