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中毒 短评

热门 最新
  • 13 袁长庚 2023-06-15 18:39:00 云南

    只有在云南生活了快一年之后,才能理解这本书的各种弦外之音,表面是饮食随笔,深层里是种种难以被寻常言语组织起来的经验和历史。这周六下午两点半,在昆明璞玉书店,我跟聂老师做一个小的对谈活动,雨季来了,大家一起尝个鲜

  • 18 2023-07-12 01:39:29 云南

    3星,书内曾老先生的菌类插画赏心悦目。单说书,作者贪心有余,笔力不足,写菌的同时还试图穿插昆明城市的变迁和奇人异士的故事。作者难以驾驭如此庞杂的主题,且文字有中老年男人的“局气”,这部分在书的后半段分外明显。科普浮于表面,食谱部分重复,对吃的鉴赏和研究远不如汪的细致和深。不过提到的地域吃食还是很吸引人,譬如腌菜炒马匹勃、传统炊锅加手撕鸡油菌、滇北藏区的松茸鸡汤搭腊藏香猪和普洱的大红菌鸡汤等。个人觉得最可写出彩的部分是昆明,它远离政治中心和名利场,作为省会和不同地域甚至中西文化的交汇之地,在上个世纪竟是如此时髦、包容和多样,还多了点随性散漫,读时想到了泉州。可惜作者写得支离破碎,那些散在各章节的人与事并未和本地食菌文化很好地交织在一起。读完感到遗憾,我们的城市从何时开始变得如此无趣?

  • 9 内陆飞鱼 2023-05-18 10:18:44 云南

    这书基本上就是写给、画给云南人看的,或者是给外省人食菌指南。云南土著,四、五岁记事起每年夏天都食菌,自己捡的、买的,花花绿绿,麻麻辣辣,煮汤,爆炒,凉拌,火锅……鲜味如初,从未中毒,也不知何谓中毒,致幻后灵魂出窍的感觉听说过没见过,不知体内是不是有了抗体。

  • 3 小波福娃 2023-07-12 01:43:58 上海

    后半本不太行

  • 7 张大水 2023-05-22 13:48:05 湖北

    每到盛夏季节,就会想起腾冲的野生菌,特别是鲜美的鸡枞。常年在云南生活的太需要这本书了,插画都好精美,特别是毒蘑菇的图谱册。

  • 1 la vie en rose 2023-05-23 23:28:21 云南

    读完了,有趣,插画特别特别棒。说真的,云南人应该人手一本!揣着它我今年都有信心上山捡菌子去了

  • 1 方悄悄 2023-05-20 21:17:12 北京

    很好看,就是一种菌接着一种菌写下来,写得很朴实

  • 8 私享史 2023-05-24 00:10:30 浙江

    说来奇怪,我莫名地把书名读成“菌钟毒”,直到读到正文里某处带有语境出现的这仨字才意识到是“菌众毒”。我觉得这本书定位比较小众,主要面向云南人和蘑菇饕餮客,反正我是没有什么兴致的。写法上则有些杂糅,博物学知识+烹饪知识+昆明往事+名人轶事,关键是并没有揉到一块儿去,而且作者文笔很难称得上好,对于人物的描写挺干瘪的。

  • 4 时间之葬 2023-05-17 10:06:29 云南

    说是写菌,其实更多还是写人。或许是因为亲切,还是觉得大理(冷菌)那一节最有意思,当然也是因为大理的人本身也更有意思。文字虽然有些地方有陈旧之嫌,但手绘插图和老照片确是本书的点睛之笔。

  • 3 乔峰 2023-05-28 13:57:26 四川

    很好看,看得流口水。介绍了多种可食用菌,写菌,也写吃菌的人。 我今年能去云南吃菌吗?

  • 3 闲敲棋子张爱财 2023-05-24 20:05:52 四川

    本精神云南人很喜欢,尤其前半部分非常朴实有趣。啊,又到了吃菌的季节了!

