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祁彪佳(1602—1645),字虎子,又字幼文、弘吉,号世培,自署远山堂主人、寓山主人、寓山居士、静者轩主人,山阴(今绍兴)梅墅里人。十七岁中举人,二十一岁举进士。历任福建兴化府推官、福建道监察御史、苏松巡按、河南道掌道御史、南京京畿刷卷、大理寺左寺丞、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苏松巡抚,晋右副都御史。避党争谢病归里,山居自守。明亡,坐水殉国。
祁彪佳出身越中名门,为藏书家祁承?第四子,其族被清阮元盛誉“为才子之薮”,姻亲王、朱、张、陶、商,皆属簪缨文化望族。其人以风姿绝人、颖慧早达、卓然清节享誉史传。为官称能吏,政绩可圈可点;生平博学勤述,著作传世良多,以《远山堂曲品》《远山堂剧品》名声最著。集政治家、戏曲理论家、文学家、藏书家身份于一体,被明末史家张岱推为儒家“三不朽”之理想典范。本书为其年谱长编。
赵素文,女,乐清人,浙江大学文学博士,复旦大学古籍所博士后。现任中国计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文学与文献。
年谱详实,且有交往人士的书信和诗文作为对证。祁彪佳作为明末御史,亲身参与了1643年明朝最后一次京察和政治斗争,这段经历很值得研究。南明部分虽然只工作半年多,但也可圈可点,功绩显著。
弱於文而拙於史,惟匯集之功可堪。趙書最大的貢獻就是資料匯集之功,這方面確實花費不少時間。但是僅就其文論,對於祁彪佳的文學造詣大都停留在表面,泛泛而論,思想影響也空疏不深,史學選文更是避之不及。僅就年譜的體例而論,祁彪佳《尋吳省錄》竟僅取兩三日,但是此部分日記共有八日,讓人詫異。很明顯作者是想避重就輕,放些自己懂的奏疏與內容上去,看到不懂的牌示稿更是避之不及。實際上對於祁彪佳尺牘的系年工作做得也很不... 弱於文而拙於史,惟匯集之功可堪。趙書最大的貢獻就是資料匯集之功,這方面確實花費不少時間。但是僅就其文論,對於祁彪佳的文學造詣大都停留在表面,泛泛而論,思想影響也空疏不深,史學選文更是避之不及。僅就年譜的體例而論,祁彪佳《尋吳省錄》竟僅取兩三日,但是此部分日記共有八日,讓人詫異。很明顯作者是想避重就輕,放些自己懂的奏疏與內容上去,看到不懂的牌示稿更是避之不及。實際上對於祁彪佳尺牘的系年工作做得也很不夠,按吳期間同巡撫張國維那麼多的尺牘往還,才見幾封?即使是奏疏,也只會一個具題和奉聖旨時間,中間那麼多裝敘結構的轉呈也都看不懂而不取。這就是前代明代文學一般研究者的悲哀,文獻做不深,史學基本用用辭典,思想都是理學心學,哪怕文學造詣也就停留在非常粗淺的理解。族譜中三代以前也全然信以為真。可悲!可歎! (展开)
该书内容分两部分,前五十来页是祁彪佳的传论,剩下的几百页才是年谱长编。作者文学出身,对祁彪佳文学性的一面的叙述要远比政治方面的叙述全面地多。祁彪佳现存的奏疏、揭帖、谳牍不在少数,对研究晚明史而言,这部分才是最重要的,可作者在传论部分对祁彪佳的施政却不够详细,没能充分利用上述文献,十分可惜。 至于年谱部分,则十分详细,无论是文学性的创作,还是政治性的创作,作者都一一以时间为顺序罗列开来。从这点来看,... 该书内容分两部分,前五十来页是祁彪佳的传论,剩下的几百页才是年谱长编。作者文学出身,对祁彪佳文学性的一面的叙述要远比政治方面的叙述全面地多。祁彪佳现存的奏疏、揭帖、谳牍不在少数,对研究晚明史而言,这部分才是最重要的,可作者在传论部分对祁彪佳的施政却不够详细,没能充分利用上述文献,十分可惜。 至于年谱部分,则十分详细,无论是文学性的创作,还是政治性的创作,作者都一一以时间为顺序罗列开来。从这点来看,这本年谱长编是研究祁彪佳个人经历非常好的工具书。但其缺点也在于该书工具性太强,在完整的《祁彪佳全集》出版之前,实在是太过鸡肋。要知道,网上流传的1991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祁彪佳文稿》电子版,实在是太糊,而且影印的还多是抄本,我们很难通过阅读借鉴年谱长编按图索骥《祁彪佳文稿》的具体内容。 (展开)
