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的报复 短评

热门
  • 4 可天明 2023-12-15 00:03:35 法国

    历史学家读小说,挺有意思。但读的过程中脑海里反复闪过“这些个材料的出处在哪”…

  • 4 小野山 2024-03-26 14:42:37 江苏

    茶余饭后消遣,很好读,太理解搞历史的人读文学作品并且讨论“现实”的脑回路了,不过我猜这书因为过于大白话,会被玄之又玄的理论爱好者们嫌弃的。

  • 13 malingcat 2023-05-04 15:19:15 上海

    尽管豆瓣提醒我已经阅读过早先版本了——《历史学家的三堂小说课》,还是重读一遍。文化史大家彼得.盖伊在多个学术讲座中探讨过文学问题,这本书是此前观点的发展,也是他诺顿讲座的升级版。“一言以蔽之,在小说中也许有历史,但在历史中却不该有小说。” 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当他试图总结文学配方、划分势力范围时,难免深陷泥淖。可是,文学阵营的看看对方的攻防图,也好。

  • 2 Celeste 2023-11-20 10:53:20 江苏

    很小一本,休闲读物,最近在看布登勃洛克一家所以参考一下。可以看出德法英三地对19世纪现实的描绘有多大不同,有意思的是布鲁姆把包法利夫人看作是极致浪漫主义的代表,盖伊又把她视为写实派的一个案例,看来包法利真的很受知识分子欢迎呀~小时侯喜欢看奇幻狄更斯,读书时期爱看法国人写的小说(但不包括包法利夫人),最近get到了德国和俄国文学的有意思,哇真的是年纪到了越来越对死亡感兴趣

  • 1 Jammerwoch 2024-05-20 03:15:02 安徽

    狄更斯夸大了十九世纪英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迫切程度,福楼拜夸大了外省人精神生活的庸俗以及自己对浪漫主义的反感程度,《布登波洛克一家》也没有提供现代市民阶级的集体肖像,而是一部高度个人化的证词。如果说现实主义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那它一定是面哈哈镜。有天赋的作者一般很难隐藏个性,恰到好处地反映现实;反而是那些二三流作家,本身天赋极少,作品里反倒保存不少有利于社会学研究的材料,因为他们要么个性不够突出要么没有表现个性的合适手段,别无选择只能描摹现实。

  • 0 Pinkler 2024-03-15 17:06:40 河南

    是这回事,也不是这回事

  • 0 佧捺卟卟 2024-02-20 13:13:05 河南

    “在一位伟大的小说家手上,小说/虚构fiction可以创造历史。”

  • 0 REGEN 2024-03-11 17:09:34 新疆

    作为三部小说的背景补充之类看看可以,由于讲狄更斯和福楼拜讲得有点无聊拖了好久又看,结果托马斯曼部分比前面有意思。

  • 0 言不及我心 2024-03-06 15:44:06 上海

    2024-3-1(008)结语部分不太好读

  • 0 薄荷橙子 2024-01-09 22:00:06 北京

    归纳小说写作动机的三个主要来源:社会(小说家的社会背景)、记忆(小说家的技艺水平)以及个人心理学(小说家的心灵状态,包含无意识的愿望和焦虑)。一句话,作者所理解的现实只是个体看到的扭曲的现实。作者最后是回到了历史研究上,指出历史学家与小说家的区分在于,在小说中也许有历史,但在历史中却不应该有小说(fiction 虚构);历史学家说明的是历史事件本身,而小说家通过个体人物及其与社会的关系,说明的是历史事件的接受情况(这也是小说中的历史往往与现实中的历史不同频、或者说往往具有滞后性的原因)。所以这本书原来的名字《历史学家的三堂小说课》还是更合适。

  • 0 河洛越河 2023-12-17 20:53:50 上海

    认识上的新启发没有,影响是在认知之外的,要进行不那么常规的阐释(但这本其实很常规),并且说清楚(而这本就它所针对的问题而言并不很清楚),作家的心理层面及其可能,阐释者的能动及其限度。

  • 0 雾隐 2023-12-29 23:46:48 湖北

    3.5星,相当于挖了点作者和作品详细八卦最后对后现代主义历史理论发了一番虚弱的牢骚,总体属于读不读区别不大的那类书,而且实在太薄了。没有太多理论深度和创见,有点平庸,三位作家比起精心构筑选题所致,更像是随机选的。翻译有至少两处主语混淆语病。

  • 1 sibylinsane 2024-01-05 17:35:38 上海

    1. 写狄更斯和福楼拜的内容老生常谈了,写作心理学式的分析。托马斯曼那章有点意思。曼只写症候,不写诊断(比如借死写爱这种隐晦手笔)的写作偏好出自他的深柜心态。再叠加战时背景,导致成品十分温吞。和前两位不同,他的报复是延时的:个人情感和政/治认同均被迫错位。不过这让讽刺效果更诗意了。2. 两种对历史学“真实性”的批评:小说比历史更真;小说和历史都是一套叙事,不存在历史真理。Peter Gay反对后者的方式是,证明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受小说家经验影响且她们放任这些影响的效果。这种影响本身展示了某种真实性。同时,承认历史学家的偏见介入。然后一对标得出结论,史学偏见也是一种历史真实,因此不能说历史学的现实不真。最后机械降神,但我们比小说家多了求真的理想啊!……

  • 0 苜蓿白鲜 2024-01-01 07:35:56 上海

    特别喜欢最后谈《族长的秋天》的地方。比读书的时候谭师讲得更锋利一些。

  • 0 Okra 2024-01-31 12:11:31 河南

    对现实主义的报复停留在花边新闻和索隐大全 ,但小说和小说批评同等需要趣味性3.5+

  • 0 YIKE 2024-01-19 23:19:34 浙江

    后面文献可参考

  • 0 2024-03-24 17:37:03 重庆

    更像是文化史研究,围绕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小故事很有趣,但现实-再现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的本质化。细读了《包法利夫人》一节。

  • 0 今天也要开心鸭 2023-07-23 20:08:33 广东

    文笔比观点精彩。 A fiction can make history.

  • 1 Alexia 2023-08-17 18:51:18 山东

    很有趣的一本口袋书(非常小的一本),本来以为历史学家读小说会非常“学究式”,但反而文采斐然风度翩翩(甚至科普起来了八卦),只是很多想法和理论缺乏实证,看起来更像是作者自身的“报复”

  • 0 池浅 2023-08-25 17:27:26 江苏

    挺薄挺小的一本书 卖的好贵 后悔不应该买实体的...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