  • 2 xi-xia 2023-11-19 21:05:23 云南

    后半本跟《老饕漫笔》一个毛病,匠气太重。名人写吃(尤其老男人),如果对吃爱得不够纯粹,笔墨就容易往饭局/社交上靠拢。汪曾祺在这点上就是一股难得的清风。菌子科普和老昆明的旧日风貌都挺有趣的,可惜篇幅占比不高。笔墨最多的名人故事属实是自来嗨,跟美食部分没有很好的融合,读得兴味索然。按图索骥时意外发现南来盛咖啡重开了,下次路过昆明的话,倒是很有兴趣去看看。

  • 1 粟冰箱 2023-06-12 21:59:49 上海

    以“菌”为引,写故友、旧时光和云南的风土人情,挺有趣的。有点想去吃毒蘑菇~

  • 5 祁十一 2023-06-07 21:28:11 浙江

    是想要拿着书,在这个夏天去云南、去昆明吃菌子的程度。牛肝菌、松茸、鸡油菌、羊肚菌……光是看菌子为名的篇章就流口水了。每种菌子还串联起一个关于昆明、云南老街坊的故事,对我这样三分之一个云南人(另三分之二是四川和除四川云南以外的世界其他地方)来说,又增加了对云南对昆明的了解呢。另外前面讲普通人和菌子的故事,昆明老街变迁的部分,非常好。后面“我和我的名人朋友们”真牵强,没必要,现在的读者不会因为名人买单的,大家要看的是真实的人、真切的菌子故事。

  • 0 bookbug 2023-07-18 12:22:45 北京

    我小时候的两大人生终极疑问,一个是像爸妈切菜那么快会不会突然切到手指?一个就是这么多种蘑菇吃起来,会不会中毒。数十年后自己刀工精进却依然常常不小心被刀切到,吃过太多食不厌精的菌类也还能平安无事,其实都不是真正的答案。关于生活的一切答案就像这本书所写,在云端在风中在山上在水边在菌类的香味里飘。别看书名里有菌也有毒,主旨却不是讲名物,尽管也有但都是起兴或引子,引出风土人情或城市变迁;中毒当然也司空平常,好像没中过菌中毒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滇人一样,但其实书中所讲还都是可食用的无毒菌,只是有时会因做法或时机问题引起中毒而已。况且中毒也不限于物质和身体,更包含精神。当你看过云南各处山水云彩,能吃出鸡枞与鸡油的差别, 分辨出松茸和松露的味道,喜欢上竹荪炖一切后的竹荪,你一定早就像我一样深度中毒了。

  • 1 黎戈 2023-06-18 08:58:17 江苏

    不是博物科普书,也不仅是食事,还掺杂着人事和云南旧日风物,这像树影对楼台一样,让文章起了涟漪,生动了些,过去看扶霞的《鱼翅与花椒》,也感怀于其中的老成都风情和人事体温。另外书中还有一些曾孝濂的图,画云南花鸟那个博物画大咖,那画风真是呼之欲出。

  • 0 无远弗届 2024-01-16 15:02:51 天津

    最喜欢的是封面和导言

  • 0 金桔量子 2024-01-17 11:46:11 云南

    Jier中毒!

  • 1 Be2wardsdeath 2024-01-16 09:36:52 云南

    曾曾的书屋做过此书的分享会,我也借此收到了to签签名版的书本。菌子应当是上天给予云南人最美丽的馈赠,味蕾连接记忆,采菌、食菌的过程更是人与人之间的故事。作者对于文化社会和美食之间的探讨蛮有意思,里面很多菌子的画作是曾孝濂先生所做,兼具美感和真实性。一本趣味盎然的小说,用作收藏也蛮不错。

  • 1 海怪 2024-01-21 06:22:42 云南

    插图加一星,读书过程犹如我面对摆脱不掉的甲方饭局听对方唠了四小时“我认识xxx那种nb人物”,还一直强调小妹我只是在给你科普我们云南的菌子。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