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亲密 短评

热门 最新
  • 20 扭腰客 2023-09-13 17:26:59 上海

    当消费主义与网络渠道深度绑定,“亲”、“宝子”、“姐子”成为商品交易中的寒暄高频词,正如线下消费中注水贬值的“帅哥”、“美女”一样,而一段真正的亲密关系,却偏偏不欢迎廉价的搭讪术语,而需要深层的情感表达

  • 79 mumudancing 2023-04-25 10:39:58 浙江

    「情感资本主义」,真是一个有意思的词。解答了我一直以来对“私人情感是否已经成为公共领域商品”的疑惑。对心理学滥用的警惕还是必要的。

  • 23 死透气了 2023-04-18 01:48:09 湖北

    薄薄的一本书,读起来并不算太轻松,因为作者对心灵鸡汤毫无兴趣,而是试图对当代人的情感现象做出手术刀一般的冷静剖析。典型的Illouz风格,而她处理这类问题举重若轻的风格着实令人佩服。书中很多主题在后来的书中有更详细的论述,包括已有中译的两本。读起来感觉前后有点脱节,前面谈的是精神分析与心理治疗如何与资本主义交织在一起塑造了人类的情感(或人类如何看待情感);后面说的则是人们为何在现实生活中失去了表达亲密情感的能力,而将更真实的自我情感投注到网上。跟自己的男友/女友难以沟通,却在微博和豆瓣上跟不认识的网友打得火热;在现实生活中不知如何找到对象或朋友,却在网上谈笑风生。很多人都是这样吧?

  • 4 yx 2023-05-04 21:10:48 湖南

    阅读体验并不流畅,读完最大的体会是意识到心理学叙事(尤其是当代疗愈性叙事)作为交流和维护自我认知的工具的定位。此外第一章关于关于情感系统缘起的分析介绍挺有意思,但无论如何本书都违背了我开卷的预期。

  • 2 捷克语在线词典 2023-04-20 09:39:30 山东

    作者的结论我基本上都接受,因此我也觉得没有很stimulating

  • 2 Lexi 2023-08-12 15:38:08 上海

    这也能叫法兰克福学派的继承人,身藏的利刃和锐气去哪里了?

  • 1 Unmensch 2023-08-01 00:17:54 湖南

    还可以,从心理学的谱系学与其女性主义的联姻到弗洛伊德后疗愈话语的修炼昌盛(这里作者混淆了精神分析的伦理学和精神诊断,也是阿伦卡在生命政治性与无意识中瞄准光头开火的重要方向)但是作者在第三章讲社交媒体下情感资本与场域作为布迪厄的补充后论证,社交媒体下的爱情变得超理性化,冷马基雅维利化是以传统爱情以肉身,性驱力,理性化, “适度”的幻想,情状感知为基准的… (伊娃,请务必小心这种恋尸癖)而且作者说并不假设社会实践是否是压抑性的还是解放性的,P153伊娃由一部电影 “说明”了物理实体亲密关系吸引力才是值得的…再者,我觉得不过瘾的地方还有没有仔细给你讲讲社交媒体下作为各部分,无身体的器官/ 视觉机器的变迁/ 精神分裂的协助作用

  • 2 离河 2023-06-08 14:20:48 北京

    不是很好读,英文版还比较顺畅,可能有中文翻译的问题。里面提的一些点高度抽象化和理论化,不是通俗读物,不理解为什么会显示为“热门”。看书评跟实际阅读体验差距太大。个人的感觉是,作者做了一些有益的解构,比如情感被剥离出来作为单独的对象,因而就可以被分析批判研究,从而就跟权力化,商品,资本运转之类联系了起来。从底层上看不是很新颖的观点,看英文的扉页发现是07年的书,难怪。

  • 3 思復復復 2023-06-15 19:21:08 上海

    不能否认写得很散很混乱…且介绍与内容关联小小…

  • 1 希夷子 2023-06-29 09:38:35 江苏

    关于情绪和情感关系商品化的文化批评,有很多社会学和文化研究的引用和综述,总体意思不大。

  • 2 nosadness 2023-05-22 12:25:01 四川

    “要想成为一位有品格的男性,他需要展现出勇气、冷静的理性和富有教养的进取心。另一方面,女性气质则要求女性善良、有同情心、保持情绪愉悦。由性别划分而产生的社会等级秩序包含着隐性的情感划分,要是没有这些划分,男人和女人就不会再生产出符合他们各自角色和身份的东西。”弃

