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大地 短评

热门 最新
  • 7 郭英俊啊 2023-10-09 09:08:29 北京

    奥呀,为什么这本书翻到最后,我的眼泪水突然流下来啦。

  • 5 唐小左 2024-01-19 14:29:38 四川

    奥呀,评分如此低,大概是因为它虎头蛇尾了。被前半部分吸引、感动、着迷,但后半部分无论是人物还是情节都太刻意。主角们都成了符号,父亲和母亲不是真的父母亲,他们只是代表正义、无畏、智慧、献身的先驱;老才让也不是某个具体的人,他代表邪恶、自私、官僚、忘恩负义的小人。反而配角们都有自己的人物刻画,像真正具体的人。 这是一本篇幅很长很长的小说,如果只出版前半部分,它依然是一本完整的、优秀的、感人至深的、当之无愧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好书。

  • 4 左琴右书 2024-01-20 12:23:43 上海

    前几章比较感人,可惜后面越来越伟光正……雪山版张桂梅的故事

  • 4 Wonderlust 2024-03-18 20:38:42 山东

    文笔真是好,但是在中国搞创作也真是悲催

  • 3 YSXANADU 2024-03-30 09:29:22 美国

    文采确实好,也对藏族牧人草原文化做出了深入的剖析和全面的传达,除此之外乏善可陈。以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发展来反映大环境的时代变迁,题材是有雄心的。驾驭得了就是尘埃落定、白鹿原,驾驭不住就是本书这副惨像。 人物设定太过一厢情愿,上下一根筋,几乎没有任何复杂性。唯一的亮点是老才让,亦正亦邪的矛盾性格通过其奸雄气质而完成内在统一,但总的说来都还是有点粗糙。情节发展前半部分还勉强算是细腻,到了后面几乎全靠作者一双“看得见的手”强行嫁接。

  • 2 艳子 2024-03-18 20:16:55 陕西

    前面好棒!后面感觉拖沓冗长,破坏了那种感动

  • 4 銀河修理員 2024-01-16 17:47:41 山东

    非常无聊的情节和人物构造,没想到跨入二十一世纪第三个十年的现在我们还在看这种作品。

  • 2 Fragile 2024-05-27 23:16:50 上海

    前半部分引人入胜,后半部分拖沓玄幻。主角光环有也没有

  • 1 赤羽 2024-02-26 16:13:40 北京

    这部小说以“父亲”20世纪50年代深入沁多草原、调查牧民生活为主线,贯穿青藏高原的生产、教育、商业、医疗、环保等一系列内容,细致记载了诸多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在这部作品中,父亲与角巴的相遇,使两个人、两家人、两个民族的命运有了新的轨迹。作家通过描绘汉藏两个家庭的联姻、两个民族的融合,展现了他们互为彼此的成全。前面读起来还有点意思,后面发现故事的套路都是一样的,人物刻画相当单薄。是标准的在体制内的书写范式,人物形象刻板单一,文笔略显拖沓啰嗦,流水账一样。描写的“现实生活”又充满隔阂和“脱离现实”。只能属于一本勉强及格的书吧,放在50年前还能理解。放在今天,确实是有点失望的。

  • 24 郑毅 2023-08-13 15:08:18 浙江

    看这本书的时候不时会联想到前几天刚看完的《尘埃落定》。《雪山大地》描述的是作者父辈们克服艰难险阻建设青藏高原的奋斗史,是青藏高原半个多世纪的变迁发展史。《尘埃落定》则在雪域高原里面,在土司家族兴衰里面,从傻子少爷荒诞又精彩的一生里面,思考自己的人生。细细想来,两本书都有共同之处,不仅是自然的描写、家族兴亡变迁、人物的刻画,更多的是对个人命运、人与自然、人与时代的思考。雪山皑皑,大地有爱!

  • 1 ChAn。 2024-03-06 06:26:07 黑龙江

    13H48M,前三分之一写的真好啊 好到让人觉得这就是和春夏秋冬牧场一样的真实经历 当时来看评分这么低还觉得是大家不懂雪山大地!可是从洛洛央金结婚开始,写的是什么玩意!啊!你还我雪山大地!

