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复述历史人物生平,笔力不足驾驭这一选题,看楔子一篇足见贪多而无钩沉提要之能。高分推荐太梦幻
我在上海鹿鸣书店听过作者的新书分享,彼时正值电影《满江红》上映期间,赵构秦桧岳飞再次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读者们提了很多与此相关的问题,作者都一一给予了客观细致的解答,可见作者是读了大量史书又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书里有一章就是专门写岳飞的,那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章。 我还特别喜欢书名中的“缔造”二字,那个国破家亡的时期,朝堂分崩离析,黎民流离失所,所谓的中兴,更多的是“圣君贤相”编织出来遮掩现实愚弄历史的把戏。 Btw,封面上的人物,左上角是高宗赵构,腰封上是孝宗赵昚,这个设计也挺有意思的,如果书一拆开就跟我一样扔掉腰封,那就扔掉了孝宗,而高宗依然高高在上地稳坐皇椅。
流水账,充满臆想和个人偏见,浪费我时间
虽是写史,但字字珠玑、文采斐然。绍兴体制的建立使偏安一隅的南宋形成了由帝王操控权相的权力高度集中机制,高度集权使得宋廷的政治气氛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管是虞允文的大捷、岳飞的必死、胡铨的起复以及张浚的无奈,都只是权力中枢的意志转移。即便移居大内、荣登太上,但赵构的投降主义对于孝宗朝野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如辛弃疾等部分“非典型官员”面对外交内政一塌糊涂、但却对内大赞“中兴盛世”的南宋,也只有投笔喟然,泯然众人矣。
比通史科普读物严谨,又比正史及学术著作通俗,阅读流畅度适中,适合对南宋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作为进阶阅读。
读了三个晚上,时时感觉《万历十五年》的幽灵在字里行间游荡,当然这里是绍兴三十二年。黄仁宇写万历皇帝、申时行、海瑞、李贽、戚继光,还有死去的张居正,王晨写高宗孝宗交接班、写虞允文、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张孝祥、胡铨、周必大、辛弃疾、张浚、吴璘,还写死去的岳飞。回到具体的历史情境,呈现细腻的历史肌理,作者对人际关系的考察尤见功力,比如以孝宗与周操的关系考察孝宗的手段、通过对范成大、张孝祥、陆游与汤思退的关系之梳理,祛除历史人物脸谱化的机械观点,同情古人的局限和坚守,了解古人的言论和行为,与古为新,他们也一直是在理想与现实、在敢想与能为之间顿挫折冲。
实际四星半,加半颗星。人家在后记里客气了几句,还真有不少人以为书里对话都是胡编的,醉了。对话最多,细节最多的胡铨那一章来自于胡铨自己的《澹庵集》,只有周必大辛弃疾那一章作者用陆游之口重现了辛弃疾五十人特种兵附体的过程。这本书真正的问题是没出注释,应该有注释,各种生动的场景对话出个出处,照顾下批评家们。
从苏辛再到大宋文臣,这是第四本啦。虽然自认是自来水,但是也敢说没带太多滤镜。一切问题大概也属于我自身水平和底蕴有限,这个短评应该有些参考价值,尤其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 如果是第一次读作者的书,建议先看《大宋文臣的品格》,个人感觉那本更好读,读完再读这本,连着读完应该体验感更佳。 含金量高的评价看下面长评,我说最普通的。比如岳飞和秦桧之间更细节的东西,在此之前我脑海里概念是,啊,奸臣害死了英雄。不只是我的问题,接受的教育是这样,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人要持续阅读。 同样再一次感受到稼轩当年豪情以及放翁的失意。其他写不下了看书吧 此外,专业上我没资格点评,还是说最普通的,全文有点难读,我慢慢啃完的。所以我前面说,建议先读大宋文臣,不然我怕大家一翻开这书就跑了哈哈 最后想说,还是很爱读老师的后记。
和《万历十五年》一样,从各个人物角度去刨析复杂的时代环境。南宋是成功的,因为他会苟且偷安,同时他又非常的失败,一次次中兴的机会,就这么被溜走!总的一点,皇帝没我秦皇汉武唐宗的魄力本事,那自己要想做事,就得有一位权臣,一群忠实的意志执行者,言帝王所不能言,事帝王所不能事!国不完整,人且偷安,再牛的政治,再好的经济,再深的文化,也终究会被小族群吞并!