  • 3 行果觉迟 2023-07-03 04:41:41 浙江

    提出的冷亲密和情感资本主义的概念是挺好的,阐述的时候就开始不讲人话了。

  • 3 晓豆 2023-04-30 23:58:28 浙江

    前两章还有心理学扩张的历史成因,之前不知道有这么多现实因素的博弈,学习了。情感资本主义的概念非常有意思,私密的个人的情感已经从人的肉体基础上剥下,独立了。想象浪漫爱情却实践智性爱情的人们正在经历在自我主体和他者客体之间漫长的撕裂,无药可救。

  • 1 睡觉的Aho 2023-08-10 23:05:25 上海

    1.里面有很多有趣的例子不是理论,而是观察。譬如说,心理治疗疗法是弗洛伊德在美国讲座所遗留下来的精神分析变体;又譬如工厂制对行政人员在关怀和谈判能力的期待,使我们对性别刻板印象的期待发生了互换。2.理论里最有趣味的是教训:我们理应秉持一种马基雅维利式主义,把理性算计和情感引导分离开来。我们的确为了谋求亲密关系用尽各种算计。但我们也该信赖自己的情感。这种区分虽然困难,但也值得去做

  • 1 Kelsey 2024-04-28 22:43:15 上海

    感叹一个精准的翻译能提高多少效率啊,给翻译好评。这本著作从情感的角度来分析现代性,非常新颖,个人觉得第一章的论述最精彩,批判性很强;第三章倒是解答了我实践中的不少困惑。所以,现代人的亲密关系到底是什么呢?理性化好像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 54 malingcat 2023-06-23 11:42:20 上海

    作者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继承者,批判“快餐式情感消费主义”。理论来源有三:社会学、心理学和女性主义,旨在“绘制‘情感资本主义’的大致轮廓”。第一部分是历史研究,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如何被企业、传媒和机构利用,在“沟通”的大旗下,将情感置于社交模式的中心,带有强烈主观性的生活被日益标准化的表达和程序所抹平,也吊诡地强化了主观主义和情感主义倾向。第二部分嫁接社会学和心理学概念,抛出“情感场域”和“情感资本”等概念,“疗愈性叙事”的兴起,可能是受害者情结和抱怨文化的核心,形成一种“情感惯习”、一种新的关于情感的等级秩序。第三部分分析“浪漫之网”的伪浪漫和冷亲密,互联网上“公共的心理表演”使用通用且高度标准化的语言,使得人际疏离,理性算计胜出,爱越来越难。并非通俗心理学著作,高手过招,点到即止。

  • 20 2023-07-21 17:44:15 云南

    作者是个妙人,很好的文化批评。回归直觉的、具象的、私人的,感性的,警惕抽象的、工具化理性和抽离的心理学意识形态。为颜控找到了合理性,身体乃爱的幻象萌发之根本。无论使用何种标签和话术,正如不同人对爱情迷药的感知,浪漫爱是被触发幻想的具象整体,是赫敏提到的混杂了“羊皮纸、修过的草坪和留兰香牙膏的气味”。

  • 0 小小_崇延潭 2023-04-19 09:08:07 山东

    详见长评。

  • 4 法妹儿 2023-04-15 17:50:08 上海

    易读但不易懂,看似通俗的写作,其实背后有大量深入理论阐发,作者指出现代资本主义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成为一个议题,在沟通中情感成为了人们言说的一种事物,但沟通若想成功,则必须悬置情感本身。如此一来,作为私人领域的情感其实深受公共领域的影响,心理学成为公共领域实现其目标的一种策略/工具,最后一章可以作为“时代症候”理解,通过对亲密关系和交友平台的分析,作者印证了自己的论述。

  • 3 InIn 2023-04-16 14:47:25 广东

    在写文献综述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