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普利策新闻摄影奖跨越70年经典之作
近20万文字还原作品背后的拍摄经过
个人的照片成为历史里程碑上的标记
关于摄影师和他们的照片的故事
·
◎编辑推荐
☆跨越1942—2015,将见证过我们时代的普利策新闻摄影作品精选在册
普利策新闻摄影奖自1942年开始每年颁发一次,它象征着新闻摄影成就的巅峰,许多新闻摄影工作者都将获得普利策新闻摄影奖视为毕生追求。
本书将这些见证过我们时代的作品精选在册,包括:底特律劳工冲突,马丁·路德·金遗孀,科丽塔的庄严肖像,美国总统里根遇袭全过程,虎视眈眈的秃鹫和饥肠辘辘的非洲女孩,克林顿-莱温斯基丑闻,“9·11”恐怖袭击,伊拉克战争,埃博拉瘟疫……除历年获奖作品外,还以图文并列的方式简要介绍了当年未获奖的重大新闻事件照片。
·
☆在直观的影像之外,借助文字还原作品背后的历史事件及拍摄经过
照片很容易在互联网上获得,有关...
普利策新闻摄影奖跨越70年经典之作
近20万文字还原作品背后的拍摄经过
个人的照片成为历史里程碑上的标记
关于摄影师和他们的照片的故事
·
◎编辑推荐
☆跨越1942—2015,将见证过我们时代的普利策新闻摄影作品精选在册
普利策新闻摄影奖自1942年开始每年颁发一次,它象征着新闻摄影成就的巅峰,许多新闻摄影工作者都将获得普利策新闻摄影奖视为毕生追求。
本书将这些见证过我们时代的作品精选在册,包括:底特律劳工冲突,马丁·路德·金遗孀,科丽塔的庄严肖像,美国总统里根遇袭全过程,虎视眈眈的秃鹫和饥肠辘辘的非洲女孩,克林顿-莱温斯基丑闻,“9·11”恐怖袭击,伊拉克战争,埃博拉瘟疫……除历年获奖作品外,还以图文并列的方式简要介绍了当年未获奖的重大新闻事件照片。
·
☆在直观的影像之外,借助文字还原作品背后的历史事件及拍摄经过
照片很容易在互联网上获得,有关摄影师与照片背后的故事却并不能轻易知晓。在美联社担任摄影总监长达25年的哈尔·比尔用近20万字道出照片背后的一切,关于事件,关于摄影师,关于刊出后带来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千钧一发的救人之际、唐人街上警察与儿童真诚的交谈、凝固汽油弹下被烧伤的女孩……在哈尔笔下,他们不再是定格在纸张上无法出声、不被了解的一张张陌生的脸,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有或心碎或温情或令人深思的真实故事。
·
☆铭记历史,超越历史,以贯穿始终的人性见证新闻摄影存在之必要
如若不能亲眼见证历史,也要尽可能记住它们,或许从中便能窥见人类之所以存续的星火光芒。正因此,1968年马丁·路德·金的葬礼上,当时还被抱在怀里的小女孩伯妮丝·金也在32年后站在了抗议黑人被警察暴力执法致死的演讲台上;2015年弗格森街头燃烧的烈火5年后在明尼阿波利斯市重现。记住历史的意义在于超越历史,这或许也是新闻摄影存在之必要。
·
◎内容简介
普利策奖被誉为“新闻界的诺贝尔奖”,其新闻摄影奖象征着新闻摄影成就的巅峰,自1942年开始颁发,除1946年因故未评之外,每年评选一次。
本书精选了自1942年开始至 2015 年的普利策新闻摄影奖获奖作品(包括1968年起分设的突发新闻摄影奖和专题摄影奖)。在直观的影像之外,哈尔·比尔通过优美的笔触和详实的史料,力图借助文字还原作品背后的历史事件及拍摄经过。
此外,本书还以图文并列的方式简要介绍了当年未获奖的作品或重大事件。
·
◎名人推荐
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将这些图像深深印在脑海中。
——美国著名新闻主播 汤姆·布罗考
◎媒体推荐
这本书会让你了解1943—2015年的世界,这会让你振奋,也会让你撕心裂肺。它能带你感受和扩展同理心,也希望告诉你,一个摄影记者“为了拍到那张照片”所经历的一切。
——Goodreads读者
见证历史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美] 哈尔·比尔(Hal Buell)摄影编辑,在超过35个国家从事摄影工作逾40年,曾在美联社担任摄影总监长达25年。编著并出版了十几本关于新闻摄影的书。
[美] 大卫·哈伯斯坦(David Halberstam)撰写前言,他被誉为“美国记者之父”,普利策奖得主、著名记者、作家与历史学家。
目录 · · · · · ·
导论 8
第一阶段 大画幅相机与早期普利策 10
第二阶段 小型相机,越战与民权时期普利策 54
第三阶段 新普利策:图片新闻 80
第四阶段 彩色摄影与数码摄影,女性摄影师,非洲普利策 132
· · · · · · (更多)
导论 8
第一阶段 大画幅相机与早期普利策 10
第二阶段 小型相机,越战与民权时期普利策 54
第三阶段 新普利策:图片新闻 80
第四阶段 彩色摄影与数码摄影,女性摄影师,非洲普利策 132
第五阶段 数码革命 246
第六阶段 新世纪,新危机 308
索引 332
致谢 / 照片提供 334
