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中国早期思想史与文献研究》是关于中国早期思想史及相关文献研究的论文集,共三十二篇。其中与《论语》相关者六篇,与《周易》相关者四篇,与《尚书》相关者四篇,与《老子》相关者三篇,与《礼记》相关者五篇,与《孟子》相关者四篇,与《荀子》相关者六篇。主要是通过文字、音韵、训诂等小学手段,考证、解决思想史上的重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廓清思想史上许多后人叠加的误说。本书特色为:由小学切入,以解决思想史上的重大问题。值得古典文献研究者、思想史研究者、出土文献研究者、普通文史爱好者、大专院校文史哲专业的本硕博学生参考。
本书是廖名春老师在清华大学讲授“中国思想史”课程30年授课心得,这门课程主要串讲轴心时代的先秦经子著作,此间他将这些心得发表成论文,其中涉及《论语》《周易》《尚书》《老子》《礼记》《孟子》《荀子》七部他过往主要关注的著作,论文分为三类,一类是训诂之学,其中关于孔子之学的《“仁”字探源》与《周易》中《蹇卦》六二爻辞新释最为精要。一类是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互证,其中《大学》与“汤之盘铭”,《孟子》与出土... 本书是廖名春老师在清华大学讲授“中国思想史”课程30年授课心得,这门课程主要串讲轴心时代的先秦经子著作,此间他将这些心得发表成论文,其中涉及《论语》《周易》《尚书》《老子》《礼记》《孟子》《荀子》七部他过往主要关注的著作,论文分为三类,一类是训诂之学,其中关于孔子之学的《“仁”字探源》与《周易》中《蹇卦》六二爻辞新释最为精要。一类是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互证,其中《大学》与“汤之盘铭”,《孟子》与出土文献二则两篇,思路最为宽广。还有一类是基于思想史的文献学考证,如《“六经”次序探源》思考《诗经》《周易》二者在不同古籍中位列“群经之首”背后的思想意义,问题意识强,引人思考。 (展开)
🉑 中哲复习参考
> 3人在读
> 5人读过
> 239人想读
订阅关于中国早期思想史与文献研究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韧勉 2024-03-31 22:17:35 北京
本书是廖名春老师在清华大学讲授“中国思想史”课程30年授课心得,这门课程主要串讲轴心时代的先秦经子著作,此间他将这些心得发表成论文,其中涉及《论语》《周易》《尚书》《老子》《礼记》《孟子》《荀子》七部他过往主要关注的著作,论文分为三类,一类是训诂之学,其中关于孔子之学的《“仁”字探源》与《周易》中《蹇卦》六二爻辞新释最为精要。一类是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互证,其中《大学》与“汤之盘铭”,《孟子》与出土... 本书是廖名春老师在清华大学讲授“中国思想史”课程30年授课心得,这门课程主要串讲轴心时代的先秦经子著作,此间他将这些心得发表成论文,其中涉及《论语》《周易》《尚书》《老子》《礼记》《孟子》《荀子》七部他过往主要关注的著作,论文分为三类,一类是训诂之学,其中关于孔子之学的《“仁”字探源》与《周易》中《蹇卦》六二爻辞新释最为精要。一类是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互证,其中《大学》与“汤之盘铭”,《孟子》与出土文献二则两篇,思路最为宽广。还有一类是基于思想史的文献学考证,如《“六经”次序探源》思考《诗经》《周易》二者在不同古籍中位列“群经之首”背后的思想意义,问题意识强,引人思考。 (展开)
1 有用 回到黑格尔 2023-11-14 00:26:14 陕西
🉑 中哲复习参考