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作者很帅,想看她写的女性主义相关,也想看以中国人视角来讲述遗忘的历史意义变迁
可读性强,书薄,很快就能读完。作者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遗忘并不都是消极的,在数字时代,它反而是非常必要的。 过去大家总在想着怎么记录,可今天,数据越来越庞大,想被遗忘却变得几乎不可能了。
通常来说,“记住”是正向的,“遗忘”是负向的。果真如此吗?对凡人来说,就像永生可能反而是诅咒一样,我们恐怕并不愿意中二时期犯的傻又被人提起。但互联网的存在却让类似的“诅咒”有了兑现的可能。技术肢体强壮了,伦理要如何跟上?这样的人文研究切入实际,正是其有趣之处。
关于遗忘,不仅涉及个体遗忘的权利,也涉及被他人遗忘以及编辑记忆的权利。社交媒体的发展使得数据主体失去了对童年、青少年时期记忆的控制,这对埃里克森所谓的青年合法延缓期产生了不利影响,遗忘越来越难,屏蔽记忆的功能难以实现。关于宝丽来相机、标签、早期互联网的遗忘属性,作者从媒介史视角做了非常有趣的解读。但是到了后半部分,作者的同性恋身份使得其分析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强烈的不安全感以及与过去割裂的愿望使得其几乎没有分析社交媒体在记录日常中的作用,也没有对个体自身希望铭记但不想被他者知晓的记忆做任何说明。翻译很流畅地道,整体很喜欢,注释稍微有点多,开本太大,有点被封面设计埋没了。
读书会
过于分开遗忘和记忆,互联网和以前。看着有点强行建立一个论点。 不过可能也和其身份背景和社会诉求有关系。 其实我怎么会理解不了呢,很真实的影响。其实不愿忘记,但如果没有互联网,实际也就这样忘记,过去了。很多时候人的选择和愿望往往自相矛盾,纠缠犹豫的。反而是技术的在场让大脑记忆的自行处理机制被替代,记忆一直被强行固定,重现。 伤口也就年年如此,次次循环,一直这样被按压。
尼尔·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不再成为数字记忆时代的担忧,遗忘与被遗忘变得越来越不可能,数字记忆的消失越来越不可能,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自身的数字足迹与阴影之中,社交媒体的经济流通不允许信息数据消失,让用户持续生产数据这是优化产品以及不断产生专利,创造财富的核心资源。
实际阅读超过期待的一本书!凯作者切入问题的角度非常好,从儿童,青少年的角度切入,衣媒介的发展为时间线,将记忆问题和社交软件(或者社交活动)之间的关系娓娓道来。内容细腻,译笔流畅。其中很多引用的文献也很好,真是本好书!
遗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这本书用非常友好的方式将其放入新媒介技术的论域中,既有社会学、心理学的理论观照,也有新闻传播领域的经验观察。不足之处可能是该书多是立足于自身来看社会,亲近感有余,抽象程度还可以更进一步。例如,社交媒体的变化可不仅仅是技术的变化,不同的人-机联合关系在书中提到了一点,但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网络欺凌的兴起
内容暂且不谈,翻译得实在是太烂了,不知道把YouTube翻译成优兔是怎么想的。😥
其中不少论述还是好有启发的
最核心的观点: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健康的社会本有的遗忘变得越来越困难,这点对于本应该被允许有试错空间的青少年,尤其是哪些或因受辱或因身份认同等问题而想要改变自己与过去切割的青少年而言最为有害。主要论证方式:与过去青少年自我记录的方式做对比,证明前者虽然是一种记录模式,但传播范围狭窄容易毁掉;以及给了一些照片,图像被广泛传播后生活遭到严重影响的实例。论证手段不功不过吧。观点本身有趣,展开方式一般,尤其把遗忘的正当性部分建立在埃里克森的观点上:未成年人应该被允许犯错而承担较少的责任,本来就讨厌埃里克森,这点更是优点微妙 用元数据阐释标签的本质的部分蛮有趣的,引申思考一下的话,发布信息的增加例如实名化例如显示ip地,是否可以从:给出更多的元数据信息的角度来理解。
我们如何遭遇记忆。
书中观点让人深思,很具有启发性,翻译也很准确顺畅
作者讨论的重点是遗忘的权利,保护年轻人不被网络掠夺者的侵害。 但这权利在互联网时代已经不复存在,甚至在下一步人工智能时代更无法讨论,因为那时候我们可能都有数字分身,AI希望投喂的数据越多越精确复制个人,那还有什么遗忘的意义呢? 只能说尽量早接触早意识早避免吧
想起一句影视台词,“一个没有过去的人,怎么会有将来呢”。但就像这本书表达的一样,一个无法摆脱过去的人,又怎么会有将来呢?