出版后记 335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现在提起这件事,并带着无限钦佩之情追踪霍斯特的思维过程,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很难得的视角,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是什么让这本书中提及的大量新闻摄影作品显得那么特别。绝大多数情况下,伟大的照片并不是什么特殊的好运气的结果,或者某一天历史性的时刻突然造访,然后就被保存到你的徕卡或尼康相机里了。更多时候,那是在持之以恒的辛勤工作、充分的准备以及非凡的人道主义牺牲精神之后的产物——一个拥有杰出天分的人放弃了朝九晚五的安稳生活,去到那些充满困难和危险的地方,投身于那漫长而动荡的工作。做出这种选择的原因是难以理解的一不仅是对一般的读者而言,对他们自己来说也是这样。他们不知道为何安全又有保障的生活让他们感到无聊,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想要——确切地说是需要——去冒险,他们只是这么做了。某种程度上,我也不能完全理解,或许是他们特有的才能将他们从普通人的世界中拉开,促使他们踏上那引诱着伟大摄影师的冒险旅程。这样的工作本身就是目的。这是最终的、伟大的追寻。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前言 6 -
世界变小了,也变得更加复杂。人们在报纸上寻求答案。而新闻本身也改变了,尽管它从来都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定义仍然不明晰,但变化是显而易见的。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报纸几乎没有关于生活方式和个人问题的报道,也没有关于如何布置家居的内容,很少刊登旅行游记,娱乐新闻也仅限于电影评论,倒是很多报纸都会刊登连载小说。电视的出现进一步推动照片成为信息报道的主要手段。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导论 8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见证历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见证历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1 条 )
> 更多书评 21篇
论坛 · · · · · ·
为什么109页 1976年突发新闻那张照片会开天窗?没... | 来自咕噜噜波波 | 4 回应 | 2024-11-22 00:45:01 |
阅读交流群 | 来自free | 2 回应 | 2024-10-08 11:59:06 |
請問空白黑框的照片是什麼內容呢?可以簡單講講嗎? | 来自安 | 2023-09-13 22:45:24 | |
书中的图片 | 来自麒麟 | 1 回应 | 2023-08-26 03:02:0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Black Dog & Leventhal (2015)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Tess Press/Black Dog & Leventhal (2006)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日経ナショナルジオグラフィック社 (2011)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Tess Press (2007)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维城乱马照相馆&胶片俱乐部】摄影藏书 (维城乱马)
- 所有感兴趣的都要看~~~~~~~ (qianyu)
- 社会/文化史 (🦉的瓦涅密)
- 购书单【1】 (波豆豆)
- 【小蠹书箱】照相本子 (小米=qdmimi)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87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见证历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张小北 2023-08-22 11:10:31 北京
向这个混乱动荡的世界致敬。我们观察、记录,然后思考。
2 有用 思郁 2023-09-14 20:35:11 河南
有两张照片开了天窗
4 有用 密码有误 2024-07-23 14:30:10 陕西
https://mp.weixin.qq.com/s/RsZ-JhbXtWbZP4Agw2wQUA
0 有用 小猪快跑233 2024-02-17 17:09:27 北京
原来普利策奖项是1942年设立的
12 有用 扭腰客 2023-08-29 15:58:03 上海
不能因为开了“天窗”就否定出版这本书背后的艰辛,我相信我们都在“见证历史”,滚滚长江东逝水,任何开历史倒车的行为,终究会沦为笑柄,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