  • 1 杨小羊口羊口羊 2023-10-09 11:18:59 浙江

    茅盾文学奖作品,前半部分情节还可以,角巴、才让等人物的塑造个性鲜明,后半部分有点看不下去。同为讲述藏区故事的作品,也同为茅盾文学奖作品,个人更喜欢阿来的《尘埃落定》,剧情故事更符合我对于小说的预期,《雪山大地》给我的感觉有点像是当地政府的命题作文。从教育、医疗、贸易、生态等角度讲述藏区人从原始游牧状态走向现代文明社会的转型历程,面面俱到,却少了些想象力,更像是小说化的纪实文学。但总体来说,还是一部了解藏区文化的不错作品。藏区很美,藏人质朴纯粹,你不懂他们的虔诚,他们同情你没有灵魂。

  • 1 歌剧番茄 2023-10-27 00:19:17 四川

    水准还是在的,问题也确实存在,人物有点过于脸谱和理想化,前面叙述详实,结尾突然匆匆。 藏族人民的信仰确实干净又纯粹,一如雪山大地,他们对死亡没有恐惧,看得坦然,作者叙事时提到逝去也没有太过悲伤,一切都是自然而平和。主角们或许是在那个建设年代真真实实存在的人,现在看来都是理想且难得。 这部作品视角也比较独特,借“我”之口叙述了生活在雪山大地下的故事,但这样的视角不免会让人疑惑“我”为何会知晓众人的点滴事迹和心理。

  • 1 胡桃木 2024-04-16 13:34:31 上海

    后半部分的人物塑造有点符号化

  • 2 Blueberryfield 2023-12-21 08:54:34 北京

    这就是草原的宫斗戏吧,好人恒好,坏人常坏。父亲大约是现代穿越去的,几乎干啥啥行,而才让是火星穿越去的,斯坦福研究物理的硬是搞了城市设计。但仍然把书拖着读完了,一是真心热爱藏区,二是深深被作者的纯粹所动,写到年过半百仍用那么纯粹的文字写景写情甚至惯常性拖沓,把人物写活写僵写死。。是怀着笃定虔敬的高原之心。

  • 12 应物兄 2023-08-15 20:20:16 江苏

    2.5 雪山大地是藏族人最原始的自然崇拜。主旋律下的新社会新草原,和上一届最高票的《人世间》一样,完全就是奔着茅奖去的,两本书的水平也是半斤八两。背景模糊,第一次点明时间已是1976年。故事略显平淡,但情感赤忱挚烈,真诚得让人感动。为父辈立传,为草原记事。父亲一心为草原发展,不贪财不谋权;母亲一心为草原医疗,不幸染上麻风。《雪山大地》比《回响》好,藏区的故事有一种神秘的魔力,但文章冗长且模式化,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套路从开头延续到了结尾,一点点把我的耐心消磨殆尽。人物脸谱化圣人化,几乎没有弧光,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视角选取有大问题,显身叙述者+次要人物视角,明明是第一人称,但“我”却做到了全知全能。我很疑惑:为什么要有“我”这个人物?有很多情节完全可以删去。

  • 35 蓝河的风儿 2023-08-16 16:03:07 浙江

    低配版《这边风景》。和上届《主角》的叙述口吻好像但更甚——一种儿童文学般的讲述。作家生怕你看不懂,没有任何铺垫或写作技法上的野心,平铺直叙,通俗轻快。清澈见底的信息量,毫无回味余地的冲突困难解决,正能量的人物塑造。一看杨志军还真写过不少儿童文学。那我再给它赐个名字:《藏域少年传奇:吾心归处是草原》。看了书还是会很困惑这怎么就冷不丁成了茅奖第一名,这种陈旧的写法没有任何文学层面的成就。但再一想,终究是我自己对于一个体制内奖项抱有了太大的期待,终被事实泼了冷水——评委们心思很简单,最保守最亲民的主旋律制式作品就是他们最想要看到的。

  • 38 bird 2023-08-17 19:40:07 贵州

    没有茅盾文学奖的加持,怀疑会有多少人还愿意读杨志军,马拉松式长篇和过于正统的主题与这个时代明显格格不入。他为雪山守道,也为故事守旧。我丝毫不怀疑作者真挚入骨的情感,但一个作家到晚年还不懂精炼,仍固守深耕安全区,他能达到的成就也就到茅盾文学奖这里了。

  • 0 φιλοσοφία 2024-03-09 23:01:31 天津

    还行吧,但是有点达不到茅盾文学奖的级别

  • 0 冬至惊鸿 2024-03-15 14:38:41 陕西

    主角都可以封圣,他们的人生绝对对得起雪山大地。但生而为人,我其实一点也不喜欢。作为小说来看,标签化的人物群像和民谣化的吟哦叙事,暗暗有着一种安全精明的主线牵引着故事走向。没有被感动,也没有被说服,沁多城牧人幸福的现代生活缺少内核和支撑,未来会怎样究竟有谁会知道 幸福是否只是一种传说我永远都找不到?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