> 更多书评 1篇
> 2人在读
> 8人读过
> 123人想读
订阅关于祁彪佳年谱长编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曼殊 2024-07-10 11:18:51 浙江
年谱详实,且有交往人士的书信和诗文作为对证。祁彪佳作为明末御史,亲身参与了1643年明朝最后一次京察和政治斗争,这段经历很值得研究。南明部分虽然只工作半年多,但也可圈可点,功绩显著。
1 有用 麟林阁 2024-12-15 15:15:40 上海
弱於文而拙於史,惟匯集之功可堪。趙書最大的貢獻就是資料匯集之功,這方面確實花費不少時間。但是僅就其文論,對於祁彪佳的文學造詣大都停留在表面,泛泛而論,思想影響也空疏不深,史學選文更是避之不及。僅就年譜的體例而論,祁彪佳《尋吳省錄》竟僅取兩三日,但是此部分日記共有八日,讓人詫異。很明顯作者是想避重就輕,放些自己懂的奏疏與內容上去,看到不懂的牌示稿更是避之不及。實際上對於祁彪佳尺牘的系年工作做得也很不... 弱於文而拙於史,惟匯集之功可堪。趙書最大的貢獻就是資料匯集之功,這方面確實花費不少時間。但是僅就其文論,對於祁彪佳的文學造詣大都停留在表面,泛泛而論,思想影響也空疏不深,史學選文更是避之不及。僅就年譜的體例而論,祁彪佳《尋吳省錄》竟僅取兩三日,但是此部分日記共有八日,讓人詫異。很明顯作者是想避重就輕,放些自己懂的奏疏與內容上去,看到不懂的牌示稿更是避之不及。實際上對於祁彪佳尺牘的系年工作做得也很不夠,按吳期間同巡撫張國維那麼多的尺牘往還,才見幾封?即使是奏疏,也只會一個具題和奉聖旨時間,中間那麼多裝敘結構的轉呈也都看不懂而不取。這就是前代明代文學一般研究者的悲哀,文獻做不深,史學基本用用辭典,思想都是理學心學,哪怕文學造詣也就停留在非常粗淺的理解。族譜中三代以前也全然信以為真。可悲!可歎! (展开)
4 有用 喵酱甘橙 2023-04-08 09:34:36 江苏
该书内容分两部分,前五十来页是祁彪佳的传论,剩下的几百页才是年谱长编。作者文学出身,对祁彪佳文学性的一面的叙述要远比政治方面的叙述全面地多。祁彪佳现存的奏疏、揭帖、谳牍不在少数,对研究晚明史而言,这部分才是最重要的,可作者在传论部分对祁彪佳的施政却不够详细,没能充分利用上述文献,十分可惜。 至于年谱部分,则十分详细,无论是文学性的创作,还是政治性的创作,作者都一一以时间为顺序罗列开来。从这点来看,... 该书内容分两部分,前五十来页是祁彪佳的传论,剩下的几百页才是年谱长编。作者文学出身,对祁彪佳文学性的一面的叙述要远比政治方面的叙述全面地多。祁彪佳现存的奏疏、揭帖、谳牍不在少数,对研究晚明史而言,这部分才是最重要的,可作者在传论部分对祁彪佳的施政却不够详细,没能充分利用上述文献,十分可惜。 至于年谱部分,则十分详细,无论是文学性的创作,还是政治性的创作,作者都一一以时间为顺序罗列开来。从这点来看,这本年谱长编是研究祁彪佳个人经历非常好的工具书。但其缺点也在于该书工具性太强,在完整的《祁彪佳全集》出版之前,实在是太过鸡肋。要知道,网上流传的1991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祁彪佳文稿》电子版,实在是太糊,而且影印的还多是抄本,我们很难通过阅读借鉴年谱长编按图索骥《祁彪佳文稿》的具体内容。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