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用的书评 (6)

珀卡 2024-04-17 10:40:21

再造一个尼采,再造一个上帝

“如果特里·伊格尔顿不存在,就有必要创造一个他。”有作者用这样的句子来形容特里·伊特尔顿其人对于时代的重要,这样的方式也适用于“上帝”,伊格尔的《文化之用》正是聚焦于此。 虽然以“文化之用”为题,但特里·伊格尔顿的这本书主要聚焦于“上帝死了”之后文化对于上帝...  (展开)
鸿生 2024-03-03 23:59:40

后现代与文化危机-----现代人的精神归宿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当今世界思潮中占主流的是后现代思潮,后现代思潮表现为在信息技术浪潮下,个人高度个体化、虚拟化,在冷战结束后,众多欧美思想家已经预示出这样一个以消费主义驱动世界的到来。 正如德国思想家尼采所言说的,一个真正的危机在于“上帝”已经死了,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完成了对...  (展开)
鸿生 2024-03-03 23:48:24

后现代与文化危机-----现代人的精神归宿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当今世界思潮中占主流的是后现代思潮,后现代思潮表现为在信息技术浪潮下,个人高度个体化、虚拟化,在冷战结束后,众多欧美思想家已经预示出这样一个以消费主义驱动世界的到来。 正如德国思想家尼采所言说的,一个真正的危机在于“上帝”已经死了,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完成了对...  (展开)
712 2024-03-03 21:58:52

谁启动了生命

伊格尔顿这本书虽然在讨论文化之用,但总体还是溯源的根本问题中周旋于各种哲学大佬。 在抽象不过的文字中找到理解的钥匙是不容易的,总是要有很多次重复的咀嚼再思考才能领悟其中的逻辑与悖论,在形色的主义和哲思中很多路都是死胡同,它们只能定义一些问题而不能再宏观的解决...  (展开)
独家记忆009 2024-02-28 08:23:18

文化的社会功能

《文化之用:从启蒙运动到反恐战争》是英国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的作品。在本书中,作者强调了不同时期的文化对于当时的社会、思想、文化等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本书与其说是在谈上帝,不如说是探讨由于上帝的明显缺位而引发的危机。“循着这个主题,本书的探讨始于启蒙运动而终...  (展开)
小镜子 2023-11-10 15:31:37

上帝的“替代品”

民众就是“盲目”的遵循社会法则而奉献劳动力的人,而这个社会法则,可以是宗教。 17-18世纪的欧洲实行专制制度,教会就是一切。人们认为当时社会黑暗,需以理性之光驱逐黑暗,在法语中启蒙的本意是光明,所以启蒙运动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推翻这个时代的一切黑暗。因为启蒙的对...  (展开)

订阅文化之用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