看到的所有模仿《万历十五年》最到家的一本。裁取绍兴三十二年作为横截面,最大限度展现了南宋的王朝气质。 1162年,上一年海陵王南侵,打破宋金「绍兴和议」十年平静局势,谁料完颜亮后院起火,惨死长江,中土一片混乱,北方义军四起,岂不是王师北定大好时机?奈何关键时期,高宗撂挑子,孝宗上位,空有宏图霸业,受太上掣肘与理政经验所限,大好局面稍纵即逝,苦战的西军差点重复了十年前岳飞的命运。可叹!可悲!可怜! 大凡南渡王朝,皆没啥奋发气象,前有东晋,后有南明,遗民泪尽,中兴空许。好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偏安也有胡铨「请斩秦桧」的冒天下之大不韪,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奈何!主战派的豪情终消磨在挥毫诗词、尽觞杜康的醉梦中。「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作者以小传写法塑造群像、勾连史实,不仅明白晓畅、轻松易读,而且在人物的行动和思虑中来介绍宋代制度、职官、军事就显得十分生动活泼。本书有三个突出特点:第一,在对中兴四大诗人、汤思退与张孝祥、胡铨与岳飞、辛弃疾与范成大几组人物及其相互关系的描写中,不独关注其个性、经历,而且探索这种个性与经历如何与建炎、绍兴间“绍开中兴”的南宋皇权和文官制度进行互动。第二,详尽考察了岳飞、秦桧与赵构之事,理清了一些常见的误解。第三,在前两点的基础上,南宋皇权和制度的重建,及其在宏观层面的特点与缺陷就明白无误地展示出来了。
绍兴十一年是南宋最悲怆的年份,绍兴三十二年是南宋最微妙的年份:赵、秦、岳、吴、刘、张甚至完颜,各自的命运,以及此后的百年
更像话本而非论著。能看出作者是真的厌恶赵构和韦氏,强调史实,也强调观点。每章结尾处的悲渺感倒是很重,车轮碾过时,人人以为自己手握牵绳,可结局仿若蝼蚁。斗争悲愤,悲顶层,愤无力,人命成卑贱,总该有人担责。空负繁花,空付韶华。马蹄疾,风雨尽,绍兴偏安,北虏旧疆一场空。
就很尬…
读《大宋文臣的品格》后便深喜作者的写法,这本新作也十分精彩。绝不同于近年大批出产的泛泛而谈的宋史通俗读物,而是情理兼备,又极有分寸地以部分小说笔法使历史人物形象立体鲜活起来,尤其是赵九的深险。
本书正如作者所期望的那样,兼具学术的严谨性以及小说的趣味性,让广大读者都能在书海中遨游。
不容易读,怪我中文底子差,有着议论不同意,说的有理,但不能令人信服,尤其在秦桧是不是奸细……鹏举原来是道德完人,真牛逼!