什么烂翻译!比ChatGPT还机翻。
精细 两天半写五千字读书报告 发烧中写到想吐😮💨
忘记好难。
> 遗忘的尽头
0 有用 浅葱 2023-03-15 16:51:44 四川
作者很帅,想看她写的女性主义相关,也想看以中国人视角来讲述遗忘的历史意义变迁
0 有用 碎布片儿 2023-03-15 23:32:23 重庆
可读性强,书薄,很快就能读完。作者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遗忘并不都是消极的,在数字时代,它反而是非常必要的。 过去大家总在想着怎么记录,可今天,数据越来越庞大,想被遗忘却变得几乎不可能了。
0 有用 聿怀多福 2023-07-03 18:17:34 四川
通常来说,“记住”是正向的,“遗忘”是负向的。果真如此吗?对凡人来说,就像永生可能反而是诅咒一样,我们恐怕并不愿意中二时期犯的傻又被人提起。但互联网的存在却让类似的“诅咒”有了兑现的可能。技术肢体强壮了,伦理要如何跟上?这样的人文研究切入实际,正是其有趣之处。
1 有用 山楂不加糖 2023-08-12 21:13:14 上海
关于遗忘,不仅涉及个体遗忘的权利,也涉及被他人遗忘以及编辑记忆的权利。社交媒体的发展使得数据主体失去了对童年、青少年时期记忆的控制,这对埃里克森所谓的青年合法延缓期产生了不利影响,遗忘越来越难,屏蔽记忆的功能难以实现。关于宝丽来相机、标签、早期互联网的遗忘属性,作者从媒介史视角做了非常有趣的解读。但是到了后半部分,作者的同性恋身份使得其分析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强烈的不安全感以及与过去割裂的愿望使得其几乎没有分析社交媒体在记录日常中的作用,也没有对个体自身希望铭记但不想被他者知晓的记忆做任何说明。翻译很流畅地道,整体很喜欢,注释稍微有点多,开本太大,有点被封面设计埋没了。
0 有用 kkk77 2023-11-20 14:12:59 北京
读书会
0 有用 Ophelia 2023-11-23 12:49:47 北京
过于分开遗忘和记忆,互联网和以前。看着有点强行建立一个论点。 不过可能也和其身份背景和社会诉求有关系。 其实我怎么会理解不了呢,很真实的影响。其实不愿忘记,但如果没有互联网,实际也就这样忘记,过去了。很多时候人的选择和愿望往往自相矛盾,纠缠犹豫的。反而是技术的在场让大脑记忆的自行处理机制被替代,记忆一直被强行固定,重现。 伤口也就年年如此,次次循环,一直这样被按压。
0 有用 哑口鲑鱼 2023-04-09 10:11:50 福建
尼尔·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不再成为数字记忆时代的担忧,遗忘与被遗忘变得越来越不可能,数字记忆的消失越来越不可能,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自身的数字足迹与阴影之中,社交媒体的经济流通不允许信息数据消失,让用户持续生产数据这是优化产品以及不断产生专利,创造财富的核心资源。
0 有用 山语河 2023-03-26 01:32:24 北京
实际阅读超过期待的一本书!凯作者切入问题的角度非常好,从儿童,青少年的角度切入,衣媒介的发展为时间线,将记忆问题和社交软件(或者社交活动)之间的关系娓娓道来。内容细腻,译笔流畅。其中很多引用的文献也很好,真是本好书!
0 有用 shichalo 2023-02-17 14:32:40 四川
遗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这本书用非常友好的方式将其放入新媒介技术的论域中,既有社会学、心理学的理论观照,也有新闻传播领域的经验观察。不足之处可能是该书多是立足于自身来看社会,亲近感有余,抽象程度还可以更进一步。例如,社交媒体的变化可不仅仅是技术的变化,不同的人-机联合关系在书中提到了一点,但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0 有用 飞哆 2023-08-29 08:47:13 浙江
网络欺凌的兴起
0 有用 兢兢业业咖啡豆 2024-03-15 00:27:48 四川
内容暂且不谈,翻译得实在是太烂了,不知道把YouTube翻译成优兔是怎么想的。😥
0 有用 拜伦 2023-12-23 12:49:43 浙江
其中不少论述还是好有启发的
0 有用 伟大的乌鸦大人 2024-02-14 01:31:17
最核心的观点: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健康的社会本有的遗忘变得越来越困难,这点对于本应该被允许有试错空间的青少年,尤其是哪些或因受辱或因身份认同等问题而想要改变自己与过去切割的青少年而言最为有害。主要论证方式:与过去青少年自我记录的方式做对比,证明前者虽然是一种记录模式,但传播范围狭窄容易毁掉;以及给了一些照片,图像被广泛传播后生活遭到严重影响的实例。论证手段不功不过吧。观点本身有趣,展开方式一般,尤其把遗忘的正当性部分建立在埃里克森的观点上:未成年人应该被允许犯错而承担较少的责任,本来就讨厌埃里克森,这点更是优点微妙 用元数据阐释标签的本质的部分蛮有趣的,引申思考一下的话,发布信息的增加例如实名化例如显示ip地,是否可以从:给出更多的元数据信息的角度来理解。
0 有用 LexiLanold 2024-05-15 14:58:58 上海
我们如何遭遇记忆。
0 有用 Luxanna 2024-12-10 13:49:11 重庆
书中观点让人深思,很具有启发性,翻译也很准确顺畅
0 有用 书非借不能读也 2025-04-24 11:26:49 上海
作者讨论的重点是遗忘的权利,保护年轻人不被网络掠夺者的侵害。 但这权利在互联网时代已经不复存在,甚至在下一步人工智能时代更无法讨论,因为那时候我们可能都有数字分身,AI希望投喂的数据越多越精确复制个人,那还有什么遗忘的意义呢? 只能说尽量早接触早意识早避免吧
0 有用 上次讲到 2024-12-01 15:50:29 广东
想起一句影视台词,“一个没有过去的人,怎么会有将来呢”。但就像这本书表达的一样,一个无法摆脱过去的人,又怎么会有将来呢?
1 有用 仁哲神龟 2023-09-12 17:56:55 辽宁
什么烂翻译!比ChatGPT还机翻。
0 有用 小盒同学 2024-04-05 20:17:00 浙江
精细 两天半写五千字读书报告 发烧中写到想吐😮💨
0 有用 vinlasvinlas 2024-02-16 10:05:23 天津
忘记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