字里行间才华满溢,让我这个读不进历史的人都流连忘返。
作为历史题材通俗文学,读起来索然无味,对于这段历史人物不熟悉的读者,很难代入,文笔一般,故事讲得也无趣。
为我们带来一幅以最高统治者赵构为首的南宋百官图,写尽南宋朝政的破败和苍凉。
> 缔造的“中兴”
10 有用 听风起树鸣 2023-05-20 21:52:01 湖南
复述历史人物生平,笔力不足驾驭这一选题,看楔子一篇足见贪多而无钩沉提要之能。高分推荐太梦幻
4 有用 -西篱- 2024-05-12 07:35:44 上海
我在上海鹿鸣书店听过作者的新书分享,彼时正值电影《满江红》上映期间,赵构秦桧岳飞再次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读者们提了很多与此相关的问题,作者都一一给予了客观细致的解答,可见作者是读了大量史书又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书里有一章就是专门写岳飞的,那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章。 我还特别喜欢书名中的“缔造”二字,那个国破家亡的时期,朝堂分崩离析,黎民流离失所,所谓的中兴,更多的是“圣君贤相”编织出来遮掩现实愚弄历史的把戏。 Btw,封面上的人物,左上角是高宗赵构,腰封上是孝宗赵昚,这个设计也挺有意思的,如果书一拆开就跟我一样扔掉腰封,那就扔掉了孝宗,而高宗依然高高在上地稳坐皇椅。
4 有用 薇若妮卡 2023-10-22 22:11:46 上海
流水账,充满臆想和个人偏见,浪费我时间
6 有用 纳豆 2023-09-18 08:36:33 贵州
虽是写史,但字字珠玑、文采斐然。绍兴体制的建立使偏安一隅的南宋形成了由帝王操控权相的权力高度集中机制,高度集权使得宋廷的政治气氛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管是虞允文的大捷、岳飞的必死、胡铨的起复以及张浚的无奈,都只是权力中枢的意志转移。即便移居大内、荣登太上,但赵构的投降主义对于孝宗朝野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如辛弃疾等部分“非典型官员”面对外交内政一塌糊涂、但却对内大赞“中兴盛世”的南宋,也只有投笔喟然,泯然众人矣。
8 有用 上汤焗龙虾 2023-04-16 23:45:04 北京
比通史科普读物严谨,又比正史及学术著作通俗,阅读流畅度适中,适合对南宋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作为进阶阅读。
17 有用 方塘 2023-04-11 22:22:21 山东
读了三个晚上,时时感觉《万历十五年》的幽灵在字里行间游荡,当然这里是绍兴三十二年。黄仁宇写万历皇帝、申时行、海瑞、李贽、戚继光,还有死去的张居正,王晨写高宗孝宗交接班、写虞允文、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张孝祥、胡铨、周必大、辛弃疾、张浚、吴璘,还写死去的岳飞。回到具体的历史情境,呈现细腻的历史肌理,作者对人际关系的考察尤见功力,比如以孝宗与周操的关系考察孝宗的手段、通过对范成大、张孝祥、陆游与汤思退的关系之梳理,祛除历史人物脸谱化的机械观点,同情古人的局限和坚守,了解古人的言论和行为,与古为新,他们也一直是在理想与现实、在敢想与能为之间顿挫折冲。
4 有用 李四胖弗在一起 2024-01-24 15:17:56 上海
实际四星半,加半颗星。人家在后记里客气了几句,还真有不少人以为书里对话都是胡编的,醉了。对话最多,细节最多的胡铨那一章来自于胡铨自己的《澹庵集》,只有周必大辛弃疾那一章作者用陆游之口重现了辛弃疾五十人特种兵附体的过程。这本书真正的问题是没出注释,应该有注释,各种生动的场景对话出个出处,照顾下批评家们。
6 有用 KC 2023-07-27 21:22:00 湖南
从苏辛再到大宋文臣,这是第四本啦。虽然自认是自来水,但是也敢说没带太多滤镜。一切问题大概也属于我自身水平和底蕴有限,这个短评应该有些参考价值,尤其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 如果是第一次读作者的书,建议先看《大宋文臣的品格》,个人感觉那本更好读,读完再读这本,连着读完应该体验感更佳。 含金量高的评价看下面长评,我说最普通的。比如岳飞和秦桧之间更细节的东西,在此之前我脑海里概念是,啊,奸臣害死了英雄。不只是我的问题,接受的教育是这样,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人要持续阅读。 同样再一次感受到稼轩当年豪情以及放翁的失意。其他写不下了看书吧 此外,专业上我没资格点评,还是说最普通的,全文有点难读,我慢慢啃完的。所以我前面说,建议先读大宋文臣,不然我怕大家一翻开这书就跑了哈哈 最后想说,还是很爱读老师的后记。
3 有用 黑老八 2023-11-22 00:44:12 江苏
和《万历十五年》一样,从各个人物角度去刨析复杂的时代环境。南宋是成功的,因为他会苟且偷安,同时他又非常的失败,一次次中兴的机会,就这么被溜走!总的一点,皇帝没我秦皇汉武唐宗的魄力本事,那自己要想做事,就得有一位权臣,一群忠实的意志执行者,言帝王所不能言,事帝王所不能事!国不完整,人且偷安,再牛的政治,再好的经济,再深的文化,也终究会被小族群吞并!
4 有用 山微漾 2023-06-27 09:54:07 北京
看到的所有模仿《万历十五年》最到家的一本。裁取绍兴三十二年作为横截面,最大限度展现了南宋的王朝气质。 1162年,上一年海陵王南侵,打破宋金「绍兴和议」十年平静局势,谁料完颜亮后院起火,惨死长江,中土一片混乱,北方义军四起,岂不是王师北定大好时机?奈何关键时期,高宗撂挑子,孝宗上位,空有宏图霸业,受太上掣肘与理政经验所限,大好局面稍纵即逝,苦战的西军差点重复了十年前岳飞的命运。可叹!可悲!可怜! 大凡南渡王朝,皆没啥奋发气象,前有东晋,后有南明,遗民泪尽,中兴空许。好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偏安也有胡铨「请斩秦桧」的冒天下之大不韪,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奈何!主战派的豪情终消磨在挥毫诗词、尽觞杜康的醉梦中。「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8 有用 维参 2023-05-02 20:06:54 广东
作者以小传写法塑造群像、勾连史实,不仅明白晓畅、轻松易读,而且在人物的行动和思虑中来介绍宋代制度、职官、军事就显得十分生动活泼。本书有三个突出特点:第一,在对中兴四大诗人、汤思退与张孝祥、胡铨与岳飞、辛弃疾与范成大几组人物及其相互关系的描写中,不独关注其个性、经历,而且探索这种个性与经历如何与建炎、绍兴间“绍开中兴”的南宋皇权和文官制度进行互动。第二,详尽考察了岳飞、秦桧与赵构之事,理清了一些常见的误解。第三,在前两点的基础上,南宋皇权和制度的重建,及其在宏观层面的特点与缺陷就明白无误地展示出来了。
11 有用 张佳玮 2023-11-03 23:23:32 江苏
绍兴十一年是南宋最悲怆的年份,绍兴三十二年是南宋最微妙的年份:赵、秦、岳、吴、刘、张甚至完颜,各自的命运,以及此后的百年
2 有用 纪鸿休 2024-05-31 17:11:43 湖北
更像话本而非论著。能看出作者是真的厌恶赵构和韦氏,强调史实,也强调观点。每章结尾处的悲渺感倒是很重,车轮碾过时,人人以为自己手握牵绳,可结局仿若蝼蚁。斗争悲愤,悲顶层,愤无力,人命成卑贱,总该有人担责。空负繁花,空付韶华。马蹄疾,风雨尽,绍兴偏安,北虏旧疆一场空。
2 有用 去年胜赏曾孤倚 2023-06-03 10:35:11 湖北
就很尬…
6 有用 阿辽沙 2023-05-05 17:16:20 浙江
读《大宋文臣的品格》后便深喜作者的写法,这本新作也十分精彩。绝不同于近年大批出产的泛泛而谈的宋史通俗读物,而是情理兼备,又极有分寸地以部分小说笔法使历史人物形象立体鲜活起来,尤其是赵九的深险。
6 有用 格野 2023-04-02 11:00:34 广西
本书正如作者所期望的那样,兼具学术的严谨性以及小说的趣味性,让广大读者都能在书海中遨游。
3 有用 慕容郁文 2023-06-11 11:59:11 北京
不容易读,怪我中文底子差,有着议论不同意,说的有理,但不能令人信服,尤其在秦桧是不是奸细……鹏举原来是道德完人,真牛逼!
3 有用 2毛 2023-08-20 00:42:38 山东
字里行间才华满溢,让我这个读不进历史的人都流连忘返。
1 有用 歩道橋 2024-12-17 10:59:38 江苏
作为历史题材通俗文学,读起来索然无味,对于这段历史人物不熟悉的读者,很难代入,文笔一般,故事讲得也无趣。
1 有用 晚秋读书🍁 2024-09-27 08:27:53 湖北
为我们带来一幅以最高统治者赵构为首的南宋百官图,写尽南宋朝政的破败和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